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雪峰专利>正文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预制钢箍筒及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4608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预制钢箍筒,其能够降低所述梁柱节点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它包括由外肢和内肢按一定的肢距连接形成网格状水平肢,所述钢箍筒设有多层网格状水平肢,层与层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多层的网格状水平肢由三根以上的多根立杆连成一体,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和所述梁柱节点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应用上述钢箍筒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现场施工工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结构件及梁柱节点的现场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和延性的关键部位,是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实际施工中由于梁柱节点区钢筋交错,绑扎困难,往往造成外肢箍的间距过大,而复合箍筋的“井”字形箍或拉筋都很少绑扎,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使结构留下严重隐患, 属于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预制钢箍筒, 其能够降低所述梁柱节点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外肢和内肢按一定的肢距连接形成网格状水平肢,所述钢箍筒设有多层网格状水平肢,层与层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多层的网格状水平肢由三根以上的多根立杆连成一体,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和所述梁柱节点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可为矩形,所述立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的四角。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也可为圆形,所述多根立杆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和尺寸也可根据梁柱节点的横截面形状的不同而呈其它形状, 如T形、L形、十字形等,只要其能使柱纵筋穿过其内部,且能够使其沿柱纵筋下沉至梁柱节点区内即可。所述立杆的上端超出最上层的网格状水平肢, 所述立杆采用花边角钢。本专利技术用预制的钢箍筒代替需现场制作绑扎的节点箍筋,操作极其简单,可以降低梁柱节点绑扎工作难度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降低工人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使梁柱节点区施工质量可得到充分保证。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箍筒代替传统的绑扎箍筋,由于钢箍筒对混凝土的围箍作用,约束性能更好,可大大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宗旨。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现场施工方法,能够应用上述钢箍筒,降低所述梁柱节点的施工难度,提高建筑质量。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提供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箍筒,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柱模板、梁模板、板模板安装成型;2)、将所述钢箍筒套入柱纵筋,临时支撑住钢箍筒使其保持在梁柱节点上方;3)、梁纵筋从侧面穿越钢箍筒,临时支撑住梁纵筋,套入梁的箍筋,绑扎完梁箍筋;4)、撤除对钢箍筒、梁纵筋的临时支撑,钢箍筒滑入梁柱节点区,梁骨架钢筋下沉至设计位置;5)、将柱纵筋和钢箍筒的最上层网格状水平肢绑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提供有上述的预制钢箍筒,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柱模板、梁底模安装成型;2)、将所述钢箍筒套入柱纵筋,下滑至梁柱节点区;3)、梁纵筋从侧面穿越钢箍筒,绑扎梁的箍筋;4)、将柱纵筋和钢箍筒的网格状水平肢绑紧。进一步地,对于紧靠钢箍筒立杆的柱纵筋,还与钢箍筒的立杆绑紧。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施工方法,能大大降低工人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使梁柱节点区施工质量可得到充分保证,并可大大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箍筒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立面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应用到梁柱节点中与梁、柱纵筋的结合示意图。在图4 中,为图面清楚起见,隐去了另外方向的梁纵筋。图5为图1所示钢箍筒所适用的一种梁柱节点区模板形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针对图5的梁柱节点工况所进行的施工过程中步骤3)所对应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对应的施工工法在钢箍筒和梁骨架钢筋下沉至设计位置后的俯视图。图8为图6所对应的施工工法在钢箍筒和梁骨架钢筋下沉至设计位置后的侧视图。图9为图1所示钢箍筒所适用的梁柱节点的另一种施工工法所对应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钢箍筒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方式应用到梁柱节点中与梁、柱纵筋的结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制钢箍筒100包括由外肢2和内肢3按一定的肢距连接形成网格状水平肢20,所述外肢2为构成网格状水平肢20外轮廓的那些肢处在,所述内肢3为处在网格状水平肢20内部的那些肢,所述钢箍筒设有多层网格状水平肢,层与层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多层的网格状水平肢由三根以上的多根立杆1连成一体,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和所述梁柱节点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钢箍筒的外肢内肢厚度、间距等各参数根据被替代的节点箍筋的配置情况确定。 所述立杆的上端10超出最上层的网格状水平肢,这样,能够起到钢箍筒上下端的指示作用,同时,便于柱纵筋4与钢箍筒的最上层网格状水平肢的绑紧连接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为矩形,附图5以及附图6、8中由虚线围成的区域为梁柱节点200。所述立杆1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的四角。肢厚、肢距、肢长等尺寸均按设计计算要求确定,其形状均可按随柱子截面形状变化,^为外肢肢厚,t2为内肢肢厚,ViD2为肢距;Bi、4为钢箍筒截面宽度,尺寸为柱子截面减去两边保护层厚度;s 为网格状水平肢间距;h为肢高,外肢肢高和内肢肢高可取不同值;H为箍筒高度,为节点相连截面高度最高的梁减去两倍的保护层厚度;P值按实际情况取30mm左右;L为立杆厚度,立杆可采用花边角钢,以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钢箍筒的梁柱节点现场施工工法可分两类,以下结合附图分别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附图4-8。在附图4-8中所对应的施工方法中,先将柱模板、梁模板、板模板安装成型,然后再进行梁柱钢筋现场操作,在提供了上述的预制钢箍筒后,梁柱钢筋在箍筒空间里穿过或锚固,代替需现场制作和绑扎的节点箍筋,使得操作非常简单,具体为1 )、柱模板53、梁模板、板模板52安装成型,形成梁柱节点200的外轮廓,梁模板包括梁侧模板511和梁底模板512;2)、将所述钢箍筒100套入柱纵筋4,临时支撑住钢箍筒使其保持在梁柱节点上方;3)、梁纵筋6从侧面穿越钢箍筒100,临时支撑住梁纵筋,绑扎梁的箍筋5;上述的临时支撑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将钢筋、钢箍筒垫起的物体,比图钢管8、垫块、支架等4)、撤除对钢箍筒、梁纵筋的临时支撑,钢箍筒滑入梁柱节点区200,梁骨架钢筋下沉至设计位置;5)、将柱纵筋和钢箍筒的最上层网格状水平肢用铅丝等金属丝9绑紧。在步骤5)中,对于紧靠钢箍筒立立杆的柱纵筋,还与钢箍筒的立杆绑紧。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工法,对于图5所示的工况,在步骤5中,仅需对最上层的网格状水平肢与柱纵筋绑紧即可。参照附图9。在附图9所对应的施工方法中,先将柱模板、梁底模板安装成型,然后直接在梁柱节点处对梁柱钢筋现场操作,在提供了上述的预制钢箍筒后,梁柱钢筋在箍筒空间里穿过或锚固,代替需现场制作和绑扎的节点箍筋,使得操作非常简单,具体为1)、柱模板53、梁底模板512安装成型;2)、将所述钢箍筒100套入柱纵筋4,钢箍筒下滑至梁柱节点区200;3)、梁纵筋6从侧面穿越钢箍筒100,绑扎梁的箍筋5;4)、将柱纵筋4和钢箍筒的网格状水平肢用铅丝等金属丝9绑紧。在步骤4)中,对于紧靠钢箍筒立立杆的柱纵筋,还与钢箍筒的立立杆绑紧。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工法,对于图9所示的工况,在步骤4中,不一定绑紧最上层的网格状水平肢,也可将柱纵筋与处于中间层、底层的网格状水平肢绑紧。参照附图10-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状水平肢的外轮廓形状为圆形,所述多根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雪峰杨俊杰周晓悦
申请(专利权)人:章雪峰杨俊杰周晓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