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宁专利>正文

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38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过滤器,它由筒体1、清水胆3、过滤管4、清水出口管8、支承板9、废液池7、过滤管封端支承5、阀门6、支架10和废液入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上开设有废液进口、清水出口、排渣阀门、支架;在筒体1内有支承板9,在支承板9上设置清水胆3,下固接过滤管4,并使过滤管4和清水胆3相通,与废液池7泄密封,过滤管2下端由过滤管封端支承5支承,过滤管封端支承5焊固在筒体1上。其优点在于过滤速度快,效果好,结构简单,易于反冲及排渣,适应过滤范围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器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是一种综合性过滤器。 技术背景本技术之前的过滤器有许多种类,如瓷、砂、陶粒过滤器等, 但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的弱点,即占地面积大,过滤效果差,过滤适用 范围也不综合,有的只能污水过滤,有的只能过滤纤维藻类,有的不 能过滤油水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适用不同过滤需要的综合性过滤器。本技术它由筒体l、清水胆3、过滤管4、清水出口管8、支承板 9、废液池7、过滤管封端支承5、阀门6、支架10和废液入管2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废液从废液入管2进入至废液池7内,在压力条件下, 经过滤管4净化,清水进入并上升到清水胆3,经清水排出管8排出进入 工业循环水之用;在过滤管4的管外过滤物则在重力作用下,降至筒体1的 底部,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从阀门6排出。本技术的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上开设有废液进口、清水出口、排 渣阀门、支架;在筒体l内有支承板9,在支承板9上设置清水胆3,下固 接过滤管4,并使过滤管4和清水胆3相通,与废液池7泄密封,过滤管2 下端由过滤管封端支承5支承,密封过滤管下端,过滤管封端支承5焊固在筒体1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过滤速度快,效果好,结构简单,易于反冲及 排渣,适应过滤范围广。图例说明及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筒体,2—废液入管,3—清水胆,4—过滤管,5—过滤管封 端支承,6_阀门,7—废液池,8—清水出口管,9一支承板,10—支架。 本技术的目的由下列实施例首先在筒体1上开设有废液进口、清水出口、排渣阀门、支架;在筒 体1内有支承板9,在支承板9上设置清水胆3,下固接过滤管4,并使过 滤管4和清水胆3相通,与废液池7泄密封,过滤管2下端由过滤管封端 支承5支承,密封过滤管下端,过滤管封端支承5焊固在筒体1上。在使 用时,接通废液入管2,使废液进入至废液池7内,在压力条件下,经过 滤管4净化,清水进入并上升到清水胆3,经清水排出管8排出进入工业 循环水之用;在过滤管4的管外过滤物则在重力作用下,降至筒体l的底 部,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从阀门6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过滤器,它由筒体(1)、清水胆(3)、过滤管(4)、清水出口管(8)、支承板(9)、废液池(7)、过滤管封端支承(5)、阀门(6)、支架(10)和废液入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有支承板(9),在支承板(9)上装置清水胆(3)、下固接过滤管(4),过滤管(4)和清水胆(3)相贯通,过滤管(2)下端由过滤管封端支承(5)支承,过滤管封端支承(5)焊固在筒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器,它由筒体(1)、清水胆(3)、过滤管(4)、清水出口管(8)、支承板(9)、废液池(7)、过滤管封端支承(5)、阀门(6)、支架(10)和废液入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