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及其渗滤液处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751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及其渗滤液处理车,包括由底架、两块侧板以及顶板围成的厢体,所述底架上设有原水罐支承部和清水罐支承部,所述厢体上靠近原水罐支承部和清水罐支承部的一端为前部,所述厢体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优化合理、集成度高、能满足渗滤液处理车特殊需求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到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渗滤液处理车。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式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一般都是装在集装箱内,集装箱的结构是为装运货物而设计的,而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以膜处理为核心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安装在集装箱里,不论是对设备还是对操作人员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的集装箱式结构存在以下弊病(1)受集装箱尺寸限制,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两大部件——原水罐和清水罐没有设置在集装厢里,需要在地面另行修建,然后用管路与该系统进行连接,从而限制了它的流动性。(2)渗滤液处理系统安装在集装箱里,系统工作时,一些毒性、刺激性气体可能逸出,由于没有通风系统,操作人员在里面的安全没有保障。(3)集装箱厢体为钢结构,保温性能不好,在需要保温情况下,能耗较高。(4)集装箱不是针对此处理系统设计的,该系统的安装,尤其是维护变得极为困难。(5)时间长了,集成厢在渗滤液腐蚀性气体的作用下,会锈蚀,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合理、集成度高、能满足渗滤液处理车特殊需求的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及其渗滤液处理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包括由底架、两块侧板以及顶板围成的厢体,所述底架上设有原水罐支承部和清水罐支承部,所述厢体上靠近原水罐支承部和清水罐支承部的一端为前部,所述厢体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架由数跟横梁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底架上原水罐支承部和清水罐支承部处横梁布置的密度大于底架上的其他区域。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检修门。所述厢体上装设有换气系统,所述换气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换气窗和一个以上的换气扇,所述换气窗布置于厢体前部的侧板上,所述换气扇装设于厢体尾部的端面上。所述换气窗布置于厢体上侧板的顶部,所述换气扇布置于厢体端面的底部。所述换气窗为两个以上且在厢体前部的两个侧板上均有设置。所述厢体上装设有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顶板上对应渗滤液系统中膜柱的位置处设有检修活动盖板。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渗滤液处理车,包括渗滤液处理车本体以及上述车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为一种专用的安装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车厢,渗滤液处理系统装置在该车厢内。该车厢设有专门满足处理系统需要的各种功能装置,较好地适应该系统的要求。2、采用本技术后,原水罐和清水罐设置在车厢里,不需要在地面另行修建,从而具有真正的流动性。3、本技术中采用专用的通风系统和保温系统确保系统内的空气流通及厢体内的温度相对稳定。4、本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底架及复合材料的应用,保温防腐性能好,节能降^^ ο5、本技术根据系统布置特点设计了检修用的门和活动盖板,方便了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渗滤液处理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架;101、横梁;2、侧板;201、检修门;3、顶板;301、检修活动盖板;4、保温系统;6、厢体;7、原水罐支承部;8、清水罐支承部;9、门;10、换气窗;11、换气扇;12、渗滤液处理车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该车厢是一个封闭式的车厢,其包括由底架1、两块侧板2以及顶板3围成的厢体6,底架1上设有原水罐支承部7 和清水罐支承部8,厢体6上靠近原水罐支承部7和清水罐支承部8的一端为前部,厢体6 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门9。其中,侧板2由具有保温和防腐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节能降耗。 顶板3由带骨架的玻璃钢制成,玻璃钢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底架1由数跟横梁101相互连接形成,底架1上原水罐支承部7和清水罐支承部8处横梁101布置的密度大于底架1上的其他区域。这样就能较好地承受原水罐和清水罐的重量,其它部份横梁101布置的密度比较小,做到轻量化。 由此可见,本车的底架1不同于运截货物的车厢或集装箱,而是根据车箱内安装的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横梁101进行差异化部置,比一般车箱底架的重量减轻了 11%左右。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侧板2上开设有检修门201,检修门201的大小和数量以满足膜柱和高压水泵、电动机及传动机构的需要而确定。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厢体6上装设有换气系统,换气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换气窗 10和一个以上的换气扇11,换气窗10布置于厢体6前部的侧板2上,换气扇11装设于厢体6尾部的端面上。这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使进气远离排气,吸进的为新鲜的空气,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对于厢体6的前部而言,因为其内部布置有清水罐和原水罐,由于原水罐需要定期清理,清理时就会排放一些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换气窗10就能就近、迅速地排出厢体6外,有效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该换气窗10布置于厢体6上侧板2的顶部,换气扇11布置于厢体6端面的底部。 换气窗10为两个以上且在厢体6前部的两个侧板2上均有设置。换气窗10的通风面积一般在0. 5 0. 8 m2之间,换气扇11的风量在7 8 m3/min之间。对于渗滤液处理车的厢体而言,大部分关键电子元器件集中在操作台附近,保持操作台温度相关恒定对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技术中换气扇11位置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当抽进的空气比厢体6里空气气温低时,由于空气的对流,空气从后向前流动的过程中,冷空气居于厢体6底部,从厢体6的底层向前流动,由于控制的仪器仪表等电子元件相对集中在中上部位,这样冷空气对操作仪器影响小。如果抽进的空气气温比厢体6内空气气温高,热空气抽进厢体6后,有一个对流的过程,即热空气在向前流动的同时,同时发生对流,热空气上升,逐渐被冷却,有一个相对的冷却过程。由于空气从厢体6 的前端到后端有较长的距离,伴随这个过程进行的同时向前流动,逐步离开操作台6附近, 从而可以减少对设备的影响。当到达厢体6的前端时,空气的温度基本一致,从换气窗10排出。由于渗滤液处理系统有可能逸出氨气等气体,因为它比空气轻,所以更容易排出。换气窗10开在厢体6 的两个侧面,可以避免在大风的天气,与换气扇11产生直接的通道,影响到厢体6内的温度稳定。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厢体6上装设有保温系统4,保温系统4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该保温系统4用来调节厢体6内的温度。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顶板3上对应渗滤液系统中膜柱的位置处设有检修活动盖板 301。如图6所示,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渗滤液处理车,包括渗滤液处理车本体 12以及上述车厢。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架(1)、两块侧板(2)以及顶板(3)围成的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架(1)、两块侧板(2)以及顶板(3)围成的厢体(6),所述底架(1)上设有原水罐支承部(7)和清水罐支承部(8),所述厢体(6)上靠近原水罐支承部(7)和清水罐支承部(8)的一端为前部,所述厢体(6)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刚肖海波王健彭南兴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