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板用毂环和支撑板以及该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145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设置在一其表面部分具有过滤介质的圆板状滤板内部的支撑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环状板上成形出多个长孔,每个长孔之间有间隔并沿着环状板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长孔配置在(a)环状板的周向上,及(b)环状板的径向方向,以多个环形系列的形式存在;其中每个长孔形成纵向延伸的长缝,在两端部具有直径大于长缝的中央部分的宽度的圆孔;通过将相应各对长孔之间的部分以相对环状板的一底板部分大致成90。的角度进行扭转,形成多个从底板部分的上和下表面垂直于底板部分延伸出的立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去,作为例如过滤聚合物用的滤板,一般用公知的圆板状滤板,即所谓的薄板圆盘式滤板,或在护圈上下迭置圆板状过滤部件组合成一个三层的过滤组件。在这种类型的滤板中,迭层使用的板数随过滤容量(滤过的熔融聚合物的流量)而增多。迭层使用时,由于滤过前后的聚合物必须隔离,在各滤板的内侧甚至有时在外侧也要设毂环。如上所述,这种毂环要确保滤过前后的聚合物相互隔离并保持滤过聚合物的通路,同时还要起到将迭置的滤板保持所定的位置关系(例如所定间隙)的作用。作为过去滤板结构的代表,图22示出了一种已知的例子。图22表示薄板圆盘式滤板101内周侧的一部分,在例如金属网形成的护圈102两侧的多孔板(例如金属孔板)形成的过滤材料支撑体103上设有过滤材料104。滤板101的内周设有毂环105,在毂环105中沿周向开设有许多小孔106。熔融的聚合物107从滤板101两侧面流入过滤材料104,穿过过滤材料104的聚合物如箭头所示由护圈102处通过毂环105上的小孔106汇集到中央,然后送往下一工序。当滤板101由多块滤板迭置时,将所定块数的滤板101迭置嵌入圆筒状支柱108上,以毂环105为基准决定各滤板101的过滤材料104间的间隔。以足以隔离过滤前后聚合物的压力,例如总紧固力为5-10吨大小的压力从上方或下方紧固迭层放置的各滤板101的毂环105。在以上的已知结构中,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在毂环105中开有使滤过的聚合物通过的许多小孔106,其开孔率高至20%左右,这么小的开孔率是此处产生较大压力损失的原因。为了增大开孔率,需要考虑增大孔径,但考虑到如上所述如此大的紧固力,孔径的大小自然受到限制。再者,在小孔的形状上,从聚合物的流入侧看,应当形成对小孔106周围部分的聚合物的流动有利的大空间。但该空间会产生聚合物的滞留,滞留会导致聚合物变质,而且影响变质的聚合物的流出,必须极力防止。另外,由于必须在毂环105的径向穿设小孔106,加工较困难且费时,因而毂环105的制造费用较高。还有,护圈102为保持所定滤板的形态和确保在护圈102处滤板径向的聚合物流动通道,对其厚度方向的变形要求较高,通常要求能够承受200kg/cm2左右或更大的最大耐压强度,即使用金属网类型的护圈102,也不能满足这么高的耐压强度,而且,金属网类型的护圈102还特别存在以下的压力损失和滞留问题。也就是说,金属网型护圈102是在滤板圆周方向成波纹状延伸的金属丝(通常,其直径为护圈102厚度的1/2或比此稍大些),由于聚合物在滤板径向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因而很难控制护圈102部分的压力损失和整个滤板101的总压力损失到较低程度。而且,在护圈102中,聚合物主要沿在滤板径向延伸的金属丝向滤板内径侧流动,这种在滤板径向延伸的金属丝,与其说形成聚合物的通路,不如说形成聚合物通路的死区,聚合物的流动缺乏在滤板径向的方向性,因而得不到圆满的流动状态。所谓聚合物的圆满流动,是指聚合物流动时本身不混合,即聚合物混合效果(所谓的静混合效果)不是明显问题的情况。因此,存在聚合物滞留的潜在问题。在沿滤板周边方向延伸的金属丝处也形成影响聚合物流动的死区,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即可增大聚合物通道的开口率,压力损失又极低,并很难产生滞留且又容易低成本制造的滤板用毂环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耐压强度高、容易形成低压降、且不产生聚合物物流停滞并带有所希望的方向性同时可得到优良的聚合物混合效果的适合用于设在过滤部件内层的滤板用支撑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同时实现可增加聚合物通道开口率、降低压力损失、难以产生滞留并容易低成本制造的毂环和上述滤板用支撑板,使之成为一层低压降、高耐压、高性能的滤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滤板用毂环设在圆板状滤板的内周及外周的至少一方,其特征在于(a)以一定间隔对向配置一对环状平板形压板,(b)在这一对压板之间有一环状部件,并在毂环周边方向相互间隔地设有若干在与这一对压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于压板之间延伸并同时向毂环径向延伸的支撑片,该多数支撑片与环状片连接成为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环状片与设置的多数支撑片在毂环外径侧或内径侧的任一侧相连,最好保持该多数支撑片的配置形状为所定形状。