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中的对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4864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100)中的对重(4),该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2)和至少一个对重(4),其中,该至少一个电梯轿厢(2)能够通过分别具有一个驱动轮(5)的驱动装置(6)以及通过承载和驱动机构(3)在电梯竖井(1)中沿导轨(7)行驶。该至少一个对重(4)成形为具有填充物(20)的中空体(34)。在自由落体的情况下,该中空体(34)被毁坏,从而使填充物(20)能够漏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其中,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竖井中通过滚轮引导地由电机驱动,其中,对重被设计为中空体。
技术介绍
比如在EP-A1-1489033中公开了一种所谓的“多重移动电梯”作为电梯设备,具有在竖井中相叠设置的多个电梯轿厢。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相叠设置的、可竖直地在导轨上行驶的电梯轿厢,其中,每个电梯轿厢配有一个单独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单独的对重。需服务的楼层在此优选如此分配,即上电梯轿厢行驶到上部的楼层以及下电梯轿厢行驶到下部的楼层。不过还可以实现这些分配中的重叠。不过还同时要普遍致力于在电梯设备的构思和设计中实现较高的效率和人员和/ 或货物运输率。对此重要的因素是最佳地利用电梯竖井的横截面。这又主要通过尽可能窄的和节省空间的对重的设计实现,从而电梯轿厢在其横截面上能够尽可能具有较大的面积。对于双重移动电梯设备或多重移动电梯设备来说,如其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那样,对重的大小的优化越来越困难,这是因为此类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与通常的仅具有一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不同,不是仅具有一个对重,而是必须容纳两个或多个对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梯设备的缺点且提出一种在其尺寸以及其重量和其它特性方面得到优化的对重。该目的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于电梯设备的构思上的设置和设计,另一方面在于与驱动系统的匹配。由此实现的一个或多个对重的体积和重量的减小实现了对重体及其引导装置的新的和优化的结构。从这些措施的组合中得到了对重的优化,其主要还实现了竖井横截面的改进的利用。特别是在对重的重量和体积减小的方面上。对重的实施例既可以在仅具有一个对重的电梯设备中实现,也可以在具有多个对重的电梯设备中实现。作为用于优化电梯设备中(特别是在双重移动电梯设备或多重移动电梯设备中) 的对重的具体目的(其中,两个或多于两个电梯轿厢相叠设置)提出了一种用于理论上可能的对重的自由落体的改进的安全系统。根据国际安全标准,电梯设备必须设置一种机械系统,其在承载和驱动机构断裂时阻止对重未制动地碰撞到竖井底面。特别是在多重电梯设备的情况下,自由落体的对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坏,其中,不仅损坏了竖井底面或竖井以及导轨,而且还损坏了位于其下方的电梯轿厢,可能还有人位于该电梯轿厢中。对重在一个实施例中被设计为中空体,其以具有较高的质量密度的材料填充。作为填充物可以考虑比如沙子或金属粉末或金属屑或液体如水。填充物的材料的相对密度d 优选至少为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这种中空体由一体的主体成形。此类中空体的特点是安装时特别简单的操作。比如中空体不需要在很多工作步骤中由多个零件组装而成,而是可以直接地在电梯竖井中定位在希望的位置上。此外,中空体优选由塑料制成。此外,其优选可以是具有已经集成的引导元件或固定点的挤压成型的塑料主体。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对重或塑料主体在功能上如下设计,即其在“自由落体”的情况下被分开或被毁坏且由此使其含有的物质以精细分散的形式释放到电梯竖井中。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下列优点-实现了对重通过其自由落体产生的动能的无害的离散。-对重失去其碰撞损毁能量,从而可以替代昂贵和耗费的机械安全系统。-特别是对于多重电梯设备、比如一个电梯竖井中具有多个双重移动装置,以这里描述的对重进行的改装代表了一种建造上的极大的简化。-电梯竖井中其它电梯轿厢的安全得到保障。