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5148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包括恒流源、负载、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检测端子,负载、第一接触器串联后接在大功率恒流源的两端,第二接触器一端接在负载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的共同端点,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另一端连接;还包括脉宽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检测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精度试验电源和微处理器控制,该仪器可以在规定条件下对直流断路器的机械脱扣特性及安秒特性进行精确的测试,克服以往国内对级差配合采用估算短路电流方法所带来的缺点和安全隐患;采用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对断路器电流和分断时间的进行高精度测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现场级差配合试验仪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变电站直流电源回路的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系统直流馈电网的配电采用直流断路器作为保护电器。由于上下级直流断路器保护动作特性不匹配,在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当下级用电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经常引直上一级直流断路器的越级跳闸,从而引起其它馈电线路的断电事故,进而引起变电站一次设备如高压开关、变压器、电容器等的事故。此类事故已在国内外发生多起,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对于新装和运行中的直流保护断路器,规定了必须进行安秒特性测试,保证性能与设计相符,以确保直流回路级差配合的正确性。2005年颁布的《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第十二条第八款规定“直流熔断器和空气断路器应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其熔断休或定值应按有关规定分级配置和整定,并定期进行核对,防止因其不正确动作而扩大事故”;《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自动空气断路器使用前应进行特性和动作电流抽查。…”;《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第十一条中规定“…使用前宜进行安秒特性和动作电流抽查…”。所以对系统中的直流断路器做经常的、严格的、准确的参数测试,特别是对安秒特性做定量测试和极间配合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国内现有的直流断路安秒特性测试仪,主要采用蓄电池或可控硅作为试验电源,采用蓄电池做试验,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存在蓄电池的维护和自然寿命,使设备本身的维护性变差,尤其是电池是否充满、是否老化将直流影响测试电流的稳定,而断路器过载特性的测试持续性很差,稳流精度小于或等于2,无法满足测试要求。对于直流断路器现场级差配合试验,国内外尚无类似试验仪器和方法,以往对于直流断路的级差配合,主要采用估算短路电流的方法进行。但现场实践发现,估算短路电流和实际的短路电流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上下级直流断路器的级差不能有效配合,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新型级差配合的试验技术、仪器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一种采用高精度试验电源和微处理器控制的现场级差配合测试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因此需要一种采用高精度试验电源和微处理器控制的现场级差配合测试仪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包括恒流源、负载、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检测端子,所述负载、第一接触器串联后接在大功率恒流源的两端,所述第二接触器一端接在负载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的共同端点,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恒流源包括蓄电池、脉宽控制系统、IGBT功率管Tl、谐振电感L2、放电电阻RL、谐振电容Cl、续流二级管Dl和续流电感Li,所述脉宽控制系统设有控制端口、输出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第二电压输入端口和第二电流输入端口,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经IGBT功率管Tl、谐振电感L2到续流二级管Dl的负极及谐振电容Cl的正极,然后,通过放电电阻RL回到蓄电池负极,在续流二极管Dl负极与谐振电容Cl之间串接续流电感Li,放电电流信号从蓄电池正极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二输电流入端口,放电电阻端电压信号从放电电阻正极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二电压输入端口,谐振电感L2端电压信号从谐振电感L2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一输入端口,脉宽控制系统的控制端口外接IGBT功率管Tl ; 进一步,所述恒流源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预设程序的运行和数据存储与处理,所述PLC控制系统与脉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连接;进一步,所述检测端子的两个接线口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测部件的接线夹;进一步,还包括IXD显示器,所述IXD显示器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显示测试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一步,还包括数据导出接口,所述数据导出接口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导出测试获取的数据;进一步,所述恒流源为大功率恒流源;进一步,所述负载为大功率铝合金负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高精度试验电源和微处理器控制,该仪器可以在规定条件下(过载特性、短路特性、温度、测试电流等)对直流断路器的机械脱扣特性及安秒特性进行精确的测试,克服以往国内对级差配合采用估算短路电流方法所带来的缺点和安全隐患;本技术采用试验电源恒流控制技术可以实现O 500A范围内直流试验电流无级调节;采用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对断路器电流和分断时间的进行高精度测试,最小时间分辩率0. Ims ;采用彩页LCD面板显示,清晰、直观。操作系统为全中文界面,人机界面友好,菜单操作简单易学;实现自动采集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报告、列出特性曲线并打印,同时可以将测试数据导入计算机,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现场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具有多种故障保护功能,结合直流管理中心的丰富现场测试经验,确保现场短路测试安全、可靠、准确;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抗干扰性强,测试仪装有接线夹接线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主电路原理图;图2为大功率恒流源原理图。图中,1为恒流源、2为第一接触器、3为负载、4为第二接触器、5为检测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主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包括恒流源、负载、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检测端子,所述负载、第一接触器串联后接在大功率恒流源的两端,所述第二接触器一端接在负载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的共同端点,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另一端连接。图2为大功率恒流源原理图,如图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流源包括蓄电池、脉宽控制系统、IGBT功率管Tl、谐振电感L2、放电电阻RL、谐振电容Cl、续流二级管Dl和续流电感Li,所述脉宽控制系统设有控制端口、输出端口、第一输入端口、第二电压输入端口和第二电流输入端口,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经IGBT功率管Tl、谐振电感L2到续流二级管Dl的负极及谐振电容Cl的正极,然后,通过放电电阻RL回到蓄电池负极,在续流二极管Dl负极与谐振电容Cl之间串接续流电感Li,放电电流信号从蓄电池正极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二输电流入端口,放电电阻端电压信号从放电电阻正极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二电压输入端口,谐振电感L2端电压信号从谐振电感L2引入脉宽控制系统第一输入端口,脉宽控制系统的控制端口外接IGBT功率管Tl。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流源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预设程序的运行和数据存储与处理,所述PLC控制系统与脉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连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便携式直流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源、负载、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检测端子,所述负载、第一接触器串联后接在大功率恒流源的两端,所述第二接触器一端接在负载和第一接触器连接的共同端点,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检测端子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应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