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弘发专利>正文

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43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强酸碱溶液与超纯水,其包括:一中空状的滤壳、一支以上的滤心、一分流盘、一分流盘上盖、数个油封环、以及一外环盖。凭借数个滤心增加其过滤效果,其下进侧出的进水方式,使得更换滤心时,滤壳内达到无残液,可安全更换滤心,且徒手即可进行更换,达到方便快速且减少更换时所耗费的停机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用来过滤强酸碱溶液与超纯水的 过滤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图中所示是现有的过滤器的剖面图,如图中所示的过滤器IO,其主要是包括一外壳体101, 一滤壳上盖102, 一滤心105组成,外壳体101为一 中空壳体,其外壳体101下端成型有一泄液孔1013,且有一入水口 1011成型在 外壳体101—侧,其相对侧成型有一出水口 1012,在外壳体101内部,成型有一 上压板103与一下压板104,且上、下压板103、104之间垂直组设有一支撑杆106, 其支撑杆106上端穿设上压板103,且在支撑杆106的穿设端用一固定螺丝1061 锁合固定在上压板103上,又,在上、下压板103、 104之间成型有一滤心105, 所述的滤心105的上下端分别组设在上、下压板103、 104中,又,外壳体IOI 开放端枢设有一滤壳上盖102,且滤壳上盖102成型有一泄气孔1022,且在滤壳 上盖102与外壳体101盖合处一侧组设有一上盖开关1021,当过滤器10作动时, 其液体从入水口 1011注入,经过滤心105过滤后,其过滤后的液体从出水口 1012 排出;又,过滤器10更换滤心105时,须先停止机器作动,然后开启泄气孔1022 泄压,再把泄液孔1013打开排放过滤器10内残存的液体,然后打开上盖开关1021 将滤壳上盖102打开,再取下固定螺丝1061,使上压板103可松脱且脱离支撑杆 106穿设端,然后再把滤心105取出进行更换,其更换动作程序复杂耗时,且更 换时需将液体排放,除了造成浪费,也容易因液体残留在内部或流出而造成意外 或人员的伤害,且更换时间过久也造成了停机时成本的耗费,且入水口 1011位于 过滤器10-侧,其配管需要一定的空间,造成配管和机器放置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增加过滤效果,且可快速安全的更换滤心,又可节省配管空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过滤器,其包括 一中空状的滤壳,所述的滤壳 内侧成型有一油封环沟槽,外侧成型有一出水口,下端成型有一入水口,且所述 的滤壳内侧成型有一组设部,开口外缘成型有一第二螺合部; 一支以上的滤心, 所述的滤心一端成型有一第一螺合部; 一分流盘,所述的分流盘是与所述的组设 部组设,且所述的分流盘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相对螺合部,是用来与所述的滤心 上成型的第一螺合部组设; 一分流盘上盖,所述的分流盘上盖是用来组设在所述 的分流盘上端,且所述的分流盘上盖外缘成型有一分流盘上盖外环;数个油封环, 所述的油封环是组设在所述的分流盘与所述的组设部之间和所述的分流盘上盖外 环与油封环沟槽之间,用来防止未过滤液体与已过滤液体渗出;以及一外环盖, 所述的外环盖内缘成型有一第二相对螺合部,是用来与所述的滤壳上的第二螺合 部组设。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其据 以实施后,所述的分流盘具数个油封环的组设为现有过滤器所无,可增加过滤效 果,且可快速安全的更换滤心,又可节省配管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一); 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二)。