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骁行专利>正文

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9277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包括设备机壳,设备机壳的前、后面分别安装有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输入插座和多个输出插座,设备机壳内设有与通过转接线与输入插座和输出插座连接的防雷器,设备机壳的底部设有接地铜条,防雷器通过接地线与接地铜条连接,后面板设有与接地铜条连接的固定或机动接地系统,设备机壳内的各路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之间采用隔离板进行屏蔽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的机动式快速转接、提前拦截泄放雷电流和干扰、电缆屏蔽接地等防雷与接地功能,既不损坏装备或不改变其定型状态,又不改动设备方舱或机箱的内部结构和布置状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
技术介绍
雷达设备通常由一个高架天线和1-2个设备方舱组成、通信设备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高架天线和1-2个设备方舱组成。它们之间都有多根天馈、电源和控制信号电缆相连接, 还有长远距离引入的电源、网络、光缆、电话情报等线路。雷达和通信设备不仅天线高度高, 占地面积大,而且引入的各种电缆线路长,常年的全天候野外工作要求使其遭受各种雷击, 特别是遭受线路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侵害的可能性很大,占其全部雷击事故的80%以上。长期以来,我国的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缺乏现代防雷技术和有效的专用防雷设备,雷电通过天馈、电源和控制信号电缆给其带来了大量的严重危害,每遇雷暴天气时都不得不采取关机并拔掉电缆插头的被动落后的防雷措施,雷电使我国一大批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丧失了应有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造成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损失。现有的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线路防雷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前剪断电缆串联或剥开电缆外皮并联安装电源和信号电缆线路防雷器,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损坏装备、改变线路参数和定型状态或影响装备正常工作;另一种是在电缆进入车载方舱或机箱内部后的接口处串联或并联安装电源和信号电缆线路防雷器,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存在损坏装备或改变装备定型状态或影响装备正常工作等问题,还存在拦截泄放雷电流的提前量不够、泄流安全性不高、防雷效果不好等隐患。因此,现有的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线路防雷模式和方法存在损坏装备、 改变装备定型状态、影响装备正常工作或需要改动设备方舱或机箱的内部结构和布置状态等诸多缺陷,已不能满足现代装备的固定式或机动式防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各种外接电缆线路(天馈、电源、网络、光缆、电话情报等)提供一种防感应雷、防侵入雷电波及防地电位反击的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其具有防雷效果好、机动性强、体积小、重量轻、装撤维护方便的优点。—种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包括设备机壳,设备机壳的前、后面分别安装有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上分别设有多个输入插座和多个输出插座,设备机壳内设有与通过转接线与输入插座和输出插座连接的防雷器,设备机壳的底部设有接地铜条,防雷器通过接地线与接地铜条连接,后面板设有与接地铜条连接的固定或机动接地系统,设备机壳内的各路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之间采用隔离板进行屏蔽隔1 O进一步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前盖板和后盖板。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插座和输出插座均为航空插座。进一步地,设备机壳的上表面安装有提手,下表面安装有立脚。进一步地,设备机壳的下表面还安装有滚轮。进一步地,防雷器包括天馈防雷器、控制信号防雷器、复合型电源防雷器,所述天馈防雷器、控制信号防雷器、复合型电源防雷器分别并联和串联在通过所述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外接电缆线路中。进一步地,根据通过所述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外接电缆线路的电压、电流、频率、阻抗、功率、线型、允许插损及驻波比设计选择相匹配的防雷器。本技术通过在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外接电缆线路中增加一段相同的电缆线并配以同样的插头插座、防雷器和固定式专用接地装置或机动式快速接地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的机动式快速转接、提前拦截泄放雷电流和干扰、 电缆屏蔽接地等防雷与接地功能,可以提前设置防雷器而不需剪断电缆或剥开电缆外皮, 既不损坏装备或不改变其定型状态,又不改动设备方舱或机箱的内部结构及布置状态,必要时可快速方便地拔掉插头,拆掉此防雷箱,快速恢复装备的原来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的防雷原理图。图中1-设备机壳,2-前盖板,3-前面板,4-输入插座,5-接地铜条,6-输出插座, 7-防雷器,8-接地线,9-后面板,10-后盖板,11-立脚,12-提手,20-天线,21-各种近距离天馈线及控制信号线,22-各种远距离电缆线,23-两端带插头的同种电缆转接线,24-固定或机动接地系统,30-雷达或通信设备方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所示为本技术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包括设备机壳1,设备机壳1的前、后面分别安装有前面板2和后面板9,前面板2和后面板9上分别设有多个输入插座4 和多个输出插座6,所述输入插座4和输出插座6均为航空插座。前面板2和后面板9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前盖板2和后盖板10。设备机壳1的上表面安装有提手12,下表面安装有立脚11,较佳的,还可在设备机壳1的下表面安装滚轮。前盖板2和后盖板10的活动范围详见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设备机壳1的底部设有接地铜条5,后面板9设有与接地铜条5连接的固定或机动接地系统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插座4和输出插座6均为与方舱外接电缆所用插座相同的插座。在进入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各种外接电缆线路中分别串联和并联安装与其线路的电压、电流、频率、阻抗、功率、线型、允许插损、驻波比等相匹配的防雷器7,所述防雷器 7包括天馈防雷器、控制信号防雷器、复合型电源防雷器,并就近用接地线8与接地铜条5连接。其中,所述防雷器7连接在前面板2上的输入插座4和后面板9上的输出插座6之间, 即所述防雷器7的输入端通过转接线(增加的一段与天馈线、电源线及控制信号线完全相同的电缆线)与输入插座4连接,所述防雷器7的输出端通过使用与输入端相同的转接线与输出插座6连接。为减少线路之间的交叉或重复二次感应,设备机壳1内的各路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之间可采用隔离板进行屏蔽隔离,并做到进出线和强弱电缆线分开布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的外接电缆线路中未加装本技术综合转接防雷箱时,其引入的雷达和通信天馈线、天线控制信号线和远距离市电电源线、网络线、光缆、电话线等必将大量的感应雷、侵入雷电波及其他干扰引入设备方舱内烧毁设备,大量的雷击事故早已证明如此。如果在这些外接电缆线路进入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之前,加装本技术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外接电缆综合转接防雷箱,具体的,将与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30连接的各种近距离天馈线及控制信号线21及各种远距离电缆线 22 (即从远处引入方舱的市电电源线、网络线、光缆及电话线等)的插头从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30的插座中拔出,然后分别插入本技术防雷设备的前面板2上的输入插座4中, 本技术防雷设备的后面板9上的输出插座6通过两端带插头的同种电缆转接线(即天馈、电源及控制信号电缆转接线)23再与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30的插座插接。这样,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30外接电缆线路的雷电流及各种干扰就会在经过本技术防雷箱中安装的防雷器7时,被其提前拦截并通过固定或机动接地系统M有效地泄放进入大地中,从而保护后续与线路相连的雷达和通信设备方舱内的各种设备免遭雷击毁坏。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能通过使用各种航空插头插座,实现对各种天馈线、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的机动快速转接连接和提前屏蔽接地泄流,插入损耗很低,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骁行余明友朱忠尼陈明雄
申请(专利权)人:余骁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