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余烬及火焰的屋顶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33424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特别是有助于防止建筑物防火的屋顶通风系统。其屋顶通风口具有余烬阻碍结构,可阻碍火焰和余烬或其他漂浮燃烧材料进入,同时仍然允许足够的气流进入,以使建筑物充分通风。描述了几种使用挡板构件和耐火网状材料的通风口构造形式,这些构造形式可基本上防止漂浮余烬和火焰的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有助于建筑物防火的屋顶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物通风对于建筑物及其居住者均有许多益处。例如,屋顶室空间的通风可防止屋顶室的温度上升到不合需要的程度,这也可降低建筑物的内部生活空间的散热成本。 此外,在屋顶室空间中增加通风有减少屋顶室内湿度的倾向,这可降低霉菌和干腐菌的发生率,从而延长的用于建筑物框架和其他地方的木材的使用寿命。而且,通风助长清新的室外空气的引入,可将建筑物的居住环境提升至更健康的程度。还有,建筑法规和地方条例通常都要求通风,并强制规定所需的通风量。大部分管辖区域被要求具有确定大小的“净自由通风面积”,这是一个众所周知且广泛采用的通风衡量标准。一个重要的通风类型是“覆盖物上方通风”(AboveSheathing Ventilation"ASV"), 这是屋顶板上覆盖物上方的屋顶内区域的通风,如在屋顶板顶部和盖件下侧之间的挂瓦条空腔中。增加ASV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挂瓦条空腔并减少可进入建筑物结构(比如屋顶室空间)的辐射热量。通过减少进入建筑物的辐射热量,结构可以保持较低温度,需要较少的能量用于散热(例如,通过空调)。在许多区域,建筑物有接触野火的风险。野火会燃烧木头,或产生余烬,作为在野火中燃烧的材料的副产品。这些余烬可以传播,在空中传播,传播到离野火最初发生处一英里以上的距离,这增加了野火影响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野火损坏建筑物的一种方式是火的余烬降落到建筑物上或其附近。同样,燃烧的结构可产生余烬,它们也会沿气流传播到远离所燃烧结构的地方,造成类似于野火余烬的危害。余烬可点燃周围的植被和/或不耐火的建筑材料。此外,余烬可通过多个途径进入建筑物基础通风口、屋檐下通风口、拱腹通风口、山墙端通风口以及屋顶天窗或其他类型的传统屋顶场通风口。进入结构的余烬可能会碰到可燃材料并使建筑物着火。火灾还会产生火焰,这些火焰通过通风口进入建筑物内时同样会引起燃烧或使建筑物以其他方式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需要这样的一个系统,该系统可提供足够的通风,但可保护建筑物不被火焰、余火、余烬或其他有害的漂浮物进入。理想的是,通风系统应防止火焰和/或余烬的进入同时仍可满足净自由通风要求。本文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寻求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上述问题设置这样的屋顶通风口,它可阻碍火焰和余烬或其他漂浮燃烧材料的进入,同时仍然允许进入足够的气流,以使建筑物充分通风。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屋顶通风口包括一种余烬和/或火焰阻碍结构,该结构可基本上防止火焰和漂浮余烬通过通风口进入。余烬可小至3-4毫米。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这样的余烬被收集在余烬和/或火焰熄灭阻碍结构内,而不进入建筑物。在一个方面,余烬和/或火焰阻碍结构包括一个挡板构件。这种结构之所以能也阻碍火焰,是因为火焰会不得不穿越迂回路线来穿过挡板构件。在另一个方面,该余烬阻碍结构包括一种耐火纤维交织材料。在再一个方面,通过一种火焰容易跨越的低厚度通风口设计来增强火焰阻碍功能,而相比之下,高厚度通风口设计(如天窗通风口)则为火焰提供了自然进入点。文中描述了挡板构件的几种构造形式。在一些构造形式中,从挡板构件的一侧到另一侧的气流必须穿过其中至少有一个大于90度的转向的流道。在这类构造形式之外或替代这种构造形式,挡板构件的一些构造形式提供包括至少一个宽度小于或约等于2. 0厘米的过道的流道。该过道的长度可大于或约等于0.9厘米。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通风口构件,第一通风口构件允许气流通过屋顶板上的洞口或开口,而第二通风口构件取代一块或多块屋顶盖件(例如,临近第二通风口构件的一些屋顶瓦)。第一和第二通风口构件的位置可以在横向彼此移开,使窜入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构件的火焰和余烬必须穿过沿着屋顶板的流道才能到达第一通风口构件。屋顶板上还可覆盖耐火地垫以保护屋顶板不受余烬和火焰影响。再有,在屋顶板和屋顶盖件之间形成透气间隙是挂瓦条之类的支撑构件,可用耐火材料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三通风口构件可以允许更多的气流通过屋顶板上不同的洞口,该第三通风口构件可任选地与第一通风口构件基本上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通风口构件可以结合而形成一体化的单体式通风口。该单体式通风口可包括防止火焰和余烬进入建筑物的挡板构件。或者,该单体式通风口也可包括基本上能防止漂浮余烬经由通风口进入的耐火网状材料。这种单体式系统可能在由复合屋顶材料形成的所谓组合屋顶中具有特定用途。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场通风口。