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空调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879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朝空气流方向下游侧飞散的热交换器、空调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室内热交换器(10)具有下方翅片(30)和上方翅片(40)。上方翅片(40)倾斜成:该上方翅片(4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且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F)侧的角度大于等于下方翅片(3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并且上方翅片(40)与下方翅片(30)的上端部邻接地配置。进而,该上方翅片(40)具有弯曲的弯曲部(R),该弯曲部设置在与下方翅片(3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F)下游侧的上端的边界部分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以往,在容纳有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为了使装置小型化,提出有使热交换器多段弯曲而收纳在装置内的布局。此处,例如,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提出有以包围横流风扇的方式使热交换器多段弯曲进行配置的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对内部流通有制冷剂的传热管和翅片的配置进行研究,增加空气流方向和制冷剂流方向为逆流的部分, 抑制热交换效率的降低。并且,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维持了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中的下游侧的水润湿性,因此抑制了冷凝水向下游侧的飞散。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416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对于热交换器的多段弯曲部分中的冷凝水的飞散可能性并没有完全探讨研究。即,热交换器的弯曲部分的位置和状态只不过是通过将热交换器折弯并紧凑地收纳在空调装置内而随意地决定的。因此,根据收纳状态的不同,有时热交换器的弯曲部分的位于上方的热交换部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下端部处于比位于下方的热交换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存在冷凝水从那里向下游侧飞散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朝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飞散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是与流动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具有下方翅片和上方翅片。上方翅片倾斜成该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且位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侧的角度大于等于下方翅片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并且该上方翅片与下方翅片的上端部邻接地配置。进而,该上方翅片具有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与下方翅片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上端的边界部分附近。此处,相对于下方翅片向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设置的上方翅片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与下方翅片的边界部分附近。因此,在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等,即使冷凝水从上方翅片流下至下方翅片并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也能够经由弯曲部使该冷凝水顺畅地从上方翅片沿下方翅片流下。由此,形成为不设置以往那样的下游侧的突出部分的结构,利用弯曲部促进冷凝水朝向下游侧流下,由此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朝向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飞散。对于第二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上方翅片具有沿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的上方第一边;和构成上方翅片的下侧的上方第二边。进而,上方翅片的弯曲部设置在上方第一边和上方第二边的附近。此处,在上方翅片的下方的下游侧即角部附近,形成为采用了流畅的形状的结构。由此,即使是在上方翅片和下方翅片不经由弯曲部相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冷凝水的飞散并使冷凝水更加顺畅地朝下方翅片流下。对于第三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由所述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方翅片的长度方向所形成的下游侧的角度为110度以上、175度以下。此处,上方翅片和下方翅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为交叉角度为能够顺畅地在上方翅片和下方翅片之间进行冷凝水的交接的范围。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冷凝水流下。对于第四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上方翅片的弯曲部具有半径为3mm以上、6mm以下的部分。此处,考虑冷凝水的大小,设有弯曲部的弯曲曲线的程度为半径为3.0mm以上、 6. Omm以下的部分。因此,冷凝水不会逸失,能够经由交叉部分从上方翅片交接至下方翅片。对于第五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在以下方翅片的上端部的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为基准点的情况下,从基准点沿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与上方第一边的最接近距离为Imm以下。另外,下方翅片的基准点与上方翅片的距离只要比水滴的大小的间隙小即可(不足2mm),并不一定必须有交叉部分。此处,在冷凝水顺着上方翅片的下游侧流下来的情况下,当相对于下方翅片无法顺畅地交接时,冷凝水容易从上方翅片的下游侧下端部飞散。与此相对,在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中,以从下方翅片的基准点沿着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与上方翅片的上方第一边的最接近距离为Im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由于上方翅片的下游侧端部从下方翅片的下游侧上端部朝下游侧突出的程度小,因此能够抑制冷凝水的飞散。对于第六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上方翅片具有多个导水部,所述导水部朝向长度方向沿着上方翅片的面延伸。该导水部不位于上方翅片的弯曲部。此处,导水部能够促进冷凝水沿着翅片上流下。在该情况下,由于该导水部并不设置在弯曲部,因此能够避免在弯曲部形成角部。由此,能够促进冷凝水沿着翅片流下,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飞散。对于第七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导水部至少设置在下方翅片的处于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附近的上端部。此处,当冷凝水顺着上方翅片的弯曲部向下方翅片侧流下时,设置在下方翅片的对应的上端部上的导水部积极地接收该冷凝水。由此,能够顺畅地将冷凝水从上方翅片交接至下方翅片,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飞散。对于第八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上方翅片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距排列。进而,热交换器还具有分别嵌合插入在多个贯通部中的多个传热管。该多个贯通部中的最接近弯曲部的贯通部配置成距弯曲部的最接近距离小于等于预定间距的一半。此处,虽然冷凝水容易聚集在翅片的嵌合插入有传热管的部分,但是,在第八方面的热交换器中,弯曲部设置在翅片的嵌合插入有传热管的贯通部的彼此之间的预定间距的一半以下的近处位置。因此,从翅片的嵌合插入有传热管的部分流下来的冷凝水容易顺着近处的弯曲部流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凝水的飞散。对于第九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下方翅片的处于空气流方向的下游侧附近的上端部具有凹陷的凹部。此处,当冷凝水顺着上方翅片的弯曲部向下方翅片侧流下时,设置在下方翅片的对应的上端部上的凹部能够避免该冷凝水逸失,形成为容易可靠地接收的结构。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冷凝水从上方翅片交接至下方翅片,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飞散。对于第十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在空气流的风速为0. 5m/s以上、4. 5m/s以下的情况下,下方翅片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的弯曲角度为5度以上、75度以下。此处,在进行空气调节时的风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凝水的飞散。对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具有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和形成空气流的送风机。此处,即使是在采用设有弯曲部分从而能够紧凑地进行收纳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送风机也形成能够在热交换器的各部分有效地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由此,不会降低热交换效率、能够使热交换器的设置所需的空间狭小化、并且能够促进冷凝水朝下游侧流下。对于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热交换器以流动来的空气为对象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分割工序、弯曲形成工序以及倾斜工序。在分割工序中,将翅片分成上方翅片和下方翅片。在弯曲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10)与流动到所述热交换器(1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0)具有:下方翅片(30);以及上方翅片(40),所述上方翅片(40)相对于所述下方翅片(30)朝空气流动方向(F)的下游侧倾斜,并且该上方翅片(40)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方翅片(30)的上端部邻接地配置,所述上方翅片(40)具有弯曲的弯曲部(R),该弯曲部设置在与所述下方翅片(30)的位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上端部交界的边界部分附近,所述上方翅片(40)具有多个导水部(S),所述导水部(S)沿着所述上方翅片的长度方向在所述上方翅片的面上延伸,所述导水部(S)不位于所述上方翅片(40)的弯曲部(R)。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泽昌昭土井隆司山下哲也长冈伸二大上功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