附图标记说明lO-过滤器;lOl-外壳体;1011-入水口; 1012-出水口; 1013-泄液孔;102-滤壳上盖;1021-上盖开关;1022-泄气孔;103-上压板;104-下压板; 105-滤心;106-支撑杆;1061-固定螺丝;20-过滤器;201-滤壳;2011-出水口; 2012-入水口;第二螺合部;组设部;油封环沟槽;202-外环盖;2021-第二相对螺合部;203-滤心;204-滤心轴;2041-第一螺合部;205-分流盘;2051-第一相对螺合部; 206-第一油封环;207-第二油封环;208-分流盘上盖;螺合孔;分流盘上盖外环; 209-拉环;2091-拉环螺纹部;螺丝;2101-螺丝螺纹部;211-管线;30-抽水机; 301-抽水马达;40-单开式滤心;滤轴;胶环;分流盘;501-套合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的过滤器20, 其是包括一中空状的滤壳201,且在其开口外缘成型有一第二螺合部2013,且邻 近第二螺合部2013的内侧成型有一油封环沟槽2015,在邻近第二螺合部2013的 一侧则成型有一出水口 2011,因其开口内径较大于出水口 2011以下内侧的内径, 所以在其两内径相接处形成有一组设部2014,且在滤壳201下端成型有一入水口 2012; —滤心203,其是中空状,可凭借一滤心轴204穿设,且在滤心轴204穿 设过滤心203的穿设端成型有一第一螺合部2041; —分流盘205,盘上成型有数 个第一相对螺合部2051,用来与第一螺合部2041组设,组设之后,放置在滤壳 201内部,且在分流盘205和组设部2014之间组设一第一油封环206,所述的第 一油封环206是放置在组设部2014上,在分流盘205放置在滤壳201内部后,其 分流盘205下端会紧压住第一油封环206,使其紧固在分流盘205与组设部2014 之间,以防止分流盘205下未过滤液体从分流盘205下端与组设部2014之间的空 隙渗出; 一分流盘上盖208,其上端成型有数个螺合孔2081,其是可供与一拉环 209组设和螺丝210组设,且拉环209与螺丝210分别成型有一拉环螺纹部2091 与一螺丝螺纹部2101,是用来与分流盘上盖208成型的螺合孔2081组设,在上 盖外缘成型有一分流盘上盖外环2082,所述的分流盘上盖208是用来盖合在分流 盘205上端,且在其分流盘上盖208与滤壳201之间组设有一第二油封环207, 所述的第二油封环207是放置在滤壳201上的油封环沟槽2015内,当其分流盘上 盖208盖合在分流盘205时,其分流盘上盖208上的分流盘上盖外环2082下端会 紧压固定第二油封环207,将第二油封环207紧固在油封环沟槽2015与分流盘上 盖外环2082之间,以防止分流盘205上己过滤的液体从分流盘上盖外环2082与 油封环沟槽2015间的空隙渗出; 一外环盖202,是成一中空环状,且其内缘成型 有一第二相对螺合部2021,用来与滤壳201上成型的第二螺合部2013组设,达 到固定过滤器20内部组装元件的效果。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如图中所示的过滤器20, 将下方的入水口 2012连接一管线211注入液体,经过过滤后,其过滤后的液体会 从出水口2011排出,若要更换过滤器20的滤心203时,先将机器设备停止作动, 此时,过滤器20内部的残液会回流至连接入水口 2012的管线211中,然后旋开外环盖202之后,拉住分流盘上盖208组设的吊环209,将分流盘上盖208取出, 之后,再将组设在分流盘上盖208与分流盘205之间的第二油封环207取出,之 后再将分流盘205取出,因滤心轴204穿设滤心203,且滤心轴204的第一螺合 部2041组设在分流盘205的第一相对螺合部2051,所以取出分流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器,用来过滤强酸碱溶液或超纯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中空状的滤壳,所述的滤壳内侧成型有一油封环沟槽,外侧成型有一出水口,下端成型有一入水口,且所述的滤壳内侧成型有一组设部,开口外缘成型有一第二螺合部;    一支以上的滤心,所述的滤心一端成型有一第一螺合部;    一分流盘,所述的分流盘是与所述的组设部组设,且所述的分流盘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相对螺合部,是用来与所述的滤心上成型的第一螺合部组设;    一分流盘上盖,所述的分流盘上盖是用来组设在所述的分流盘上端,且所述的分流盘上盖外缘成型有一分流盘上盖外环;    数个油封环,所述的油封环是组设在所述的分流盘与所述的组设部之间和所述的分流盘上盖外环与油封环沟槽之间,用来防止未过滤液体与已过滤液体渗出;以及    一外环盖,所述的外环盖内缘成型有一第二相对螺合部,是用来与所述的滤壳上的第二螺合部组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发陈博揆
申请(专利权)人:陈弘发陈博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