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20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该装置在保证高效并持续地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同时,结构轻便且节省使用面积和空间。另外在能源消耗方面也比较低。该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壳体(2)、水槽(3)、反应轮(4)和电机(10)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具有进气口(9)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4)可相对壳体(2)转动,所述电机(10)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反应轮(4)旋转,所述进气口(9)朝向所述反应轮(4)的轮面,且该反应轮(4)的一部分位于水槽(3)内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湿法对空气进 行处理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人们用于室内装修所使用的诸多装饰装修材料中,有许多都含 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例如这些成分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有致癌作 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用于室 内装修的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曱醛的释放期可能长达3~ 15年。入住新装修房子而造成甲醛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对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清除越来越重视。目前公知的用于净化空气的方法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所谓干法,即,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材料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这些吸附材料也能大量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等物质。然而干法去除有害气体利用的主要是炭粒中微观孔的吸附能力,即物理作用,因此其不能对污染物进行分解,无法从根本上对有害物质进行去除,而且其到一定的时间后就会饱和,此时便无法继续发挥吸附功能。所谓湿法,即,利用曱酪等有害气体的溶水特性,使其与药剂相 接触,经过化学反应而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去除有害气体 的目的。中国技术CN 200320101515.8号公开了一种甲醛净化器,该 甲醛净化器在装有溶液的反应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反应轮,含有曱酪的污染空气被导入,并在经过反应轮时与不断转动的反应轮叶片 上所带有的溶液薄膜进行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以持续高效地去 除空气中的甲醛。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且较为厚重,所以其设置需 占用较多的面积和空间,因而在较小的空间内,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该装置在保证高效并持续地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同时,结构轻 便且节省使用面积和空间。另外,本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在能 源消耗方面也比较低。本技术技术方案1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壳体、水槽、反应 轮、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 可相对壳体转动,所述电才几通过传动才几构驱动所述反应轮旋转,所 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反应轮的轮面,且该反应轮的一部分位于水槽中。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1,可使反应液与待处理空气充分接触并反 应,处理效率较高。因此相对其他结构而言,能够将空气净化装置 设计为薄而紧凑的结构,可较大程度地节约摆放空间。且采用该结 构的空气净化装置,能达到较高的空气处理效率及优良的处理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2的空气净化装置 还包括设在反应轮和电机之间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位于水槽外。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2,可防止电机与反应轮直接接触,从而避 免了由于反应液被带入或溅入电机内而对其造成腐蚀的可能。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3的空气净化 装置中,所述反应轮的叶片部分由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而成。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3,使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可保证反应轮 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带起更多的反应液,从而能够使带起的 反应液与待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充分反应,达到较高的空气处理 效率及优良的处理效果。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4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反应轮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片材^^列而成的叶片区域,在 所述叶片区域内,各片材之间相互平行设置。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4,可在保证反应轮叶片具有较大表面积的 同时,使待处理空气经过叶片时的阻力降低,从而间接降低了负责 向该装置中送气的机构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5或6的空气净化 装置中,所述各片材相对于反应轮的轮轴平行设置。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5或6,可保证反应轮叶片被设定为较为有 利于带起并保持反应液的角度,从而可促进空气处理的充分进行, 并可避免气流在转轴上形成转矩而影响电动机的工作。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7的空气净化装置 中,所述各片材上具有孔。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7,不仅可为反应轮叶片提供更大的表面 积,以带起更多的反应液,而且还能降低叶片经过水槽时的阻力并 减轻反应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电机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8的空气净化装置 设置有注液口,该注液口通过透明管与所述水槽相连,在该透明管 上标定有表示标准水位的刻度。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8,用户可以方便地透过透明管观察到管内 的液面高度,由此了解到水槽内的液面高度,通过将其与刻度的对 比,来获知何时应向水槽内补充反应液,以及确保在注液时能够注 入适量的溶液,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注入量过多导致溶液受到叶片 的扰动而溢出,或由于注入量不足导致反应效率降低的情况,从而 保证空气净化装置工作在最佳状态。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9的空气净化装置 中,在透明管附近设置有表示出对应于反应液在反应中各阶段所呈 现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标识。由于一般的空气处理反应液均比水的颜色深,且随着反应的进 行,反应液浓度会不断降低,反应液的颜色也会随着反应程度而改变,因此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9中所述对比标识的设置,可方便用 户对比并了解何时应对水槽内的溶液进行更换。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技术技术方案10的空气净化装 置还设置有供给气流的风机。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10,可使本空气净化装置作为一个独立的 空气处理单元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风机加速了空气的流通,增大 了单位时间内与反应轮叶片接触的空气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前 盖后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反应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侧 盖后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去壳体侧 盖后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反应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 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前盖后的 主视图。如该图1及图2所示,该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壳体2、水槽 3、反应轮4、电控盒5、注液口 6、透明管7以及排液阀8。壳体2 具有进气口 9和排气口 (未图示),分别供待处理的气体进入和处 理后的气体排出。在壳体2内安装有反应轮4、电机10和水槽3。 该水槽3内盛放有反应液。所述进气口 9朝向该反应轮4的轮面,能够相对于壳体2转动,并且该反应轮4下部的一部分没入水槽3 内的反应液中。图3是本技术中的反应轮的立体图,如该图3所示,反应轮 4的叶片部分被划分为4个叶片区域,每个叶片区域均由多个片材间 隔紧密排列而成,该各片材均相对于反应轮4的轮轴平行设置,即 顺着气流方向设置。此外在该各片材上分别设有许多孔14 (参照图 3)。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侧 盖后的左视图。如图2及图4所示,与反应轮4同轴平行设置有一 个传动齿轮ll,其位于反应轮4的后方(即图4中的左方),且可 与该反应轮4一体转动。该传动齿轮11位于水槽3外,即,水槽3 的后表面位于反应轮4与传动齿轮11之间。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 置有齿轮12 (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水槽、反应轮、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可相对壳体转动,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反应轮旋转,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反应轮的轮面,且该反应轮的一部分位于水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水槽、反应轮、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可相对壳体转动,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反应轮旋转,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反应轮的轮面,且该反应轮的一部分位于水槽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反应轮和电机之间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位于水槽外。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轮的叶片部分由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而成。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轮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片材排列而成的叶片区域,在所述叶片区域内,各片材之间相互平行设置。5.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鲁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都新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