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薄膜及加热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983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薄膜及加热玻璃,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第一引脚、第一导电窄带、第二导电窄带和多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第二导电窄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薄膜本体表面上四周的边沿位置,且与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或者,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二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上述导电薄膜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薄膜的周边区域和中间区域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屏的导电薄膜及加热玻璃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屏无法在-20°C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为此,业内人士在液晶显示屏的表面贴敷一块无色透明加热玻璃。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位于玻璃本体表面的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第一引脚连接电源,以便导电薄膜加电产生热量,进而将热量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用以保证液晶显示屏在低温下正常工作如正常显示图像。然而,实际中的液晶显示屏和加热玻璃需要通过框架固定并支撑,由此加热玻璃上导电薄膜的周边区域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框架吸收,使得导电薄膜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不均勻,如导电薄膜的中间区域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大于导电薄膜的周边区域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由于液晶显示屏中的液晶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在液晶显示屏显示同一色场时,不同温度下,灰度值不同,即液晶显示屏出现中间区域偏黑、周边区域偏白的现象,最终导致用户在低温下无法识别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薄膜及加热玻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薄膜的周边区域和中间区域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不均勻的问题,可保证液晶显示屏在低温下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和用于将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至电源的第一引脚,还包括第一导电窄带、第二导电窄带和多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第二导电窄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薄膜本体表面上四周的边沿位置,且与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或者,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二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如上任一所述的导电薄膜; 所述导电薄膜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导电薄膜及加热玻璃,通过在导电薄膜表面上四周周边设置通电产生热量的第一导电窄带和第二导电窄带,可有效保证导电薄膜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均勻,从而保证液晶显示屏的整个表面受热均勻,使得该液晶显示屏在低温下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玻璃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和加热玻璃组合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导电薄膜 10包括导电薄膜本体12、第一引脚14、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和多个第二引脚15 ;其中,第一引脚14用于将导电薄膜本体1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至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分别设置在导电薄膜本体12表面上四周周边即边沿位置,如图1所示,且与导电薄膜本体12绝缘。图1中所示的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第一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15连接至电源,以及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第二连接端通过另一个第二引脚15连接至电源,以便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通电产生热量,以保证在框架吸收部分热量之后,该导电薄膜10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均勻。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第一连接端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以及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电薄膜本体12和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共用同一电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单独设置导电薄膜本体12和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所使用的电源。 此外,第一导电窄带131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第二连接端连接可形成一体结构的导电窄带。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各自的第一连接端可为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部,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可为连接电源负极的另一端部。另外,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为方便制备导电薄膜10,通常将第一引脚14和第二引脚15重合,即导电薄膜本体12、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共用相同的引脚连接电源,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均可采用电阻碳浆加热线,其宽度可为Imm至4m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整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宽度,如均为2mm,以实现控制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产生的热量。如图2所示,导电薄膜本体12的形状为常见的长方形,此时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结构相同且均为L形,其相向设置在导电薄膜本体12表面的周边即边沿位置,其将导电薄膜本体的四周可全部覆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电薄膜本体可为透明导电膜(Indium-Tin Oxide,简称ΙΤ0),通过真空蒸镀方式形成于玻璃本体11 (如图 3所示)的表面,进而在导电薄膜本体12表面的周边采用涂覆或烧结方式制备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窄带131和第二导电窄带132的结构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优选导电薄膜本体12、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使用相同的引脚连接同一电源对其进行供电。举例来说,图2中的第一导电窄带131可等效为电阻R2、第二导电窄带132可等效为电阻R3,导电薄膜本体12可等效为电阻R1,图2中所示的Rl、R2、R3可为并联连接的电路,此时调整R3、R2的阻值,以使R3 = R2 < R1,根据Q = I2RT,可保证导电薄膜周边产生的热量高于导电薄膜中间区域产生的热量,由此,当固定设置导电薄膜的加热玻璃和液晶显示屏的框架吸收导电薄膜周边产生的部分热量后,导电薄膜周边剩余的热量可与导电薄膜中间区域产生的热量相平衡并均勻传递至液晶显示屏,从而可保证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整个表面受热均勻,使得该液晶显示屏能够在低温下正常地工作。当然,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窄带131、第二导电窄带132的宽度进行控制,以有效保证导电薄膜周边区域和中间区域传递至液晶显示屏的热量均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加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导电薄膜;导电薄膜设置在玻璃本体的表面。进一步地,导电薄膜的第一导电窄带和第二导电窄带位于导电薄膜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和用于将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至电源的第一引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窄带、第二导电窄带和多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第二导电窄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薄膜本体表面上四周的边沿位置,且与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或者,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一连接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导电窄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窄带的第二连接端通过一个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宏张宏博黄壮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云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