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拟采动煤层底板突水的试验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75021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采动煤层底板突水的试验系统及其方法,其包括试验架,并且该试验架顶部设置有纵向加载机构,该纵向加载机构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加载板,该试验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横向加载机构,两侧的横向加载机构相向布置,横向加载机构上设置有一竖直布置的侧板,加载板压在侧板的上边,该试验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由高强度透明材料制成的面板,加载板、两个侧板、两个面板与试验架的底部形成一用于放置试样的容纳空间;试验架的底部下方设置有一水槽,该水槽与高压水缸相连通;该底部上设置有与该水槽相连通的透水区域,该透水区域的周边设置用于密封的橡皮囊。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提高了模拟试验的真实性,从而获取更真实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板突水试验,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对于煤层底板突水问题,至今研究机理理论较为多样,加上近年来各种模拟软件如FLAC-3D、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数值手段的不断研究深入,已在突水前岩体的渗流场、应力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底板突水问题的复杂性,含水构造岩体系统所处水文地质随机性大,尤其是深井开采诱发因素较多,仅仅依靠理论研究、数值模拟难以进行验证分析,无法为底板突水过程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分析。针对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的研究,20世纪40、50年代,匈牙利韦格弗伦斯第一次提出“底板相对隔水层”的概念。他指出煤层底板突水不仅与隔水层厚度有关,而且还与水压力有关,突水条件受相对隔水层厚度的制约。我国的底板突水规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大会战中,以煤科总院西安勘探分院为代表,提出了采用突水系数作为预测预报底板突水与否的标准。其后,80年代初由山东科技大学的学者在实践中提出的“下三带”理论,认为开采煤层底板也象采动覆岩一样存在着三带,即1底板破坏带,II 完整岩层带(保护带),III承压水导高带。而煤科总院北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拟采动煤层底板突水的试验系统,其包括试验架,其特征在于:该试验架顶部设置有纵向加载机构,该纵向加载机构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加载板,该试验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横向加载机构,两侧的横向加载机构相向布置,横向加载机构上设置有一竖直布置的侧板,加载板压在侧板的上边,该试验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由高强度透明材料制成的面板,加载板、两个侧板、两个面板与试验架的底部形成一用于放置试样的容纳空间;试验架的底部下方设置有一水槽,该水槽与高压水缸相连通;该底部上设置有与该水槽相连通的透水区域,该透水区域的周边设置用于密封的橡皮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惟嘉孙文斌尹立明刘进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