本专利技术滤板用毂环的制造方法是在圆板状滤板的内周及外周的至少一方设置毂环,其特征在于,(a)在环状平板部件的内周及外周的任一方沿部件的全周刻设多个在部件径向延伸的切口,(b)以基本90°扭转切口间的部分,(c)在扭转90°的部分上下设置一对环状平板压板。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滤板用毂环的制造方法是在圆板状滤板的内周及外周的至少一方设置毂环,其特征在于,(a)在直线带状延伸的平板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任一侧沿部件的长度刻设多个在部件宽度方向延伸的切口,(b)将位于相邻切口间的各部分及部件长度方向两端切口外侧位置的各部分基本扭转90°,(c)将上述平板部件弯成环状的圆形,使以90°扭转的各部分置于内周或外周的任一侧,形成环状部件,(d)在该环状部件的扭转90°的部分上下方设置一对环状平板压板。这样,多个支撑片很容易以90°扭转切口间的部分形成,容易加工,而且,在一对压板间形成的支撑片可以保持较大的耐压强度,支撑部件的材料最好为不锈钢。在这样的滤板用毂环中,在一对压板间设有许多与该压板基本垂直的支撑片,相邻支撑片之间的空间沿径向延伸,形成滤过聚合物的通道。在这样一对压板之间各支撑片之间,除了支撑片之外的的部分都可以作聚合物通道用。因此,与过去开设小孔的空间最大的结构相比,也大大增加了聚合物通道的开口率,大幅度降低了压力损失。该支撑片在一对压板之间基本在垂直方向延伸,可对加在压板上的负荷起支撑棒的作用,使其不易发生弯曲,例如与单独波纹所形成的部件相比,可发挥极大的耐压强度。压板之间的尺寸通常不大,高5mm左右,上述支撑片即不发生弯曲。因此,即使在压板间施加大的压缩负荷,即在多个滤板迭置而成的组件的各毂环中施加大的压力也不会变形,上述开口率大的聚合物通道会毫无问题地保持所定形状。而且,与多个支撑片相连的环状片位于环状设置的支持片的外径侧或内径侧,在该环状片所处的位置,该环状片与两个压板间的空间全部可作为滤过聚合物的通道。所以,即使在该部位,也能确保很大的聚合物通道开口率,保持极小的压力损失。这样,由于开口率变大,毂环总体压力损失极小,因而毂孔内的聚合物通路内不会出现滞留聚合物的部位,滤过的聚合物全都可以圆满地流过毂环。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毂环中,可以分别制作环状延伸的一对平板形压板和具有支撑片和环状片的支撑部件,不用说压板,即使支撑部件也如前所述,在环状平板部件的内周或外周侧切割开若干沿径向延伸的切口,且将切口部分扭转成90°,制作非常简单。另外,若将各压板与支撑部件适当焊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个物体,可以操作简单地制作毂环。这样,不仅仅可制作毂环的各部件,也可极简单地制作毂环整体,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生产,比以前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再者,本专利技术的滤板用支撑板是设在表层有过滤材料的圆板状滤板内层的支撑板,其特征是在滤板的径向相互邻接地模压形成多条在滤板厚度方向互成波纹状沿滤板周边延伸的波纹部。这里,若不限定相互邻接的波形部分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设置在一圆板状滤板内部的支撑板的制造方法,该圆板状滤板在其表面部分具有过滤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环状板上成形出多个长孔,每个所述长孔之间有间隔并沿着所述环状板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长孔配置在(a)所述环状板的周向上,及(b)所述环状板的径向方向,以多个环形系列的形式存在; 其中每个所述长孔形成纵向延伸的长缝,在两端部具有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长缝的中央部分的宽度; 通过将相应各对所述长孔之间的部分以相对所述环状板的一底板部分大致成90°的角度进行扭转,形成多个从所述底板部分的上和下表面垂直于所述底板部分延伸出的立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江章一村上惠一
申请(专利权)人:长濑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海弹簧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