一种多节圆芯棒齿轮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2350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节圆芯棒齿轮夹具。包括弹性夹圈(1)和节圆芯棒(2);节圆芯棒(2)一端设有螺纹孔(3);弹性夹圈(1)为筒状结构,筒状的一端与圆环(4)连接,圆环(4)上沿圆周均布有三组通孔(5),每个通孔(5)经螺钉(6)与节圆芯棒(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齿轮加工时装夹不当引起的齿轮变形问题。在装夹时调整方便,省工省时;齿轮初加工时不必预留较多的加工余量,并能弥补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具有装夹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适用于薄壁齿轮大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节圆芯棒齿轮夹具,属于齿轮加工

技术介绍
近十年来,随着机械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硬齿面齿轮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高硬齿面齿轮一般都采用碳氮共渗或渗碳淬火等热处理方法获得较高的齿面硬度。碳氮共渗或渗碳淬火处理后齿轮的硬度很高,这是其优点;缺点是热处理后齿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经过碳氮共渗或渗碳淬火热处理后,齿轮的内孔和齿面还需要进行精加工才能到达使用要求。按照高硬齿面齿轮加工工艺流程,应先进行齿轮内孔的精加工,齿轮内孔精加工后再以内孔为基准进行齿轮齿面的精加工。现有技术条件下,高硬齿面齿轮内孔的精加工,普遍采用以下两种装夹方式加工 一是在车床或内圆磨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直接夹持齿轮的外圆进行加工,优点是装夹方便快捷,缺点是加工内孔时不能弥补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影响,齿厚必须预留较多的加工余量才能保证齿面精加工符合要求,生产效率较低,不适合用于齿轮大批量的生产;另一种是在车床或内圆磨床上用三块与被加工齿轮模数齿形角相同的扇形齿轮做成的节圆夹具夹持被加工齿轮的节圆进行加工,这种装夹方式虽然能够部分纠正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影响, 但存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世宁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