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钻水专利>正文

烟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2819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它包括壳体、进烟口、出烟口、浴槽、以及叶轮转动装置。该叶轮转动装置安装在浴槽上方,叶轮转动装置中的叶轮面对进烟口,叶轮与浴槽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间隙A,叶轮的周边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叶轮转动装置将水浴式除尘法与离心式除法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另一方面,在本装置中引入了水溶液循环装置,使本装置的耗水量低,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化学吸收剂,达到净化烟气的功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液体作为分离剂使气体从液体浴槽上通过以分离弥散的粒子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烟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烟气除尘装置,普遍采用将喷水装置喷出的水组成的一组较严密的水幕而覆盖烟气的必经通道,以达到烟气除尘的目的,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密的水幕需要较复杂的结构才能保证,而较薄的水幕的湿表面积小、除尘效果较差,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烟气排放标准。专利技术构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的烟气除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壳体、进烟口、出烟口以及浴槽,其结构要点为还包括一种叶轮转动装置,该叶轮转动装置安装在浴槽上方,其中的叶轮面对进烟口,叶轮与浴槽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间隙A,叶轮的周边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B。烟气由进烟口进入浴槽与叶轮之间的空腔,由于叶轮与浴槽之间的间隙A较小,烟气流在流经该间隙A的过程中,旋转的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烟气流外甩,从而将烟气流中的尘粒甩入浴槽中而实现离心分离;而离心分离后的烟气流经过间隙A时,因为间隙A的压迫而产生的紊流作用以及前述的离心作用,直接进入浴槽经水浴处理而实现二次除尘。尔后,水浴后的烟气经间隙B从出烟口排出。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叶轮转动装置使叶轮转动的具体构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种一种是叶轮转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叶轮,叶轮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叶轮旋转;另一种是叶轮转动装置包括叶轮和支撑体,叶轮套装并支撑在支撑体上,而支撑体则与壳体固接,叶轮面对进烟口的下叶面上分布有叶片。这样,可以通过从进烟口排入的烟气流带动叶轮旋转。为了强化烟气流带动叶轮旋转的效果,叶轮的构造可以进一部具体为叶轮呈一种伞状,其下叶面呈一种正锥形,此时间隙A位于叶轮轮沿与浴槽的水平面之间。此时,由于下叶面与浴槽的水平面相互交叉,得以更充分的将烟气甩向浴槽;又由于下叶面与浴槽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沿叶轮的内圈向外圈呈逐步缩小的态势,此时,沿叶轮径向自内向外的烟气流的流速呈递进态势,烟气流流经叶轮轮沿时的流速达最大,产生的推力在此处也达最大,这样,不但更有利于驱动叶轮,同时,由于气流通道的缩小也更有利于压迫烟气使其成为紊流而强化水浴效果。正锥形下叶面的锥度越大,则气流通道的缩小更急剧,紊流作用更好;但同时,占据的空间也越大。因此,该锥度的理想范围应为8.5°~14°。也为了强化烟气流带动叶轮旋转的效果以及紊流作用的效果,叶轮与浴槽之间的间隙A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经过实验,认为叶轮与浴槽之间的间隙A应保证其烟气流通面积为进烟口的面积1.2~2倍。这样,烟气既不会导流,同时也能保证具有较好的烟气流带动叶轮旋转的效果。除了伞状的叶轮以外,水平分布而平面展开的叶轮当然也是可以的。为更好利用烟气流来推动叶轮的旋转,共有复数块沿下叶面周向均布的叶片,所述的叶片沿着叶轮的径向伸展,现有技术中的叶片均可在本叶轮转动装置中使用。所述的叶片与叶轮或是成一体的,或是成定位连接的,所用的定位连接可以是螺接,焊接、铆接。