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5737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传统中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不复发,无副作用的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9-15份,槲寄生9-15份,秦芁9-15份,防风5-15份,细辛20-40份,川芎10-30份,当归10-20份,熟地20-40份,赤白芍各10-20份,云苓20-40份,肉桂5-15份,杜仲10-20份,土牛膝10-20份,党参10-20份,甘草5-10份,茜草20-40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统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中医认为痹症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引发痹症的原因有多种,如热邪迫络,风热湿浸,脾肾阳虚等。故中医治疗痹症方式为温阳益气,透表清热,化湿通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治疗痹症不同的中药。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9-15份,槲寄生9-15份,秦艽9-15份,防风5_15份,细辛20-40份,川芎 10-30份,当归10-20份,熟地20-40份,赤白芍各10-20份,云苓20-40份,肉桂5-15份,杜仲10-20份,土牛膝10-20份,党参10-20份,甘草5_10份,茜草20-40份。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物中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槲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秦充,其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治疗;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表证, 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细辛,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当归,其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护肤美容作用;补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熟地,其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之功;赤白芍中赤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病疲,止痛,利小便,益气;白芍药气味酸平。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 收敛。云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肝、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宁心安神等功能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杜仲,其性味甘微辛,温,归肝、肾经。具有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之功;土牛膝,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夫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党参,其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 甘草,其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茜草,其性寒,味苦,归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具有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功效; 本专利技术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能够以达到标本兼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98%,治愈率9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12g, 槲寄生12g,秦艽12g,防风IOg,细辛30g,川芎20g,当归15g,熟地30g,赤白芍各15g,云苓 30g,肉桂IOg,杜仲15g,土牛膝15g,党参15g,甘草IOg,茜草30g。实施例2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9g, 槲寄生15g,秦艽9g,防风15g,细辛20g,川芎30g,当归10g,熟地40g,赤白芍各10g,云苓 40g,肉桂5g,杜仲20g, 土牛膝IOg,党参20g,甘草5g,茜草40g。实施例3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15g, 槲寄生9g,秦艽15g,防风5g,细辛40g,川芎10g,当归20g,熟地20g,赤白芍各20g,云苓 20g,肉桂15g,杜仲IOg, 土牛膝20g,党参IOg,甘草IOg,茜草20g。实施例4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10g, 槲寄生13g,秦艽IOg,防风13g,细辛25g,川芎25g,当归13g,熟地35g,赤白芍各12g,云苓 35g,肉桂Ig,杜仲18g,土牛膝12g,党参8g,甘草6g,茜草35g。实施例5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13g, 槲寄生IOg,秦艽13g,防风7g,细辛35g,川芎15g,当归18g,熟地25g,赤白芍各18g,云苓 25g,肉桂13g,杜仲12g,土牛膝18g,党参12g,甘草9g,茜草25g。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临床药效总结一般性资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患者40例,男22例,女 18例,年龄46 67岁。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一日一齐U,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0 - 90天,痊愈36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3 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典型病例 病例146岁,肘关节疼不可弯,遇暖加重,得冷则舒,日轻夜重。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30天后弯曲自由,继续服用10天后痊愈。病例2 52岁,腰部脊柱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20天后运动不吃力,继续服用,80 天后痊愈。病例365岁,痛无定处,膝关节灼热红肿,关节活动不利,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90天后症状减轻。权利要求1.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 9-15份,槲寄生9-15份,秦艽9-15份,防风5_15份,细辛20-40份,川芎10-30份,当归10-20份,熟地20-40份,赤白芍各10-20份,云苓20-40份,肉桂5-15份,杜仲10-20份,土牛膝10-20份,党参10-20份,甘草5-10份,茜草20-40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统中药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不复发,无副作用的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独活9-15份,槲寄生9-15份,秦芁9-15份,防风5-15份,细辛20-40份,川芎10-30份,当归10-20份,熟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答伟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交通诊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