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禹基湘专利>正文

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2788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以及框架,所述底板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连接,左侧板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所述框架套设在外壳上,所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框架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开设有与挡板配合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在挡板的作用下,可防止排泄物气味到达患者使用的便器里,在排便通道堵塞或其它情况下,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瘫痪病人和手术后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病人的排泄物,一是采用人工处理,但常常由于不能及时处理产生异味,并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还有很多人使用尿布、或在床上打洞等方式为病人清理排泄物。在现有技术中,病人所使用的排泄装置中的排泄物是利用真空直接吸入到污水桶,污水桶的气味会直接通过污水管道到患者使用的便器里,容易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自卑心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该防臭防逆流装置可防止排泄物气味到达患者使用的便器里,在排便通道堵塞或其它情况下,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和框架,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所述底板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连接,所述左侧板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所述框架套设在外壳上,所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框架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开设有与挡板配合的通孔。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依次首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梁与左侧板连接,第二横梁与前侧板连接,第三横梁与后侧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横截面呈“ L”形。其中,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有第一凸缘。其中,所述第三横梁设置有第二凸缘。其中,所述挡板活动设置在第一横梁上。其中,所述挡板的中部呈凸起的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和框架,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所述底板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连接,所述左侧板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所述框架套设在外壳上,所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框架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开设有与挡板配合的通孔。本技术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在挡板的作用下,防止排泄物气味到达患者使用的便器里,在排便通道堵塞或其它情况下,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打开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关闭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1—-外壳2--框架3--挡板δ--通孔11-一底板12-一前侧板13-一后侧板14-一左侧板21-一第一横梁22-一第二横梁23-一第三横梁24-一第四横梁41-一第一凸缘42-一第二凸缘。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1和框架2,所述外壳1包括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所述底板11分别与前侧板12、后侧板13和左侧板 14连接,所述左侧板14分别与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连接,所述框架2套设在外壳1上,所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与框架2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14开设有与挡板3配合的通孔5。在本技术中,防臭防逆流装置的外壳1由底板11、前侧板12、 后侧板13、左侧板14以及框架2组成,该防臭防逆流装置设置在污物储存箱内,通过排泄管与便器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的底板11的三个端面分别与前侧板12、后侧板13和左侧板14的边缘连接,所述的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框架2,该框架2套设在外壳1上,保证该防臭防逆流装置在工作时不摇晃,安装牢固;所述的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与框架2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14上开设有与挡板3配合的通孔5,在该防臭防逆流装置工作时,气流和排泄物通过排泄管冲击挡板3,将挡板3推开,方便气流和排泄物通过,气流和排泄物打在底板11上改变流向,流入污物储存箱;在该防臭防逆流装置停止时, 挡板3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与通孔5贴紧配合,关闭通孔5,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对病人的健康有益。当然,所述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可采用单向电池阀,根据机器的工作状态让污水管道处于关闭或导通状态。所述框架2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对,第一横梁 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M依次首尾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框架 2由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M组成,所述的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M依次首尾连接,所组成的框架2套设在外壳1上,保证本技术所述的防臭防逆流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安装牢固不变形。所述第一横梁21与左侧板14连接,第二横梁22与前侧板12连接,第三横梁23 与后侧板13连接。在本技术中,采用第一横梁21与左侧板14连接,第二横梁22与前侧板12连接,第三横梁23与后侧板13连接,可保证框架2与外壳1的稳固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1的横截面呈“L”形。在本技术中,第一横梁21的横截面呈 “L”型,使挡板3能在第一横梁21内呈90度自由旋转。所述第二横梁22设置有第一凸缘41。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二横梁22的靠近第一横梁21的一侧设置有凸缘41,用于阻挡挡板3向上运动,保证挡板3在气流和排泄物的冲击下,不会高出框架2所在的平面,使得气流和排泄物的顺利通过,并不会污染到与防臭防逆流装置配合的其它装置。所述第三横梁23设置有第二凸缘42。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三横梁23的靠近第一横梁21的一侧设置有凸缘42,用于阻挡挡板3向上运动,保证挡板3在气流和排泄物的冲击下,不会高出框架2所在的平面,使得气流和排泄物的顺利通过,并不会污染到与防臭防逆流装置配合的其它装置。所述挡板3活动设置在第一横梁21上。在本技术中,挡板3与第一横梁21活动连接,保证挡板3在气流和排泄物的冲击下能顺利旋转,方便气流和排泄物的顺利通过; 当工作停止时,挡板3可在自身重力下自由下落(可见图1所示A向),回到关闭位置,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所述挡板3的中部呈凸起的弧形。在本技术中,挡板3设置成中部凸起的弧形形状,使得挡板3在工作停止时能与左侧板14更紧密的贴合,更好的阻止排泄物的倒流或气流异味产生。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1)和框架(2),所述外壳(1)包括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所述底板(11)分别与前侧板(12)、后侧板(13)和左侧板(14)连接,所述左侧板(14)分别与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连接,所述框架(2)套设在外壳(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与框架 (2 )铰接连接,所述左侧板(14 )开设有与挡板(3 )配合的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24),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 )和第四横梁(24 )依次首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臭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1)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基湘韩勇
申请(专利权)人:禹基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