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带切割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3983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带切割刀,所述织带切割刀包含有:一握柄,其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且所述握柄的周侧邻近第一端处设有一由第二端朝第一端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割开口,切割开口由第二端朝第一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一开口端与一封闭端,且握柄的两侧邻近第一端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导槽;一刀片,其设置于握柄,并位于邻近切割开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织带切割刀,对一织带进行切割时,能够有效地导引分离该织带被切开的部分,以防止该织带堆积于该切割开口或被使用者手部所挡止,进而让该织带切割刀能够有效地对该织带进行切割,以达到便于后续使用者由货物上拆除该织带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带切割刀
技术介绍
民间常会使用织带来捆绑固定货物,以防止货物在运送途中发生晃动或碰撞而散开,其中,为了便于后续使用者拆除该织带,有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种如图1所示的切割刀 400,切割刀400主要具有一握柄401,且握柄401的两端可界定为一第一端402以及一第二端403,另外,握柄401的周侧邻近第一端402处朝第二端403方向设有一切割开口 404,并形成有一开口端405以及一封闭端406,切割刀400在握柄401内设有一刀片407,且刀片 407具有一刀刃408,刀刃408外露于切割开口 404内,借此,使用者只要如图2所示用手握持握柄401,再将切割开口 404对准一织带200,并朝织带200方向推移切割刀400,便可通过刀片407来切断织带200。然而由于织带200由布料编织所构成而具有较软的质地,且切割刀400的切割开口 404由第一端402朝第二端403方向设置,因此当切割刀400在切割织带200时,若织带 200的宽度大于切割开口 404的长度,织带200被切开的部分容易堆积切割开口 404的封闭端406处或是被使用者的手部所挡止,导致切割刀400常无法有效地切断该织带200,为使用者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研发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织带切割刀,以增进作业效率,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切割织带的织带切割刀,以便于后续使用者由货物上拆除该织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织带切割刀,所述织带切割刀包含有一握柄,其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且所述握柄的周侧邻近第一端处设有一切割开口,切割开口由第二端朝第一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一开口端与一封闭端,且握柄的两侧邻近第一端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导槽,且导槽的一端连接于切割开口的封闭端,另一端则沿切割开口的长度方向朝外倾斜延伸形成有一导斜面;—刀片,其设置于握柄,并位于邻近切割开口处,且所述刀片的周侧设有一刀刃, 刀刃露出于切割开口内。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握柄邻近第一端处横向延伸有一切割部,并在切割部上进一步设有切割开口与导槽,且刀片也设置于切割部处。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割部上设有一与切割开口相通的容槽,且容槽内容置有刀片,且所述织带切割刀还包含有一固定盖板,固定盖板固设于容槽,并位于刀片的外侧。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槽的槽底穿设有第一穿孔,刀片上设有对应的第二穿孔,而固定盖板上则设有对应的第三穿孔,且所述织带切割刀还包含有一固定件,固定件穿设并固定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具有一穿设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的螺栓,还有一固定于螺栓尾端的螺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握柄的周侧邻近第一端与第二端处各设有多个防滑凸块。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握柄的周侧邻近第二端处凸设有一尖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刀片的一侧沿周缘环设有多个标记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标记部为一刻线。本技术所提供的织带切割刀,当使用者使用该织带切割刀对一织带进行切割时,此时因为该切割开口由该第二端朝该第一端方向设置,所以在切割过程中,使用者的手部朝远离该织带的方向移动,而能够避免该织带被切开后受到使用者手部所挡止,同时由于该切割开口的封闭端连接有导槽,因此当该织带被切开后,将会受导斜面的导引而互相分离,而能够有效防止该织带堆积于该切割开口的封闭端处,从而让该织带切割刀能够有效地对该织带进行切割,以达到便于后续使用者由货物上拆除该织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已知切割刀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已知切割刀的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沿图5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以显示利用该刀片切割该织带时的状态;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以显示利用该导槽将被切开的织带导引分离时的状态;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以显示利用该尖部开封一纸箱时的状态;图10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以显示该刀片旋转一角度后的状态。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握柄-10 ;织带切割刀-100 ;第一端-11 ;第二端-12 ;切割部-13 ;切割开口 -14 ; 开口端-141 ;封闭端-142 ;导槽-15 ;导斜面-151 ;容槽-16 ;第一穿孔_17 ;防滑凸块-18 ; 尖部-19;刀片-20 ;织带-200 ;刀刃-21 ;第二穿孔-22 ;标记部-23 ;固定盖板-30 ;纸箱-300 ;侧板-301 ;连接处_302 ;封箱胶带_303 ;第三穿孔_31 ;固定件-40 ;切割刀-400 ;握柄-401 ;第一端-402 ;第二端-403 ;切割开口 -404 ; 开口端-405 ;封闭端-406 ;刀片-407 ;刀刃-408 ;螺栓-41 ;螺帽-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以及侧视图,其揭示有一种织带切割刀100,织带切割刀100主要包含有一握柄10,其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11与一第二端12,且握柄10在第一端11 处横向延伸有一切割部13 ;另外,握柄10的周侧邻近第一端11处设有一切割开口 14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开口 14设置于切割部13上,且切割开口 14由第二端12朝第一端11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一开口端141与一封闭端142,握柄10的两侧邻近第一端11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导槽15 ;在本实施例中,导槽15分别设置于切割部13的两侧,且导槽15的一端连接于切割开口 14的封闭端142,另一端则沿切割开口 14的长度方向朝外倾斜延伸形成有一如图6所示的导斜面151,并进一步连接于切割部13的周侧,同时握柄10在切割部13 处设有一与切割开口 14相通的容槽16,并在容槽16的槽底穿设有一第一穿孔17,此外,握柄10的周侧邻近第一端11处设有多个防滑凸块18,而握柄10的周侧邻近第二端12处则设有多个防滑凸块18以及凸设有一尖部19。一刀片20,其设置于握柄10,并位于邻近切割开口 14处,且刀片20的周侧设有一刀刃21,刀刃21露出于切割开口 14内;在本实施例中,刀片20设置于切割部13,并容置于容槽16内,且刀片20上对应第一穿孔17设有一第二穿孔22,同时刀片20的一侧还沿周缘环设有多个标记部23,标记部23可为一凸点或是如本实施所示为一刻线。一固定盖板30,其固设于容槽16,并位于刀片20的外侧,可供将刀片20限位于容槽16内,且固定盖板30上对应第一穿孔17设有一第三穿孔31。—固定件40,其穿设固定于第一穿孔17、第二穿孔22以及第三穿孔3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0具有一穿设于第一穿孔17、第二穿孔22以及第三穿孔31的螺栓41,还有一固定于螺栓41尾端的螺帽42。请再同时参阅图7以及图8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当使用者欲使用织带切割刀100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切割刀包含有:一握柄,其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且所述握柄的周侧邻近第一端处设有一切割开口,切割开口由第二端朝第一端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一开口端与一封闭端,且握柄的两侧邻近第一端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导槽,且导槽的一端连接于切割开口的封闭端,另一端则沿切割开口的长度方向朝外倾斜延伸形成有一导斜面;一刀片,其设置于握柄,并位于邻近切割开口处,且所述刀片的周侧设有一刀刃,刀刃露出于切割开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陈秀满
申请(专利权)人: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