支撑体两端的连接构造也有很多选择,以下是其中一种支撑体的一端与进烟口连接,另一端则与叶轮中心相连接。支撑体与进烟口的连接为一种常规的连接方式,既可以是焊接的,也可以是螺旋连接的。在本方案中还可增加一喷啉装置,喷淋装置由水泵及与水泵的出口端相连接的喷淋管组成,喷淋管位于叶轮的上方,水泵的入口管路与供液池相连通,供液池与浴槽相连通,浴槽中含有烟尘颗粒的水经浴槽沉淀后,经过滤网过滤后,流入供液池,这样,浴槽的水就可重复利用,因此,本装置的耗水量很小,同时,可根据烟尘的性质在供液池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化学吸收剂,以达到清除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目的。叶轮的材料可以是常规的任何材料。但是当叶轮采用易导热材料时,特别是钢板时,利用烟气的余热可加热叶轮,从而加热喷淋管喷出的液体,使叶轮上方的空腔保持雾状和湿度,以增加该烟气除尘装置的湿表面积,从而达到更佳的除尘效果。实现叶轮驱动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叶轮的上叶面上也设置有叶片,通过位于叶轮上方的喷淋管喷出的液体,推动叶轮的旋转。其具体为还可在叶轮转动装置的叶轮的上叶面设置叶片,叶片在上叶面布置时的受力方向应于叶片在下叶面布置时的受力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喷淋管喷出的液体对叶轮产生的推力而使叶轮转动的方向必须与烟气冲击叶轮产生的旋转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就使叶轮的转动速度加快,产生的离心力更大,除尘效果更好。为了更好地控制水泵的工作,可在烟气除尘装置的出烟口安装一感应控制器,其与驱动水泵的电机连接,当烟气除尘装置的出烟口有烟气排出时,感应控制器可将信息发送给电机,从而控制水泵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采用了自助式的叶轮转动装置,将水浴式除尘法与离心式除尘法有机的结合成一体,而不需增加动力设备,从而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简单,除尘效果好,另一方面,由于可利用烟气的余热来加热叶轮,以加热喷淋管喷出的液体,从而使叶轮的上方的空腔保持雾状和湿度,增加了该烟气除尘装置的湿表面积,从而达到更佳的除尘效果,同时,由于本烟气除尘装置具有可重复利用的水溶液循环装置,使本烟气除尘装置的耗水量低,当在供液池中加入化学吸收剂时,本烟气除尘装置还可以清除烟气中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烟气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壳体 2进烟口 3出烟口 4浴槽 5叶轮转动装置51叶轮 511下叶面 512上叶面 52叶片 53支撑体 6喷淋装置 61喷淋管 62水泵 7供液池 8感应控制器 9过滤网 10排渣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进烟口2、出烟口3、浴槽4以及叶轮转动装置5。叶轮转动装置5包括叶轮51及支撑体53,支撑体53呈三脚支架型,支撑体53的三只脚分别用螺栓连接在进烟口2的壁上,在由不锈钢板制成的呈水平的叶轮51的下叶面511上焊接有24块呈条形的叶片52,其是由叶轮51的内圈向叶轮51的周边延伸均布而成的,叶轮51的中心处有一圆洞,圆洞内套接一耐磨环,整个叶轮51套在支撑体53的立柱上,当烟气经进烟口2流经叶轮51与浴槽4水平面之间的间隙时,由于流过单位面积的烟气流量增多,烟气的流速加快,从而推动叶轮51的旋转,起到除尘的目的,经除尘后的空气由出烟口3排出。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进烟口2、出烟口3、浴槽4、叶轮转动装置5、喷淋装置6、供液池7及感应控制器8。叶轮转动装置5包括叶轮51及支撑体53,20块呈月牙型的叶片52通过螺纹连接在由钢板制成的伞形叶轮51的下叶面511上,同时还具有28块呈S形的叶片52焊接在叶轮51的上叶面512上,其在叶轮51的上叶面512布置时的受力方向与在下叶面511布置时的受力方向是一致的。叶轮51的中心处固接有一直棍,其套插在支撑体53的立管内。喷淋装置6包括喷淋管61及水泵62。喷淋管61位于叶轮51的正上方,水泵62的入口管路与供液池7相通,供液池7与浴槽4相连通,连通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进烟口(2)、出烟口(3)以及浴槽(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叶轮转动装置(5),该叶轮转动装置(5)安装在浴槽(4)上方,叶轮转动装置(5)中的叶轮(51)面对进烟口(2),叶轮(51)与浴槽(4)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间隙A,叶轮(51)的周边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钻水
申请(专利权)人:李钻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