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耀钦专利>正文

滤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929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水器结构改良,其滤芯上盖于出水孔底端形成有一套筒,而于滤芯上盖底端并能锁合一下杯,该下杯内能安装滤芯,该滤芯于顶端延设有定位管、底端另设有可供下杯套座对合的定位孔;其中定位管顶端突设有肋条,该肋条则设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此引导面是由肋条顶端向下渐扩,并使该引导面底端和定位管顶端相接,且该引导面的导正行程是大于滤芯外周和下杯承室的间距,使之只须藉螺锁下杯的一次动作,即能快速且正确的完成换上新滤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滤水器结构,在此尤指一种容易快速组装滤芯于滤水器的技术。
技术介绍
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品质愈来愈严格,有单一滤蕊的滤水器,也有数道滤蕊的滤水器,其主要藉由滤芯的滤材来过滤水中微生物、矿物质及异味,且该等滤水器亦可作为纯水、电解活水的前置过滤。早期滤水器的结构便如图1-3所示般,其具有一滤芯上盖10,该滤芯上盖10底端向上凹设有一环形槽11,并使滤芯上盖10于环形槽11中央形成有一套筒12,另于滤芯上盖10底缘外周设有一大径的螺合部13,然后在滤芯上盖10则设有一贯通至环形槽11的进水孔14,用以外接水源,且滤芯上盖10另设有一贯通至套筒12内的出水孔15;其滤芯上盖10的螺合部13是供一下杯20锁合,并于相对锁合位置设有○形环21,用以达到密封下杯20内部的承室22的作用,而下杯20于承室22底端中央则向上突伸出有套座23;而具中孔31的滤芯30是按装于下杯20的承室22中,其筒身设有滤材32,而滤芯30底端则设有定位孔33,此定位孔33是供下杯20套座23对合,使该滤芯30底端得定位于下杯20内的中央位置,而滤芯30于中孔31顶端则同心的向上延设有定位管34,此定位管34外周上下间隔的组设两止漏环35,使该定位管34得密接于滤芯上盖10套筒12内,令进水孔11在提供水源进入该下杯20承室22后,该水源须通过滤材32过滤而至中孔31内,以便由出水孔13输出过滤后的水。然该习用结构却有滤芯30在更换时实具有不易组装的缺点,尤其滤芯30在使用三个月后便须更换,其更换频率相当高,在不易组装的实际情状下,会大大影响到消费者更换的困扰。一般而言,在拆卸滤芯30并没有任何困扰,可是在换装新滤芯30则有极大的不便处,因为新滤芯30是先将其底端定位孔33按装于下杯20套座23中,再配合螺锁下杯20的动作,使定位管34得同心的插入套筒12中,可是滤芯30定位管34具有一定的长度,且为使定位管34能够密接套筒12中,故定位管34和套筒12公差相当小,所以两者需完全对准,才能藉由螺锁下杯20的方式使定位管34同心的进入套筒12中,可是在螺锁下杯20的过程中,其滤芯30会以定位孔33及套座23为支点而左右晃动,难以使定位管34对准的插入套筒12中,滤芯30定位管34稍有偏斜时,便会造成螺锁下杯20的施力不顺,如果强制螺锁该下杯20,其便无法确保定位管34和套筒12的密接关系,会使外接水源渗透的进入出水孔13中,进而影响到过滤水的品质,职是,在换装新的滤芯30时,须一再反复的调校,而有麻烦又费时的缺点。有鉴于此,于是便有开发出图4的结构来因应,其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68097号『滤芯止密结构改良』,该案主要以一止密环41是套接于前述定位管34,且该止密环41的外周是设成锥状环缘造型,而滤芯上盖10于套筒12底缘则设有相对应的锥状环面42,其锥度状态恰可与前述止密环41的锥状环缘相对靠达成密合。惟其却有如下的缺点1、滤芯30长度于制造时并不易控制,通常会有1-1.5的公差,此结构设计于制造时难度甚高,致滤芯30不可能有太多的长度误差,造成成本的大量增加。2、其锥面引导的设计虽有导正的作用,但在螺锁该下杯20时,其仍不能防止滤芯30左右偏斜,所以该滤芯30的止密环41仍不能一次的和锥状环面42对合,其虽已改善图1的不易换装的缺点,但仍未达到最方便操作的要求。3、其锥面设计需缩小出水孔13的孔径,会限制到出水流量。4、其下杯20锁合于滤芯上盖10时,该下杯20须提供一向上的推力,徒增加该下杯20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快速组装滤芯于滤水器的滤水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滤水器结构,其滤芯上盖底端螺合有一下杯,该滤芯上盖底端中央向下设有套筒,并以一出水孔接通至套筒内、一进水孔接通至套筒外,而下杯于承室底端中央向上突伸出套座;下杯内的承室按装有滤芯,滤芯具有中孔且于筒身设有滤材,该滤芯底端设有供套座对合的定位孔,且滤芯于中孔顶端向上延设有定位管,此定位管的直径恰可对合于套筒内,而定位管并按装有止漏环,其中定位管顶端突设有肋条,该肋条设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此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渐扩,并使该引导面底端和定位管顶端相接,且该引导面的导正行程大于滤芯外周和下杯承室的间距。所述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弧状渐扩。