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鸿富专利>正文

过滤器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28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过滤器的组装结构,主要由进、出水盖、旋接块、容置体和阻水块所组成,组装时,阻水块插置在滤芯底端后放置在容置体内,再将容置体套入旋接块内,使容置体上端的接合段恰在旋接块内的接合段相接合,再将进出水盖与旋接块相螺合即完成组装。而欲进行多组过滤器的组装时,则在过滤器的进、出水口处分别套置密封环,并使前过滤器的出水口与后过滤器的进水口相置合,再利用螺栓将过滤器相互螺锁紧固而完成的组装。该结构紧密性好,组装方便,且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过滤器的组装结构。参见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现在使用的过滤器的立体分解图,现在通常使用的过滤器A主要是由一上盖A1、容量体A2及滤芯B所组成,其中,上盖A1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水口A11、A12,其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段(图未示),容量体A2呈中空的桶体,其内具有一个容置空间A21,而在容置空间A21下端在容置体A2射出成型时,一体成型凸设有插合块A22;在组装时,将滤芯B放置在容置体A2的容置空间A21内,此时,位于容置体A2的容置空间A21下端的插合块A22则插置在滤芯B中间通孔B1的下端口处,使得过滤的水不会从滤芯B的通孔B1下端口进入通道B1内,再将上盖A1与容置体A2相螺锁,即完成其组装,此时,滤芯B中间通道B1的上端口则与上盖A1的出水口A12相接合,使待过滤的水从上盖A1的进水口A11到容置体A2容置空间A21内,并籍滤芯B过滤后,由滤芯B的外侧渗流入通道口B1中,再由通道口B1的上端口流至上盖A1的出水口A12,并由出水口A12排出。而如要连续加装多个过滤器A时,则参见图2所示的现在使用的过滤器组装示意图。由图可知,欲连续加装多支过滤器A时,必需利用连接水管C将过滤器A加以接连,此时,连接水管C的一端接至前过滤器A上盖A1的出水口A12,该水管C的另一端则接至后过滤器A上盖A1的进水口A11处,使过滤器A内的水可籍连接水管C的连接,由前过滤器A的出水口A12流入后过滤器A的进水口A11,再流入容置体A2进行二次、三次……等的过滤,这种常用的过滤器组装方式和结构方式,已被使用多年,虽然大体上还算便利,但仍存在下述缺陷其一,现在使用的过滤器上盖的形状为圆形,其面积略大于容置体,如要进行多个过滤器组装时,必须籍连接水管加以连接,施工相当不方便,再加上连接水管的口径都较小,因此出水量少,故在组装、花费及出水量上皆不经济及方便。其二,现在使用的过滤器上盖是直接与容置体相螺锁的,由于其无法使上盖与容置体作紧密的锁合,容易从螺锁处渗水。其三,容置体是一体成型方式完成的,其造价成本相当高,从而使整个装置的价格也增高。在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过滤器的组装结构,以使其整体组装过程更加便利,且出水量不会变小,并省略连接水管的连接。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由一个进、出水盖,一个旋接块,一个容置体和一个阻水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进、出水盖上端为大面积且呈矩形的接合槽,下端设螺合段,其中旋接块为一中空的块体,其内设有套置孔,其内侧上端开设有螺合段,在螺合段的下端处,设有孔径略小、呈斜面状的接合段;其中容置体是采用压合方式成型的中空桶体,其内为容置空间,其上端口处开设呈斜面状的接合段;而其中阻水块位于中间处,凸设有插置段;籍由上述结构设计,组装时,将阻水块的插置段插置在滤芯通孔的下端并放置在容置体的容置空间内,再将容置体套置在旋接块的套置孔内,并使容置体上端口的斜面接合段与旋接块内的斜面接合段相接合后,再利用旋接块内侧的螺合段与进、出水盖的下端螺合段相螺锁,并利用进、出水盖的下端螺合段下端处相压容置体上端斜面接合段上,在旋紧进、出水盖的同时,使容置体上端接合段与旋接块内的接合段的接合更加紧密。其中进、出水盖上端的接合槽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水口及锁合孔。其中过滤器可视需要而增加过滤器的数量,在接合时,前过滤器的出水口与后过滤器的进水口相接合,并在其中间套置有一个密封环,各过滤器的进、出水盖上的锁合孔内则穿设有锁固的螺栓。