对重的分开或毁坏基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变型通过比如在对重的导轨上在对重正常的运行高度下方设置在对重的行驶轨道的端部上的止挡实现。该止挡与竖井底面距离越远地安装,则能够更早和更有效地实现自由落体的对重的动能的离散。不过止挡在竖井底面附近或在竖井底面上的设置也已经带来了优点,因为在马上要碰撞时或在碰撞时毁坏的主体不再产生与牢固的或还完整的主体相同的碰撞能量。根据另一个实施变型,设置固定定位的刀具,其割开对重主体。在另一个、或可组合的实施变型中,爆破装载物或由多个较小的爆破装载物形成的爆破带设置在对重上。触发爆破装载物的点燃可以原则上通过电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实现,但优选即使是在停电时也起作用的纯机械触发。此类纯机械触发点燃的装置可以比如是固定在导轨上的触发杠杆或固定在竖井天花板上的具有相应长度的伞索。对重的另一个实施变型在于,可最佳测量的、在承载和驱动机构断裂时产生的物理值是承载和驱动机构中的拉应力或承载和驱动机构在对重上的固定上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的传感器探测又得到了可靠的触发值,其有利地很早地、即在正常的运行高度内对重的行驶路径上或马上在开始对重的自由落体时就已经被提供。这种触发值又可以用于点燃前述的爆破装载物,或者还可以比如用于点燃烟火盒或促动压电促动器以及由此实现气囊状的气箱的触发。在优选在此情况下以液体填充的中空体内,气箱的爆炸式的膨胀使得从内向侧壁施加压力。侧侧壁优选配有易碎接合缝,其承受填充材料的压力,但不能承受通过气箱的提高的内压。因此,中空体在开始自由落体时就已经打开且将其含有的物质较早地且在较长的路径上分散。仅打开已经位于自由落体中的中空体还不能导致液体的流出,这是因为观察的物理系统-对重包括含有的液体位于自由落体中。气箱的保存的压力与是否位于自由落体中无关且在其展开时将含有的物质从对重的中空体中压出。可选的是,侧壁的开口的优化可以如下实现侧壁在其底面上配有易碎接合缝且在其顶面配有活动关节(Scharnier)或另一个接合缝。在侧壁的顶面上的第二接合缝或缺口设计为,气箱的触发不会使第二接合缝或缺口爆开。然而,第二接合缝或缺口代表了一种在材料方面较弱的边棱,侧部可以在该边棱上如活动关节一样被打开。所述实施变型可以相互组合,比如还可以实现气箱的机械触发,或者爆破装载物的点燃基于由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实现,该传感器显示承载和驱动机构与对重之间的拉应力的消失。在最后所述的传感器方面还可以实现纯机械触发,其中,在承载和驱动机构与对重之间连接相应强度的拉力弹簧。拉力弹簧在承载和驱动机构与对重之间的拉应力消失时的回弹可以(又可以是纯机械地)作为针对爆破装载物的点燃的触发或作为针对气箱的 “爆炸”的触发实现。如上所述,这里公开的对重的实施方式既适用于单轿厢电梯设备也适用于多重电梯设备。特别是对于后者来说且特别是对于多重电梯设备,此处描述的对重实施方式是有利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在该电梯设备的实施方式中可能有电梯轿厢设置在对重下面。另一方面在于,特别是具有两个以2 1的悬挂比悬挂的电梯轿厢以及每个电梯轿厢在组合中分别具有以11的悬挂比悬挂的对重的电梯设备能够采用这里描述的相对较轻的对重设计。在刚刚描述的电梯设备的实施例中,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相叠设置且分别借助于承载和驱动机构与各一个对重连接。此外,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其分别驱动一个驱动轮,驱动轮分别与一个承载和驱动机构处于有效接触中,从而使电梯轿厢可沿电梯竖井中的导轨行驶。电梯轿厢如上所述在2 1的悬挂比中悬挂在各承载和驱动机构的承载回路中。与此相反,对重以1 1的悬挂比悬挂在承载和驱动机构的各一个端部上。特别是驱动轮被承载和驱动机构环绕,承载和驱动机构优选以第一端牢固地固定在电梯竖井的天花板或天花板的区域中。驱动装置或驱动轮优选同样在电梯竖井的天花板上或天花板的区域中与第一端的固定点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设备(100a),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梯轿厢(2a、2b)和第一对重(4a、4b),其中,所述第一电梯轿厢(2a、2b)能够通过具有驱动轮(5a、5b)的驱动装置(6a、6b)以及通过承载和驱动机构(3a、3b)在电梯竖井(1a)中沿导轨(7e、7f)行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4a、4b)是由塑料制成的、具有填充物(20)的中空体(34),其中,所述填充物(20)由相对密度d≥1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尓特·西尓伯霍恩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