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5847 阅读:8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包含一限位单元、一下夹持单元、一底座单元、一上夹持单元与一上盖单元。该限位单元包括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沿一纵向平面设置,该第二导槽沿一横向平面设置。该下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纵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第一导槽。该底座单元连接于该下夹持单元。上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横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该第二导槽,该上夹持单元与该下夹持单元位于该限位单元的相对侧,该横向平面与该纵向平面相互垂直。该上盖单元连接于该上夹持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操作装置能于三维方向调整倾斜之角度,以针对使用者作个别化之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尤指一种可于三维方向调整操作装置之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中,人们使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并多半以鼠标及键盘作为电脑的操作方式。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后时常造成手部肌肉的伤害,为了此类之伤害,目前已针对鼠标及键盘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之结构。然而上述之设计多半均为固定结构,无法针对使用者进行个人化之设计或是调整,还是无法满足部份使用者的需求,是有加以改进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已知之缺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可使操作装置能于三维方向调整倾斜之角度,以针对使用者作个别化之调整。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包含一限位单元、一下夹持单元、一底座单元、一上夹持单元与一上盖单元。该限位单元包括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沿一纵向平面设置,该第二导槽沿一横向平面设置。该下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纵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第一导槽。该底座单元连接于该下夹持单元。上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横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该第二导槽,该上夹持单元与该下夹持单元位于该限位单元的相对侧,该横向平面与该纵向平面相互垂直。该上盖单元连接于该上夹持单元。其中,沿该纵向平面调整该下夹持单元夹持于该限位单元之相对位置,并沿该横向平面调整该上夹持单元夹持于该限位单元之相对位置,以调整该上盖单元相对于该底座单元的相对角度。于本专利技术中更可包含一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为一环状结构环绕于该限位单元,并且该下夹持单元与该上夹持单元之至少一部分夹持于该固定单元与该限位单元之间,以维持与固定该上盖单元相对于该底座单元之相对角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利用该角度调整机构,以调整操作装置的倾斜角度,以符合人体工学之操作。另外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具备了结构简单与方便调整之特点,更能于三维方向调整角度,以针对使用者作个别化之调整。当调整完成后亦可经由简单的固定动作,将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固定于特定之倾斜角度,以使用者能维持习惯之倾斜角度进行操作装置之操作。关于本专利技术之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之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之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沿一纵向平面之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沿一横向平面之剖示图;以及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之调整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角度调整机构1    限位单元100    外侧表面101第一导槽110      底壁111        第一限位洞112、112a第二导槽120      底壁121        第二限位洞122、122a扣合槽130        下夹持单元200  下连接部210下夹持臂220      下限位凸块221  底座单元300上夹持单元400    上连接部410    上夹持臂420上限位凸块421    上盖单元500    固定单元600锁固结构610      扣合块620      纵向平面P1横向平面P2       中心轴ax 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之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之分解图。该角度调整机构1可应用于一操作装置,或是用以承置一操作装置,所述之操作装置可为用于个人电脑之鼠标、键盘或是摇杆等操作装置,其中当该角度调整机构1应用于一操作装置时,该角度调整机构1之上盖单元500与底座单元300可分别为该操作装置之上壳体及下壳体,或是该上盖单元500为该操作装置之下壳体。另外当该角度调整机构1用以承置一操作装置时,该操作装置可承置与固定于该上盖单元500之上侧。因此,使用者可藉由调整该角度调整机构1以调整该上盖单元500相对于该底座单元300之相对角度,进而改变该操作装置的倾斜角度,以符合使用者之人体工学。另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沿一纵向平面之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角度调整机构沿一横向平面之剖示图。如图示中绘制虚拟之纵向平面P1与横向平面P2,该纵向平面P1与该横向平面P2相互垂直,并且相交于一中心轴ax1。该角度调整机构1包含一限位单元100、一下夹持单元200、一底座单元300、一上夹持单元400、一上盖单元500、与一固定单元600。于此实施例中,该限位单元100可为一球形结构,较佳为正圆球型,但不以此为限。该限位单元100可设有一第一导槽110与一第二导槽120。该第一导槽110由该限位单元100之外侧表面101凹设而成,该第一导槽110可通过该中心轴ax1并沿该纵向平面P1延伸环绕于该限位单元100,以形成一环形导槽结构。该第一导槽110之底壁111为沿该纵向平面P1延伸之一弧形结构,较佳为一正圆弧型结构。由该第一导槽110之底壁111分别设有复数个间隔分布之第一限位洞112。该第二导槽120由该限位单元100之外侧表面101凹设而成,该第二导槽120可通过该中心轴ax1并沿该横向平面P2延伸环绕于该限位单元100,以形成一环形导槽结构。该第二导槽120之底壁121为沿该纵向平面P1延伸之一弧形结构,较佳为一正圆弧型结构。由该第二导槽120之底壁121分别设有复数个间隔分布之第二限位洞122(绘制于图4)。该下夹持单元200可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纵向平面P1夹持并容置于该第一导槽110。该下夹持单元200包含一下连接部210、二下夹持臂220、与二下限位凸块221。该下连接部210连接于该底座单元300。该二下夹持臂220由该下连接部210之两侧并沿该纵向平面P1延伸出,该二下夹持臂220可为一圆弧型结构,较佳可为一正圆弧形结构,该二下夹持臂220之内侧可配合于该限位单元100之外侧之第一导槽110之底壁111。该下夹持单元200之两端可分别设有一下限位凸块221,该下限位凸块221用以卡合于该等第一限位洞112之一者。该上夹持单元400与该下夹持单元200位于该限位单元100之相对侧,该上夹持单元400可为一U型结构,并沿该横向平面P2夹持并容置于该第二导槽120。该上夹持单元400包含一上连接部410、二上夹持臂420、与二上限位凸块421。该上连接部410连接于该底座单元300。该二上夹持臂420由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限位单元,包括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一纵向平面设置,所述第二导槽沿一横向平面设置;一下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所述纵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导槽;一底座单元,连接于所述下夹持单元;一上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所述横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导槽,所述上夹持单元与所述下夹持单元位于所述限位单元的相对侧,所述横向平面与所述纵向平面相互垂直;一上盖单元,连接于所述上夹持单元;其中,沿所述纵向平面调整所述下夹持单元夹持于所述限位单元的相对位置,并沿所述横向平面调整所述上夹持单元夹持于所述限位单元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上盖单元相对于所述底座单元的相对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限位单元,包括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一纵
向平面设置,所述第二导槽沿一横向平面设置;
一下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所述纵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所
述第一导槽;
一底座单元,连接于所述下夹持单元;
一上夹持单元,为一U型结构,并沿所述横向平面夹持并容置于所
述第二导槽,所述上夹持单元与所述下夹持单元位于所述限位单
元的相对侧,所述横向平面与所述纵向平面相互垂直;
一上盖单元,连接于所述上夹持单元;
其中,沿所述纵向平面调整所述下夹持单元夹持于所述限位单元的
相对位置,并沿所述横向平面调整所述上夹持单元夹持于所述限
位单元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上盖单元相对于所述底座单元的
相对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单元
包含:
一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底座单元;
二下夹持臂,由所述下连接部延伸出,所述二下夹持臂为一圆弧型
结构,所述二下夹持臂的内侧配合于所述限位单元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单元
包含:
一上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上盖单元;
二上夹持臂,由所述上连接部延伸出,所述二上夹持臂为一圆弧型
结构,所述二上夹持臂的内侧配合于所述限位单元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的
第一导槽沿所述纵向平面设置并由所述限位单元的外侧表面凹设
而成,所述第二导槽沿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孟明陈恕仪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