该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构件,第一通风口构件包括允许屋顶下方区域和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的第一开口。 该通风口还包括第二通风口构件,第二通风口构件适于与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流体连通。第二通风口构件包括允许所述第二通风口构件上方和下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至少一个包括挡板构件,该挡板构件可基本上防止漂浮余烬和 /或火焰进入,挡板构件构成为当通风口安装于屋顶场时其取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屋顶场。 按照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场通风口。该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构件,第一通风口构件包括允许屋顶下方区域和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的第一开口。该通风口还包括第二通风口构件,第二通风口构件适于与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流体连通。第二通风口构件包括允许所述第二通风口构件上方和下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的第二开口。该通风口还包括与第一和第二通风口构件之一连接的余烬和/或火焰阻碍,以使流过第一和第二通风口构件之一的空气通过该余烬和/或火焰阻碍结构。该余烬和/或火焰阻碍结构包括延长的上部挡板构件,该上部挡板构件包括顶部和与该顶部连接的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边缘部,该顶部和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边缘部基本上平行于上部挡板构件的纵轴。该余烬和/或火焰阻碍结构还包括延长的下部挡板构件,该下部挡板构件包括底部和与该底部连接的至少一个向上延伸的边缘部,该底部和至少一个向上延伸的边缘部基本上平行于下部挡板构件的纵轴。上部和下部挡板构件的纵轴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上部和下部挡板构件的边缘部相重叠而在其间形成一条狭窄过道,以使流过该余烬/或火焰阻碍结构的至少一些空气穿越部分地由狭窄过道形成的迂回路径。按照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屋顶板块。该屋顶板块包括屋顶板的一部分,其中包含至少一个屋顶板开口。该屋顶板块还包括安装在屋顶板中屋顶板开口处的第一通风口构件,该第一通风口构件包含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允许气流通过在屋顶下方区域和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之间的屋顶板开口。该屋顶板块还包括设置在屋顶板上的一层屋顶盖件,这些屋顶件以重复循环模式彼此接合。该屋顶板块还包括与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流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构件,该第二通风口构件包括第二开口,允许第二通风口构件上方、 下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第一和第二开口中至少一个包括挡板构件,该挡板构件可基本上防止漂浮余烬和/或火焰的进入,该挡板构件的取向基本上平行于屋顶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顶通风口。该屋顶通风口包括含有第一开口的第一通风口构件,该第一开口允许屋顶下方区域和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屋顶还包括适于与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的区域流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构件。第二通风口构件包括第二开口,其允许第二通风口构件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场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构件,所述第一通风口构件包含第一开口,其允许屋顶下方区域和所述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以及第二通风口构件,其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风口构件上方区域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构件包含第二开口,其允许所述第二通风口构件上方和下方区域之间空气流通,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至少一个包括挡板构件,所述挡板构件可基本上防止漂浮余烬进入,所述挡板构件构成为当所述通风口安装于屋顶场时其取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屋顶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戈里·S·丹尼尔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戈里·S·丹尼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