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49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一定子,以提供一电磁场;和一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磁场中转动,其中所述转子包括一转轴,环绕在所述转轴上的一转子铁芯,和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其中所述转子还包括一减振元件,所述减振元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从而当所述转子转动时,所述减振元件缓解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的机械摩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以电子换相代替机械换相的直流电动机,它保持了直流电动机的优良特性,具有较好的起动和调速性能,而且它无需机械换相器,使电机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一般有刷直流电动机易于产生换相火花的弊病。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宽调速范围的优良特点,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脉动使系统产生振动和噪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应用。直流无刷电动机的机械噪声是电机运转部分的摩擦、 撞击、不平衡以及结构共振形成的噪声。机械原因引起的噪声种类很多。噪声源主要有自身噪声源,负载感应噪声源,辅助零部件的机械噪声源。例如由轴承、转子等产生的机械躁声。现有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因为轴承与转轴,或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配合不够适当, 导致电动机存在间隙,从而产生机械躁声,而现有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子通常包括转轴, 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转子铁芯环绕在转轴上,在转子转动时,转轴带动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转动,而转轴与转子铁芯之间会产生摩擦进而产生机械躁声,现有的电动机的转子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其包括一定子和一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一转轴,一转子铁芯和一转子绕组,所述转轴上设有一减振元件,从而所述转子在所述定子作用下转动时,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间的所述减振元件减小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躁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所述减振元件为软性材料如橡胶,PVC软性材料等,从而有效缓解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间的机械摩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所述减振元件内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突纹或多个突起,从而使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间从面接触变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以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间的机械摩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所述减振元件限制所述转子就位,从而避免所述转子偏心转动,以提高所述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该无刷直流电动机主体的定子上的每定子爪上具有多个底面以形成定子的台阶形内表面,从而改善磁通密度分布,减少电动机的漏磁通,从而给该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提供高效的电磁转矩和电磁功率。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其包括一定子,以提供一电磁场;一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磁场中转动,其中所述转子包括一转轴,环绕在所述转轴上的一转子铁芯,和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和一减振元件,所述减振元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从而当所述转子转动时,所述减振元件缓解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铁芯之间的机械摩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于,减振元件的使用,使转子运行更流畅持久,有效降低了无刷直流电动机工作时因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躁声,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转子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的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其包括一定子10,一转子20。其中定子10是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引导部分 ’转子20是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感应部分。转子20包括转轴21和环绕在所述转轴上并沿着垂直于转轴21方向设置的一转子铁芯22,一转子绕组23设置于该转子铁芯22上,该转子绕组23可以为一磁环,如稀土材料钕铁硼的永磁体或铁氧体永磁体,这样,转子20与定子10交互作用,在电磁转矩的作用下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转子20还包括一减振元件M,减振元件M设置在转轴21上,例如减振元件M轴向地环绕在转轴21上。也就是说,减振元件M设置在转轴21和转子铁芯22之间,从而当转子20在定子10的作用下转动时,减振元件M缓解转轴21与转子铁芯22之间的机械摩擦。更具体地,减振元件M具有一内侧表面M1,和一外侧表面M2,其中减振元件M的内侧表面241贴附于转轴21,减振元件M的外侧表面242 贴附于转子铁芯22,也就是说,转轴21与转子铁芯22被减振元件M隔开。该减振元件M为软性材料,例如,减振元件M由橡胶,PVC软性材料或聚胺酯软性材料等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减振元件M可以实施为一个减振套,其套置在转轴21上,以使转轴21与转子铁芯22之间配合适当。转子绕组23为磁性材料,与定子10相互作用,其可具有不同数目的磁极,转子绕4组23环绕于转轴21上,特别地,沿着转子铁芯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221,转子绕组23内表面具有多个凸出部231,凸出部231与凹槽221相咬合,从而使转子绕组23环绕在转子铁芯22。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子绕组23可实施为一磁环。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所示,转子铁芯22内部还设置有一减振器25,该减振器25 与该减振元件M结构类似,以缓解转子铁芯22的机械摩擦。减振器25上可设置突起或突纹,减振器25与转子铁芯22 —体形成。值得一提的是,无刷直流电动机还包括一外壳30,外壳30至少包括一壳体31,如两壳体31对接,以容纳定子10和转子20,其中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一轴承座32,轴承座 32形成一容纳腔33,其中一轴承34设置在容纳腔33中。如图2所示,轴承34包括一轴承主体341和一轴承孔342,转子20的转轴21穿过轴承孔342,从而当转子20在定子10的作用下转动时,转轴21在轴承孔342中转动,从而轴承34起到支撑转轴21的作用。根据本技术,在轴承34和轴承座32之间还设置有一减振套40,从而当转轴 21在轴承孔342中转动时,减振套40缓解轴承34与轴承座32之间的机械摩擦,以减小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躁音。更具体地,减振套40具有一内侧表面41,和一外侧表面42,其中减振套40的内侧表面41贴附在轴承34上,外侧表面42与轴承座32接触。该减振套40为软性材料,例如,减振套40由橡胶,PVC软性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减振套 40可以实施为一个减振套,其套置在轴承34上,以使轴承34与轴承座32之间配合适当。本技术的带转子减振元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可以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电动机中,作为一个例子,根据本实施例,定子10包括一定子铁心11,定子铁心11的形状根据电动机的应用设计,如一个典型的本技术的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铁心11为方形,定子铁心11内表面111形成一内腔12。多个定子齿13互相间隔地沿内腔12圆周方向设置在定子铁心内表面111,如至少两个定子齿13互相间隔地沿内腔12圆周方向设置在定子铁心内表面111,每定子齿13上绕有预定数目的励磁线圈14以组成多个励磁绕组,励磁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转子减振元件的直流无刷电动机,包括:一定子(10),以提供一电磁场;和一转子(20),所述转子(20)在所述电磁场中转动,其中所述转子(20)包括一转轴(21),环绕在所述转轴上的一转子铁芯(22),和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22)上的转子绕组(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还包括一减振元件(24),所述减振元件(24)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与所述转子铁芯(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本发
申请(专利权)人:睿能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