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4682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器装置,它包括切换阀(10)、净化器(30)和管路装置(32)。切换阀(10)包括一阀体(12)和一切换机构(14),阀体(12)设一进水路(16)、至少一出水路(18、20、42)、至少二分水路(22、24、26)和一接水路(28),切换机构(14)受用户控制能在多个分水路(22、24、26)间切换接通进水路(16),分水路(24、26)接通出水路(18、20、42),接水路(28)接通出水路(18、20、42)。管路装置(32)具有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36),第一水路(34)二端分别接通分水路(22)和净化器(30)进水端,第二水路(36)二端分别接通接水路(28)和净化器(30)出水端。它具有如下优点:占用空间小,外观美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装置
技术介绍
早期一种净水器装置,包括一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具有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所述进水端接通原水,所述原水经过净水器净化成净水并从出水端流出。该早期一种净水器装置存在有如下不足所有流水都为净水,而实际使用中,部分流水无需净化,能直接使用原水,如清洗,则会浪费净水器净化功能。针对早期一种净水器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有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的CN200780014555.X。净水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原水接入口,其安装在龙头上以从该龙头接入原水;原水排出口,其将所述原水直接排出;以及净水排出口,其将从所述原水接入口导入的原水经由净化装置净化后变成的净水排出,通过对设置在所述本体左右任一端的切换操作装置进行操作,可切换从所述原水接入口至所述净化装置的流路和从所述原水接入口至所述原水排出口的流路,则通过切换操作装置,用户能选择出原水或净水。该解决方案还存在有如下不足原水排出口和净水排出口设在不同位置,用户使用不便,装拆麻烦,占用空间大,外观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器装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一种净水器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水器装置,它包括一切换阀(10),它包括一阀体(12)和一装设在阀体(12)的切换机构(14),所述阀体(12)设一进水路(16)、至少一出水路(18、20、42)、至少二分水路Q2、M、26)和一接水路(观),通过切换机构(14)和阀体(12)之间的相对活动实现多个分水路Q2、M、26)间切换接通进水路(16),所述分水路(Μ、26)接通出水路(18、20、4幻,所述接水路Q8)接通出水路(18,20,42);一净化器(30),它具有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及一管路装置(3 ,它具有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36),所述第一水路(34) 二端分别接通分水路0 和净化器(30)进水端,所述第二水路(36) 二端分别接通接水路 (28)和净化器(30)出水端。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管路装置(3 包括一外管(38)和二固设在外管(38) 之内且轴向并排的内管(40),所述二内管00)之内孔分别为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 (3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管路装置(3 包括一外管和一固设在外管之内的内管, 所述内管之内孔和外管与内管之间隙分别为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3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管路装置(3 包括二轴向并排固设在一起的内管,所述二内管之内孔分别为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3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阀体(1 具有三个出水路(18、20、42),所述三个出水路(18、20、42)分别定义为第一出水路(18)、第二出水路00)和第三出水路02);所述多个分水路Q2、M、26)分别定义有第一分水路04)和第二分水路06);而且,所述第一分水路04)接通第一出水路(18),所述第二分水路06)接通第二出水路(20),所述接水路 (28)接通第三出水路(42) 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阀体(12)凸设二并排的水嘴(44),所述二水嘴04)分别形成为上述的分水路0 和接水路0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阀体(1 包括一本体G6)、一面盖08)和一接头组件 (50),所述进水路、出水路、分水路和接水路都设在本体(46),所述面盖08)固设在本体 (46)且设与分水路一一对应接通的水孔,所述接头组件(50)固设在本体G6)且接通进水路。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阀体(1 包括一本体(46),所述进水路、出水路、分水路和接水路都设在本体(46),所述本体06)凹设一接通进水路和分水路的装配腔(52);所述切换机构(14)包括一枢设装配腔(52)的切换轴(54);所述切换轴(54)设一内孔(58)、一接通内孔(58)的长弧槽(60)和一接通内孔(58)的短弧槽(62);所述分水路02、M、26)个数为三个,所述三个分水路(18、Μ、26)沿绕切换轴 (54)轴线的弧线排布,且相邻二分水路之圆心角相等;所述短弧槽(6 端口和分水路(M、26)相适配,所述长弧槽(60)圆心角大于二分水路之圆心角。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切换机构(14)还包括一切换把手(64),所述切换把手 (64)密封盖接装配腔(52)开口且固接切换轴(54)之伸出装配腔(52)的部分。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切换机构(14)还包括一弧形切换垫(56),所述切换垫 (56)固贴在装配腔(5 内且设对应分水路02、M、26)的通孔。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多个出水路均设在阀体上,且通过管路装置的二水路将水引入净化器净化后再回流至阀体,则能克服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缺点,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a、能共用出水路,或, 能将多个出水路设在一起,便于用户使用;b、占用空间小,外观美观;C、切换阀、净化器分离设置,便于装拆;2、管路装置包括一外管和二内管,外观美观,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3、管路装置包括一外管和一内管,外观美观,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4、阀体具有三个出水路,分水路04)接通出水路(18),分水路06)接通出水路 (20),接水路08)接通出水路(42),则不同分水路选用不同出水路,出水功能不一,便于用户选择;5、阀体包括本体、面盖和接头组件,则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快速;6、切换轴设内孔、长弧槽和短弧槽,并通过切换轴处于不同位置,使多个分水路之间实现切换,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3的A-A剖面示意图,此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图5绘示了图3的B-B剖面示意图,此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图6绘示了图3的A-A剖面示意图,此时装置处于第三状态。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6,一种净水器装置,它包括一切换阀10、一净化器30和一管路装置32。所述切换阀10,它包括一阀体12和一装设在阀体12的切换机构14。所述阀体12包括一本体46、一面盖48和一接头组件50。所述本体46设一进水路16、三出水路18、20、42、三分水路22、24、沈和一接水路28。本实施例之中,以三出水路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根据需要,也可只用一出水路或二出水路,如设一出水路,则多个分水路共用一出水路。本实施例之中,以三分水路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根据需要,也可设二分水路、四分水路等。所述面盖48固设在本体46且设与分水路22、24J6—一对应接通的水孔。所述接头组件50固设在本体46且接通进水路16,以能将阀体12装拆固接在龙头之下。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接头组件50包括一锁紧螺母66、一龙头接头68和一密封垫70。 所述本体46之上凸设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外回转面设外螺纹。所述龙头接头68之回转面下部凸设凸缘;所述锁紧螺母66内设一朝下阶梯面;装接时,所述龙头接头68自下往上伸出锁紧螺母66,所述密封垫70设在龙头接头68内,再将锁紧螺母66锁接在本体46的外螺纹,使所述接头68的凸缘卡在螺母66的阶梯面和密封垫、本体之间。本实施例之中,所述本体46还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切换阀(10),它包括一阀体(12)和一装设在阀体(12)的切换机构(14),所述阀体(12)设一进水路(16)、至少一出水路(18、20、42)、至少二分水路(22、24、26)和一接水路(28),通过切换机构(14)和阀体(12)之间的相对活动实现多个分水路(22、24、26)间切换接通进水路(16),所述分水路(24、26)接通出水路(18、20、42),所述接水路(28)接通出水路(18、20、42);一净化器(30),它具有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及一管路装置(32),它具有第一水路(34)和第二水路(36),所述第一水路(34)二端分别接通分水路(22)和净化器(30)进水端,所述第二水路(36)二端分别接通接水路(28)和净化器(30)出水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征庄水清李仁忠周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人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