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
,具体涉及低温敏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的遗传纯化、持续批量繁殖原原种技术。
技术介绍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普遍存在起点温度的遗传“漂变”现象, 如曾经广泛应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时为23. 3°C,在按常规良种繁育程序和方法选种留种后,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逐代升高, 1993年已上升到24. 2V,1994年有些地方更高达。显然,具有这种不育起点温度遗传 “漂变”现象的两用核不育系连续多年繁殖,起点温度升高,种子纯度下降,严重安全问题。 随着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给农民和种子企业带来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严重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目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还没有系统研究。袁隆平曾提出实施以生产“核心种子”为关键技术的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单株选择-低温或长日低温处理-再生留种-原原种-原种-制种)可以有效地控制起点温度的“漂变”。 实践也证明,“核心种子”生产程序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逐代提高,保证不育系的不育起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续批量提纯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原原种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稻生产正季低温敏核不育系群体单株分蔸,形成两组相应单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A、B两个群体,用导致不育的临界温度条件处理A群体,通过对A群体鉴定剔除不育起点高的单株,剩余单株组成的群体为A1;同时用可育温度条件处理B群体,筛选花粉育性恢复好的单株,这些单株组成的群体为B1;保留A1与B1中遗传背景相同的单株,分别形成群体A2和B2;将A2群体配制杂种单收得杂种F1,将B2群体中的单株自交结实单收得核心株种子;2)分别种植F1,并扩大繁殖核心株种子形成核心株系,根据杂种F1的杂种优势水平,选择杂种优势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邓华凤,张武汉,舒服,袁隆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