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钢坤专利>正文

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7590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置并密封充电电池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保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佩戴在手腕或脚腕的电子监控终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充电电极,完全避免了内置电池被非法短路放电的可能,赋予了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真正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特殊人群监管用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充电)电极的保护装置,属于智能定位监控器械。本专利技术文件述及的腕带,泛指在人体手腕、脚腕、颈项和腰间佩戴电子监控终端的带状配件。本专利技术人申请中的专利技术专利《无簧弹子锁》、《外源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非金属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和《金属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中的相关说明,直接引用成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技术介绍
基于GPS/GSM模块组成的卫星/手机基站定位、尤其包括人体心率、体温等生理体征参数监控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正在逐渐应用于看守所内犯罪嫌疑人、监狱罪犯,以及监外服刑改造等特殊受控人员的监管中,同时也用于普通人群、宠物的远程定位或方便失踪寻找等。用于对特殊人群的监管时,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的佩戴,具有强制性、佩戴时间连续持久、佩戴者不能擅自卸除的特殊性。因此,无论电池密封内置于电子监控终端,还是使用外挂扩展电源,都要求电子监控终端的电池储存的电量不仅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周期,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电池电量不会被人为非破坏性地短路放电。目前公知技术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的电池有两种形式一是电子监控终端内置电池,电量用完时打开电子监控终端,更换充足电量的另一块电池或重新充电后装回。这种技术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只能用于短暂使用的场合, 比如带佩戴者外出就医、开庭,出现场等,不能用于需要持续佩戴的长期监管二是将可充电电池内置并密封于电子监控端,电池的充电电极外露于机壳表面。 当电池的电量耗尽时,解除腕带夹锁,取下电子监控电子监控终端,重新充电后再使用。这种结构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无论其他功能如何完善,由于充电电极外露于机壳表面,可以被人为非法用导电材料将充电电极短路,电池电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尽。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电池爆炸。因此,这种结构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完全不具有实用价值。目前为止,除本专利技术人申请中的专利技术专利《外源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具有一旦佩戴后便看不见、摸不着充电电极的保护结构外,现有公知技术的内置并密封充电电池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均不能有效防止人为非法短路放电的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至少包括三大要件电子监控终端及其控制平台、腕带和腕带夹锁。电子监控终端的电池电量必须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周期,尤其不能使电池的电量被人为非破坏性(外观)地短路放电。因此,内置并密封充电电池的腕带的充电电极,必须使佩戴者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外露于机壳表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并密封充电电池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是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的局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6)之一,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充电)电极、(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其特是保护罩为L状,保护罩立面部分呈燕尾榫,水平部分为矩形条;壳体左立面至少有一个预注有电极的燕尾槽,燕尾槽的顶部有压头;底盒的底面至少有一条(保护罩)压紧槽;佩戴电子监控终端时,保护罩的燕尾榫由下至上插入壳体燕尾槽至压头,电极被燕尾榫覆盖,同时保护罩的水平矩形条嵌入底盒底面的压紧槽。壳体压头的作用,可以防止佩戴者从燕尾槽底和燕尾榫的间隙出插入导线,连接电极而放电。保护罩的水平矩形条,在佩戴时嵌入底盒的压紧槽,可以防止保护罩被由上至下退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一旦将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带在佩戴者的手腕或脚腕,并锁紧腕带夹锁,便看不见、摸不着电极,也不能取下电极保护罩。因此,不能人为对内置密封电池非法短路放电,从而达到防止破坏电池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7)之二,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充电)电极、(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其特是保护罩为L状,保护罩立面部分呈燕尾榫,水平部分为矩形条;壳体左立面至少有一个燕尾槽,燕尾槽的顶部有压头; 底盒的底面至少有一条保护罩压紧槽,在压紧槽上平面预注电极;佩戴电子监控终端时,保护罩的燕尾形榫由下至上插入壳体燕尾槽至压头,同时保护罩的水平矩形条嵌入底盒底面的压紧槽,电极被矩形条覆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8)之三,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充电)电极、(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其特是保护罩为托盘结构,底盒置于保护罩内(托盘);壳体立面预注电极;佩戴电子监控终端时,将电子监控终端置于保护罩托盘内,保护罩的立面将电极覆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9)之四,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充电)电极、(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其特是保护罩为托盘结构,底盒置于保护罩内(托盘);底盒预注电极;佩戴监控终端时,将电子监控终端置于保护罩托盘内,保护罩的水平底面将电极覆盖。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和四之技术方案时,透气触点直接预注于保护罩底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电电极,除预注弹片外,亦可以采用同轴DC插座,或其他形式的接入电极。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将电极保护罩的燕尾榫插入壳体的燕尾槽,或将电子监控终端装入托盘式保护罩内,充电电极便被保护罩覆盖而隐蔽,再将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的腕带跨过佩戴者的手腕或脚腕,并锁紧腕带夹锁。这样在不打开腕带夹锁或破坏腕带的情况下,电极始终处于被保护罩覆盖的隐蔽状态。需要对电子监控终端进行充电时,需用钥匙打开腕带夹锁,取下电子监控终端,并推出保护罩,或将电子监控终端从托盘式保护罩中取出,充电电极才能露出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结果内置充电池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如果充电电极外露于壳体表面(即使是在与人体手腕或脚腕皮肤接触的壳体的底部,因人体肉体的弹性和腕带本身具有收缩性,底盒底面与人体皮肤之间总有间隙),佩戴者可以通过任何导电材料方便地将电池的电极短路放电,使得电子监控终端短时间内即不能工作。事实上,现有技术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可以在外部将电池短路放电的缺点,已经决定了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没有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电极保护装置,使得佩戴在手腕或脚腕的电子监控终端,既看不见、 也摸不着充电电极,完全避免了内置电池被非法短路放电的可能,赋予了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真正的实用价值。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均未示出电子监控终端PCBA、电池及相关元件。图1是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的外观示意图。以下附图中,未示出腕带和腕带夹锁。图2是本专利技术燕尾榫保护罩保护立面预注电极的立面装配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燕尾榫保护罩保护立面预注电极的立面剖视展开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燕尾榫保护罩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燕尾榫与燕尾槽啮合的水平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装配燕尾榫保护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燕尾榫保护罩保护水平预注电极的立面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托盘式保护罩保护立面预注电极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托盘式保护罩保护水平预注电极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腕带夹锁2-腕带3-电子监控终端(内部结构未示出)301-上盖3011-燕尾槽3012-(燕尾榫的)压头302-腕带耳303-底盒3031-透气触点3032-(保护罩)压紧槽4-保护罩401-燕尾榫402-矩形条403-透气触点5-电极6-腕带回路电极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由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电池充电)电极、(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电子监控终端壳体、底盒、电极、保护罩组成的腕带式电子监控终端电极的保护装置,其特是保护罩4为L状,保护罩4立面部分呈燕尾榫401,水平部分为矩形条402;壳体301立面至少有一个预注有电极5的燕尾槽3011,燕尾槽3011的顶部有压头3012;底盒的底面至少有一条压紧槽3032;佩戴电子监控终端3时,保护罩4的燕尾榫401由下至上插入壳体301燕尾槽3011至压头3012,电极5被燕尾榫401覆盖,同时保护罩4的水平矩形条402嵌入底盒303底面的压紧槽30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钢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钢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