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医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043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医用床,通过在床架的对应腿板和背板的位置上分别转动的设置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一端部,并通过设置能够驱动第一支撑连杆的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能够驱动第二支撑连杆的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该多功能医用床能够在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在竖直平面内的高度发生变换,从而实现床体的升降和正倾斜和反倾斜,使得病人在配合一些检查和某些治疗措施的实施时,护理人员只需将床体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和倾斜状态,这样不仅降低了重症病人的动作难度,同时还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医用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用病床包括底撑架、设置在该底撑架上面的床体,该床体包括床架和设置在床架上的床面板,该床面板包括通过连接件互相连接的背板、臀部板、腿板,在床架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背板抬起的背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腿板抬起的腿板驱动机构,具有抬背、抬腿的功能,能够让躺在上面的病人进行一些体位的变换。但是,一些检查和某些治疗措施的实施时需要病人的体位抬高或将身体处于倾斜状态,这对于重症病人难度较大,同时还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抬背、抬腿功能,同时床体能够升降和倾斜的多功能医用病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底撑架、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面的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架、设置在所述床架上面的床面板,所述床面板包括臀部板、相对于所述臀部板能够向上抬起的背板、相对于所述臀部板能够向上抬起的腿板,所述背板、所述臀部板、所述腿板沿着所述床体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床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背板抬起的背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腿板抬起的腿板驱动机构,所述床架在对应所述腿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部,所述床架在对应所述背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部两个部件中其中一个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另外一个部件与摆杆的一端部相转动设置,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 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相平行设置,所述床架或所述底撑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转动的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所述床架或所述底撑架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撑连杆转动的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相转动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相转动设置。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背板的后端部通过能够变形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臀部板的前端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背板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背板相转动设置,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所述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背板上转动设置有背板撑杆的一端部,所述背板撑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优选地,所述腿板包括前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臀部板后端部的大腿板、前端部通过能够变形的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大腿板后端部的小腿板,所述大腿板、所述小腿板的下面分别固定设置有大腿板连接件、小腿板连接件,所述大腿板连接件与所述小腿板连接件相转动设置,所述大腿板连接件、所述小腿板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向上拱起能够抵触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下面的拱起件,所述大腿板连接件、所述小腿板连接件两个部件中其中一个部件上转动设置有所述拱起件的一端部,另外一个部件上开设有沿所述腿板的前后纵向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拱起件的另外一端部沿着所述腿板的前后纵向方向滑动地插在所述滑槽中,所述腿板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大腿板连接件上,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所述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腿板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包括底座、相对于所述底座能够伸缩的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床架相转动设置,所述推杆与所述大腿板连接件相转动设置。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小腿板的下面转动设置有小腿板撑杆的一端部,所述床架上设置有多个能够供所述小腿板撑杆的另一端部插入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床体的前后纵向方向相间隔设置。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的连接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床体的左右横向方向布置的板条、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板条之间的柔性连接条,多个所述板条沿所述床体的前后纵向方向相间隔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在床架的对应腿板和背板的位置上分别转动的设置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一端部,并通过设置能够驱动第一支撑连杆的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能够驱动第二支撑连杆的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该多功能医用床能够在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在竖直平面内的高度发生变换,当两者的高度变化相同时,床体能够实现上下高度的升降,当两者的高度变化不同时,则床体能够实现正倾斜和反倾斜。这样,病人在配合一些检查和某些治疗措施的实施时,护理人员只需将床体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和倾斜状态,这样不仅降低了重症病人的动作难度,同时还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床体升起时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床面板处于抬背、抬腿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底撑架1、设置在底撑架1上面的床体 2,床体2包括床架3、设置在床架3上面的床面板4,床面板4包括沿床体2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上依次排布的背板6、臀部板5、腿板7,床架3上设置有背板驱动机构8和腿板驱动机构9,在背板驱动机构8和腿板驱动机构9的驱动下,背板6和腿板7均能够相对于臀部板5向上抬起。该多功能医用床的抬背、抬腿功能使得病人在需要时能够将背部抬起进行看书、吃饭等活动,并能够将腿部抬高至舒适的体位,使得病人在休养时能够转换多个体位。如图1所示,床架3在对应腿板7的位置上转动的设置有第一支撑连杆10的一端部,在对应背板6的位置上转动的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杆11的一端部,第一支撑连杆10的另一端部转动的设置在底撑架1上,第二支撑连杆11的另一端部与摆杆28的一端相转动设置,摆杆28的另外一端转动设置在底撑架1上,以上的转动设置的转动设置均是互相平行的设置的,床架3上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一支撑连杆10转动的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能够驱动第二支撑连杆11转动的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在病人需要配合一些检查或某些治疗措施时,若需要将床体升高时,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和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同时工作,使得第一支撑连杆10和第二支撑连杆11在竖直平面内升高同样的高度,床体2在竖直平面内平稳升高,检查或治疗完毕第一支撑连杆10和第二支撑连杆11在竖直平面内降下同样的高度,床体2降下;若需要病人保持头部朝上腿部朝下的正倾斜状态,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二支撑连杆11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并升高,床架3在背板6的位置升高,第一升降或倾斜机构同时工作,使得第一支撑连杆10带动摆杆28,使其绕与底撑架1 相转动设置的转动点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床架3随着第二支撑连杆11的升高引起的右移而相应的移动,这同时使得床架3在腿板9的位置下降,实现了床体2的正倾斜;若需要病人保持头部朝下腿部朝上的反倾斜状态,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一支撑连杆10 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并升高,床架3在腿板9的位置升高,同时摆杆28随着第一支撑连杆10 的升高发生转动,使得床架3随着第一支撑连杆10的升高引起的右移而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底撑架、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面的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架、设置在所述床架上面的床面板,所述床面板包括臀部板、相对于所述臀部板能够向上抬起的背板、相对于所述臀部板能够向上抬起的腿板,所述背板、所述臀部板、所述腿板沿着所述床体从前向后的纵向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床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背板抬起的背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腿板抬起的腿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在对应所述腿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部,所述床架在对应所述背板的位置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部两个部件中其中一个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另外一个部件与摆杆的一端部相转动设置,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撑架上,所述转动设置的转动轴心线均相平行设置,所述床架或所述底撑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转动的第一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所述床架或所述底撑架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撑连杆转动的第二升降或倾斜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兴于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青尼罗河曼迪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