所述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斜状渐扩。所述肋条以十字状的一体成型于定位管内,以使肋条可形成出水的流道,而该肋条顶缘突出定位管顶端,肋条突出的部位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所述滤芯上盖底端向上凹设有一环形槽,并使滤芯上盖于环形槽中央形成有一套筒,然后在滤芯上盖则设有一贯通至环形槽的进水孔,滤芯上盖另设有一贯通至套筒内的出水孔。所述定位管肋条能对合于滤芯底端的定位孔中,以使二支以上的滤芯能相互串接于较长的下杯内。所述定位管肋条能对合于滤芯底端的定位孔中,以使二支以上的滤芯能相互串接于标准的下杯内。]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定位管顶端突设有肋条,该肋条则设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并使该引导面底端和定位管顶端相接,且该引导面的导正行程是大于滤芯外周和下杯承室的间距,使之只须藉螺锁下杯的一次动作,即能快速且正确的完成换上新滤芯。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习用滤水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第一种习用滤水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第一种习用滤水器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台湾专利公告第M268097号的第三图;图5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滤芯上盖 11环形槽 12套筒 13螺合部14进水孔15出水孔 20下杯 21○形环22承室 23套座30滤芯 31中孔32滤材 33定位孔 34定位管 35止漏环41止密环42锥状环面50滤芯 51中孔52滤材 53定位孔 54定位管 55止漏环56肋条 560引导面 A导正行程B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兹附以较佳实施例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5-7,本技术包括有滤芯上盖10,其底端向上凹设有一环形槽11,并使滤芯上盖10于环形槽11中央形成有一套筒12,另于滤芯上盖10底缘外周设有一大径的螺合部13,然后在滤芯上盖10则设有一贯通至环形槽11的进水孔14,用以外接水源,且滤芯上盖10另设有一贯通至套筒12内的出水孔15;下杯20,是锁合于滤芯上盖10的螺合部10,并于相对锁合位置夹设有○形环21,用以达到密封下杯20内部的承室22,而下杯20于承室22底端则向上突伸出套座23;滤芯50,是按装于下杯20的承室22中,其具有由上向下凹设的中孔51,该滤芯50筒身设有滤材52,而滤芯50底端则设有定位孔53,此定位孔53供下杯20套座23对合,使该滤芯50底端得定位于下杯20内的中央位置,而滤芯50于中孔51顶端则向上延设有定位管54,此定位管54的直径恰可对合于套筒12内,而定位管54并按装有止漏环55,使之能密合于套筒12内孔,其特征在于定位管54内一体射出成型的设有十字状的肋条56,使肋条56间形成出水的流道,而该肋条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水器结构,其滤芯上盖底端螺合有一下杯,该滤芯上盖底端中央向下设有套筒,并以一出水孔接通至套筒内、一进水孔接通至套筒外,而下杯于承室底端中央向上突伸出套座;下杯内的承室按装有滤芯,滤芯具有中孔且于筒身设有滤材,该滤芯底端设有供套座对合的定位孔,且滤芯于中孔顶端向上延设有定位管,此定位管的直径恰可对合于套筒内,而定位管并按装有止漏环,其特征在于:    定位管顶端突设有肋条,该肋条设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此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渐扩,并使该引导面底端和定位管顶端相接,且该引导面的导正行程大于滤芯外周和下杯承室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水器结构,其滤芯上盖底端螺合有一下杯,该滤芯上盖底端中央向下设有套筒,并以一出水孔接通至套筒内、一进水孔接通至套筒外,而下杯于承室底端中央向上突伸出套座;下杯内的承室按装有滤芯,滤芯具有中孔且于筒身设有滤材,该滤芯底端设有供套座对合的定位孔,且滤芯于中孔顶端向上延设有定位管,此定位管的直径恰可对合于套筒内,而定位管并按装有止漏环,其特征在于定位管顶端突设有肋条,该肋条设有与定位管同心的引导面,此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渐扩,并使该引导面底端和定位管顶端相接,且该引导面的导正行程大于滤芯外周和下杯承室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引导面由肋条顶端向下弧状渐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引导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钦
申请(专利权)人:张耀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