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5854 阅读:8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造价低廉、适用性强、整体性、刚度性较好,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尤其涉及框架柱截面从某一层开始缩小截面,造成墙体边线超出框架柱边的一种处理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框架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施工中有时会遇到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的情况,也就是说框架柱截面从某一层开始缩小截面,造成墙体边线超出框架柱边的情况,目前没有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检索得知已授权的专利1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结构(申请号 CN200820142214. 2)该项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结构,它包括拉杆膨胀螺栓、在所述的拉杆膨胀螺栓的空心螺栓杆内插有墙拉筋。采用本技术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墙拉筋利用现场钢筋加工机械即可加工,安装时只需一把电钻或电锤、一把手锤、一个毛刷、一把开口扳手即可。操作简单、不受温度及天气影响、安装质量可靠、检查方便、可选用于任何部分和方向,同时可随安装随砌筑使用,没有工序时差。每个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不含拉筋的材料费仅0. 8元,费用低廉。2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施工方法(申请号CN200810151890. 0)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结构上钻孔; (2)清理所述的钻孔,然后在所述的孔内插入拉杆膨胀螺栓,再将墙拉筋插入所述的拉杆膨胀螺栓的沉头空心螺栓杆内并使其锚固端出头> 20mm ; (3)旋紧所述的拉杆膨胀螺栓的螺母使所述的墙拉筋与拉杆膨胀螺栓之间以及墙拉筋与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孔之间胀紧成一体。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墙拉筋利用现场钢筋加工机械即可加工,安装时只需一把电钻或电锤、一把手锤、一个毛刷、一把开口扳手即可、操作简单。这两项专利公开的是拉杆膨胀螺栓后植墙拉筋,不适用于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刚度较好、成本低、强度高,适用性强的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造价低廉、适用性强、整体性、刚度性较好,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 用新型的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以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1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3,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2,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 4。优选的所述的多个L形钢筋2呈梅花形布置,相邻的两个L形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00 300mmo本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将后砌墙体3与框架柱1不平齐部位的框架柱1表面凿毛,用錾子凿出不规则的凹坑。在所述的表面凿毛的框架柱1上植L形钢筋2,所述的L形钢筋2呈梅花形布置,间距200 300mm ;将所述的不平齐部位的框架柱1的结合部清理干净,并用压力水将结合部冲洗湿润,从结合部支模,顶部留喇叭口,以方便浇筑混凝土。在所述的后砌墙体3与框架柱1不平齐部位浇筑细石混凝土 4,浇筑的同时用小锤敲击模板,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后不少于24小时,方可拆除模板,继续浇水养护或贴膜养护7天。权利要求1.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L形钢筋呈梅花形布置,相邻的两个L形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00 3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造价低廉、适用性强、整体性、刚度性较好,结构简单。文档编号E04B2/56GK202117199SQ20112021694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冯云, 李呈蔚, 王楠, 郑用正, 陈捷 申请人: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砌墙体与框架柱不平齐部位的处理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柱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框架柱之间的后砌墙体,所述的后砌墙体与相邻的两个框架柱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柱位于凹进处的立面为粗糙表面,在所述的框架柱的凹进处植有多个L形钢筋,在所述的框架柱的粗糙表面浇筑有细石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李呈蔚郑用正陈捷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