上述过滤器与过滤器的接触面以及位于进、出水盖的进、出水口面上都采用“面”接触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紧密性且方便组装,可大幅度降低其成本的过滤器,主要由进、出水盖、旋接块、容置体和阻水块所组成,组装时,阻水块插置在滤芯底端后放置在容置体内,再将容置体套入旋接块内,使容置体上端的接合段恰在旋接块内的接合段相接合,再将进出水盖与旋接块相螺合即完成组装。而欲进行多组过滤器的组装时,则在过滤器的进、出水口处分别套置密封环,并使前过滤器的出水口与后过滤器的进水口相置合,再利用螺栓将过滤器相互螺锁紧固而完成组装。该结构设计,使得进、出水盖与容置体及过滤器之间的紧密性提高,且无需外接水管,所以组装相当方便,再加上容置体是组合成型,不是一体成型,使其制造成本可大幅降低。图1是现在使用的过滤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在使用的过滤器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首先参见图3,本技术主要是由一个进、出水盖1,一个旋接块2,一个容置体3和一个阻水块1所组成,其中进、出水盖1上端为大面积且呈矩形的接合槽11,下端设螺合段12,而在接合槽11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水口13、14及锁合孔15、15’,其中旋接块2为一中空的块体,其内设有套置孔23,其内侧上端开设有螺合段21,在螺合段21的下端处,设有孔径略小、呈斜面状的接合段;其中容置体3是采用压合方式成型的中空桶体,其内为容置空间32,其上端口处开设呈斜面状的接合段31;而其中阻水块4位于中间处,凸设有插置段41;组装时,参见图4、图5,将阻水块4的插置段41插置在滤芯5的通孔51的下端口,使得过滤的水不会从滤芯5的通道51下端流入通道51内,再将插置有阻水块4的滤芯5放置在容置体3的容置空间32内,再将放置有滤芯5的容置体3套置在旋接块2的套置孔23内,并使容置体3上端口的斜面接合段31与旋接块2内的斜面接合段22相接合后,再利用容置体3的旋接块2内侧的螺合段21与进、出水盖1的下端螺合段12相螺锁,并利用进、出水盖1的下端螺合段下端处压持容置体3上端口斜面接合段31上,在旋紧进、出水盖1的同时,使容置体3上端口接合段31与旋接块2内的接合段22的接合更加紧密。直至进、出水盖1与旋接块2锁紧为止,而此时,容置体3与旋接块2内侧的接合段31、22也已相当紧密,在使用时,完全不会有渗水的现象。最后参见图6,当欲进行多个过滤器的组装时,将过滤器分别摆置,此时,由于进、出水盖1的面积大且呈矩形,因此,组装时,过滤器与过滤器之间的接合是“面”的接合,并使前过滤器的出水口13与后过滤器的进水口14相结合,并籍一个密封环6、6’套置在前、后过滤器的进、出水口13、14之间,最后,利用螺栓7、7’经由进、出水盖1上的锁合孔15、15’加以贯穿锁合,使过滤器可以紧密接合,此时,因通过螺拴7、7’锁合,会迫使密封环6、6’扩张而阻止水渗出;由于进、出水口13、14的口径大,再加上不需任何水管加以连接,因此,其出水量不会受影响,还能缩短水流的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器的组装结构,主要由一个进、出水盖,一个旋接块,一个容置体和一个阻水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进、出水盖上端为大面积且呈矩形的接合槽,下端设螺合段,其中旋接块为一中空的块体,其内设有套置孔,其内侧上端开设有螺合段,在螺合段的下端处,设有孔径略小、呈斜面状的接合段;其中容置体是采用压合方式成型的中空桶体,其内为容置空间,其上端口处开设呈斜面状的接合段;而其中阻水块位于中间处,凸设有插置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的组装结构,主要由一个进、出水盖,一个旋接块,一个容置体和一个阻水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进、出水盖上端为大面积且呈矩形的接合槽,下端设螺合段,其中旋接块为一中空的块体,其内设有套置孔,其内侧上端开设有螺合段,在螺合段的下端处,设有孔径略小、呈斜面状的接合段;其中容置体是采用压合方式成型的中空桶体,其内为容置空间,其上端口处开设呈斜面状的接合段;而其中阻水块位于中间处,凸设有插置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的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鸿富
申请(专利权)人:郑鸿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