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华良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213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其特征在于:由左合叶片组件、右合叶片组件和螺杆及螺母组成;左合叶片组件由左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构成;右合叶片组件由右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构成;左合叶片组件的上螺杆穿置管与右合叶片组件的下螺杆穿置管对接,通过螺杆穿梭和螺母锁紧后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加工组装快捷,且具有美观的外形。它可标准化批量生产,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具备灵活的多角度适应性。便于单元的组装,胜任大面积单元组角的连接点高强度需要,确保结构安全,能适用于各种建筑主体结构空间,包括较不利的主体结构支承条件下的大型双曲面空间结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单元式建筑装饰构件连接框架组角件,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幕墙和由板材骨架组成的墙面和天花的建筑精装修工程项目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制作精度,通常会采用单元式的结构形式,把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的装饰面分解成一个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面积为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从而在工厂车间里完成单元的制作,运输至工地现场进行安装,极大地提升整体效益。这些单元通常由骨架和面板通过机械结构装配组成,骨架的主要材料是型钢或铝合金型材,面板主要是金属板、玻璃或石材等。单元的平面形状是根据建筑方案确定的,一般是四边形或三角形,制作时首先完成骨架构件的相互连接,即框架组角,然后把面板固定到骨架之上。已有的框架组角形式是方式一、采用铝质或钢质角码,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到骨架端头,或直接采用尖硬物撞击骨架形成局部几何变形,卡住角码,实现组框连接。这一方式对固定角度如90°的长方形单元组角较为有效,缺点是因为一种角码的角度是定数,所以一种角码无法适应多种角度。方式二、对钢骨架直接焊接。由于焊接会产生热变形,且有残余应力存在,其效率和精度都无法保证。由此可见,已有的框架组角技术不适用于变角度的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这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的特点是由左合叶片组件、右合叶片组件和螺杆及螺母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由左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构成;所述右合叶片组件由右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的上螺杆穿置管与右合叶片组件的下螺杆穿置管对接,通过螺杆穿梭和螺母锁紧后连接成一体。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予以解决。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上均设有便于其与建筑装饰面骨架构件连接的螺钉穿置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加工组装快捷,且具有美观的外形。它可标准化批量生产,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具备灵活的多角度适应性。便于单元的组装,胜任大面积单元组角的连接点高强度需要,确保结构安全,能适用于各种建筑主体结构空间,包括较不利的主体结构支承条件下的大型双曲面空间结构。本技术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与构件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由左合叶组件1、右合叶片组件2和螺杆3及螺母4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1由左叶片11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12构成, 左叶片11上设有便于其与建筑装饰面骨架构件连接的螺钉穿置孔13。所述右合叶片组件2由右叶片21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22构成, 右叶片21上设有便于其与建筑装饰面骨架构件连接的螺钉穿置孔23。上述各部件的装配关系是将左合叶组件1侧边的上螺杆穿置管12与右合叶片组件2侧边的下螺杆穿置管22对接后,通过螺杆3穿梭和螺母4锁紧后连接成一体。这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的具体使用如图3所示,根据单元的形状取得角度数据,把需要组角的骨架构件5按指定角度切割好;利用左、右叶片上的螺钉穿置孔13、23,通过螺钉6把骨架构件5连接到左、右合叶组件1、2上,然后将需组角的骨架构件5端之左合叶组件1上螺杆穿置管12与连接在骨架构件5端之右合叶组件2的下螺杆穿置管22对接,将螺杆3从对接后上、下螺杆穿置管13、23穿梭后,旋上螺母4并拧紧, 即可完成骨架构件5的组角。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其特征在于 由左合叶片组件、右合叶片组件和螺杆及螺母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由左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构成; 所述右合叶片组件由右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构成; 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的上螺杆穿置管与右合叶片组件的下螺杆穿置管对接,通过螺杆穿梭和螺母锁紧后连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上均设有便于其与建筑装饰面骨架构件连接的螺钉穿置孔。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其特征在于由左合叶片组件、右合叶片组件和螺杆及螺母组成;左合叶片组件由左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构成;右合叶片组件由右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构成;左合叶片组件的上螺杆穿置管与右合叶片组件的下螺杆穿置管对接,通过螺杆穿梭和螺母锁紧后连接成一体。本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加工组装快捷,且具有美观的外形。它可标准化批量生产,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具备灵活的多角度适应性。便于单元的组装,胜任大面积单元组角的连接点高强度需要,确保结构安全,能适用于各种建筑主体结构空间,包括较不利的主体结构支承条件下的大型双曲面空间结构。文档编号E04B2/88GK202139693SQ2011201909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陈华良 申请人:陈华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变角度的合叶式单元框架组角件,其特征在于:由左合叶片组件、右合叶片组件和螺杆及螺母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由左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上部的上螺杆穿置管构成;所述右合叶片组件由右叶片和连接在其侧边下部的下螺杆穿置管构成;所述左合叶片组件的上螺杆穿置管与右合叶片组件的下螺杆穿置管对接,通过螺杆穿梭和螺母锁紧后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良
申请(专利权)人:陈华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