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有可拆卸的行走机构的集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595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具有可拆卸地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该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集电车,提出行走机构相对集电车的主体可以转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具有可拆卸地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 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该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
技术介绍
德国专利文献DE 199 64 581 B4公知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上固定有可拆卸的、 沿导电轨道的两个行走面进行直线行走的行走机构。这样的集电车被用于为运行桥式起重机的起重装置和行走机构供电。在此,导电轨道是横截面为C形并且开口朝下的型材并且具有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布置有数根导电体,该导电体沿轨道的纵方向延伸。同时该导电体彼此平行、相互间隔并且分布在内部空间中。该导电体与碳刷形式的接触装置保持接触,该接触装置如此布置在集电车的壳体上,以致在集电车沿着轨道的行走面行走过程中为了集电使电刷与导电体之间保持直接滑动接触。集电车的电刷分别与电线的第一端导电连接。各个电线汇集到一根输电缆中,该输电缆与被供电的起重装置和行走机构连接。 由于一般情况下每个电刷最大只能传导35A,为了达到更高的电流强度,要将两台或者三台集电车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为了将集电车机械地连接起来,在集电车的壳体的前后外侧端面上分别布置有上部槽和下部槽,该前后外侧端面彼此相背离并且各自指向运行方向的一方。该槽呈水平状且垂直于运行方向,并且横断面呈燕尾状。在该槽中可以沿其纵方向插入成型的条状接合件并且可以抽出。接合件的形状与槽的燕尾状互补,也就是说同样呈燕尾状。为了使两个前后排列的集电车相互连接,连接体具有前部接合件和后部接合件,该前后部接合件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朝向彼此相反。另外,可以在接合件上布置有略长的挂钩臂,该挂钩臂沿其纵向延伸。每个挂钩臂都具有一个开放的弹性端,该弹性端具有钩状区域,该钩状区域由接合件指向壳体方向,当充分推入达到槽的梯级状的回弹凸缘处后, 该钩状区域会发出咔嚓声自行锁紧。由于挂钩臂的钩的作用,只有沿朝向壳体相反的方向主动地压弯挂钩壁后,才可以将接合件沿推入的反方向拉出。槽也可以用于将滚轮对可拆卸地固定在集电车上。同样的方式,作为滚轮对支承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接合件固定在行走机构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固定有行走机构的改进的集电车。该目的通过本技术的集电车来实现。根据本技术,改进的集电车具有可拆卸的、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根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该改进的集电车以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即,行走机构可以相对于集电车的主体转动。因此,尤其是在非直线延伸的轨道上行驶时,集电车的曲线行走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与主体以铰链的方式连接。3在结构上简单的以及例如被积木式系统模块化的构造方式中,通过与销轴啮合的套筒行走机构与主体相连接。布置有一种弹性复位元件,在该复位元件与销轴和套筒共同作用下,行走机构在集电车直线行走时沿运行方向自动调整,这样改善了直线行走与弯道行走之间的转换过程。此外,行走机构分别能够以一个轴线为中心转动,该轴线垂直于与沿运行方向纵向延伸的集电车保持水平延伸的平面,这对以改善曲线行走性是有益的。由于销轴具有圆的横截面并且与轴线平行地纵向延伸,因此实现了特别容易操纵的可转动性和与此相关的曲线行走性。对于简单而快速的装配来说特别有益的是行走机构可以与主体形状配合连接。由此,由于磨损或者用途变动而对行走机构或者滚轮对实施的快速更换相当于一次简单的保养并且使集电车的运行操作特别方便用户。通过行走机构和主体平行于垂直轴线的相对运行可以实现行走机构与主体之间的连接,这使得装配更加完美化。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套筒朝向该套筒纵方向的端部是敞开的,销轴可以通过该敞开的端部插入到该套筒中。在结构简单的构造方式中,套筒具有布置有切口状的开口的壁,该开口起始于第一边并且以一宽度沿垂直方向部分地或者完全地贯穿壁面,一个与销轴相连接的支承件被导入该开口,该支承件以其上部边缘支承在套筒的第三边上。第三行走机构包括两个沿着集电车的运行方向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前方和后方的销轴,这对于扩大集电车的应用可能性是有益的。第一集电车与至少第二集电车可以通过第三行走机构相互连接这一点对于实现将数个集电车结构简单地连接排列起来来说是有益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如同铁路的原理一样将集电车连接成列,这样使得适合使用目的和符合需要的不同电流强度的利用成为可能。将销轴布置在行走机构上和将套筒布置在集电车的主体上或者将销轴布置在集电车的主体上和将套筒布置在行走机构上的构造有益于集电车的标准化构造。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行走机构上都布置有行走轮和导向轮。集电车通过布置在集电车上的接触装置与导电体保持导电滑动接触,这有益于可靠准确地传导电流或者控制信号。附图说明借助下面的说明更加详细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为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供电的可以沿轨道运行的集电车的透视图,图2是按照图1的集电车的带有轨道横截面的局部视图,图3是带有行走机构的集电车的透视图,图4是按照图2的集电车的主体的透视图,图fe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行走机构的透视图,图恥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行走机构的局部透视图,图6是两台按照图1的集电车相互连接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在两台按照图6的集电车之间的行走机构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示出第一集电车Ia的透视图,该集电车通过被导电轨道4遮盖的行走机构加,213 (见图3)可以沿着导电轨道4向两个基本上水平的并且彼此相反的移动方向V移动。该轨道4为横截面呈C形并且开口朝下的型材。这种方式形成的空心型材的轨道4由此构成内部空间4j,集电车Ia在该内部空间内移动。在内部空间4j中固定有5根导电体 fe-3e,该导电体沿轨道4的纵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保持间隔地分布在轨道4的C 形的截面上。该导电体分别根据需要与电源或控制装置连接,从而传导电流或控制信号。在集电车Ia中只能看到壳体14,该壳体包围着从轨道4中向下伸出的主体3的连接部件13。为了在集电车Ia沿轨道4运行过程中使接触装置6a_6e与导电体直接滑动接触,在主体3上布置有五个接触装置6a_6e (见图2)。通过集电车Ia为在两根行走轨15a,15b上沿移动方向V运行的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15供电和/或提供控制信号。该起重小车15具有至少一台用于行走机构和/或起重装置的电动机16。由于集电车Ia通过两个杆状的连杆15c,15d与起重小车15机械式地连接,所以集电车Ia可以与起重小车15 —起沿着轨道4移动。为了传输电流和/或控制信号,集电车Ia通过电气线路12与电动机16连接。电气线路12与集电车Ia的连接部件 13连接。图2图示出的是图1的集电车la,该集电车布置在剖视表示的轨道4上。轨道4 为具有基本上呈矩形形状的内部空间4j和呈C形的空心型材并且开口向下。因而,轨道4 具有水平的上连接壁4a,该连接壁上连接有左侧的垂直的第一侧壁4b和右侧的垂直的第二侧壁4c。在侧壁4b,如的面朝上与顶壁连接壁如相对的端部上,分别水平向内以如下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接壁4d和第二连接壁如,S卩,沿着轨道4,在连接壁4d,4e之间构成指向下方的切口状的开口 4k。连接壁如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五导电体k,第一侧壁4b在内侧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林德瑙沃尔夫冈·克雷布斯凯乌·埃克鲁特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