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宝勇专利>正文

一种扒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390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扒胎机,其包括:第二液压缸(104)、转向马达(105)、主动轮(106)、防滑板平台、用于升降的第一液压缸(109),通过液压缸控制扒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扒胎机能够通过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进行扒胎,效率高,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修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扒胎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过简单的机械进行扒胎,需要很大的力气,且速度很慢,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扒胎的扒胎机,省时省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扒胎机,其包括第二液压缸104、转向马达105、主动轮106、防滑板平台、用于升降的第一液压缸109、其中所述防滑平台包括第一框架108、第二框架190、第一横梁116、两根立柱117、第一轴131、第二轴119、轮110和架子122,其中所述第二框架190焊接在所述第一框架108 的对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08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梁116, 所述第一框架108与所述第一横梁116之间焊接有两根立柱117,所述第一横梁116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轴131,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166,所述第二轴166 与轮110是间隙配合,所述轮110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槽124内,槽IM焊在架子122内侧;所述第一液压缸109与所述所述第一轴131的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13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住所述第一液压缸109的插销孔,第一液压缸109中部有两个挂耳轴 144,所述挂耳轴144的一端还设置有轴承盒145,所述轴承盒145与第一横梁12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动轮106固定在第二横梁107的中央,所述转向马达105固定在第二横梁 107左端,从动齿轮115固定在支架120前端,支架120固定在第二横梁107上,第二液压缸 104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手柄188顶端与鸡爪轮189中心是通过活动轴连接, 手柄188传动连接第一拉杆161,第一拉杆161通过第一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二拉杆162, 第二拉杆162通过第二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三拉杆164,第三拉杆164传动连接支架120 ;第二横梁1 设置在两个立柱182之间,所述两个立柱182固定设置在轮毂固定架101上,所述立柱182上设置有轴套181,合叶180的一端与架子122上的挂耳111配合, 轴套181焊接在合叶180上,钢板127焊接在所述第二横梁1 上,所述钢板127的中间设置有调节槽165,第四拉杆102与钢板127之间通过轴套连接;第三液压缸103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分配器112两端焊接在架子122上,所述分配器112固定在槽钢1;34上,腿子125 焊接在所述架子122的下方;电机150固定油箱152上方,所述油箱152通过联轴器151连接所述电机;第五液压缸133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梁135上;第四液压缸114装设在第二液压缸104上;第三液压缸(10 上设置有钳子。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扒胎机能够通过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进行扒胎,效率高,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扒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扒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扒胎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二液压缸104、转向马达105、主动轮106、防滑板平台、用于升降的第一液压缸109、其中所述防滑平台包括第一框架108、第二框架190、第一横梁116、两根立柱117、第一轴131、第二轴119、轮110和架子122,其中所述第二框架190焊接在所述第一框架108 的对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08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梁116, 所述第一框架108与所述第一横梁116之间焊接有两根立柱117,所述第一横梁116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轴131,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166,所述第二轴166 与轮110是间隙配合,所述轮110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槽124内,槽IM焊在架子122内侧;所述第一液压缸109与所述所述第一轴131的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13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住所述第一液压缸109的插销孔,第一液压缸109中部有两个挂耳轴 144,所述挂耳轴144的一端还设置有轴承盒145,所述轴承盒145与第一横梁12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动轮106固定在第二横梁107的中央,所述转向马达105固定在第二横梁 107左端,从动齿轮115固定在支架120前端,支架120固定在第二横梁107上,第二液压缸 104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手柄188顶端与鸡爪轮189中心是通过活动轴连接, 手柄188传动连接第一拉杆161,第一拉杆161通过第一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二拉杆162, 第二拉杆162通过第二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三拉杆164,第三拉杆164传动连接支架120 ; 支架120通过轴向运动把从动轮115与主动轮106上的齿与转向马达105上的齿分开,当手柄188向上用力时,从动齿轮115把转向马达105转向马达的动力传给主动轮106上的齿轮,使主动轮106左右转动。第二横梁1 设置在两个立柱182之间,所述两个立柱182固定设置在轮毂固定架101上,所述立柱182上设置有轴套181,合叶180的一端与架子122上的挂耳111配合, 轴套181焊接在合叶180上,钢板127焊接在所述第二横梁1 上,所述钢板127的中间设置有调节槽165,第四拉杆102与钢板127之间通过轴套连接;第三液压缸103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分配器112两端焊接在架子122上,所述分配器112固定在槽钢1;34上,腿子125焊接在所述架子122的下方;电机150固定油箱152上方,所述油箱152通过联轴器151连接所述电机;第五液压缸133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梁135上;第四液压缸114装设在第二液压缸104上;第三液压缸103上设置有钳子。第五液压缸133的作用是配合主动轮106工作,把轮胎从轮毂上顶下来。工作过程第一步把轮胎推上第一框架108,然后关好合叶180。第二步给电后开始工作,分配器112使第一液压缸109上升,使轮胎的轮毂中心与主动轮106的中心对正,然后分配器112使主动轮106伸出到轮毂合适位置,并锁牢轮毂,接下来把主动轮106 收到初始化状态,手柄188向上用力,从动齿轮115把转向马达105的动力传给主动轮106 上的齿轮,使主动轮106左右转动,在转动的情况下找到轮胎的压环口,在压环口上侧20cm 左右处,然后第三液压缸103与上述压环口位置对准并伸出,第三液压缸103的缸心顶端装有锁紧压环的钳子,在压环合适位置把压环锁紧,然后配合第三液压缸103、第二液压缸 104(第二液压缸104用于控制第三液压缸103工作时左右方向)的缸心往外伸,当压环出来轮毂槽一定位置时第三液压缸103往回收,同时第二液压缸104往回收,在不伤害压环前提下,压环口已取出轮毂槽,然后再伸第三液压缸103,当感觉压环没有大力度时松开钳子, 把第二液压缸104往外伸,收回第三液压缸103,然后在从动齿轮115把转向马达105转向马达的动力传给主动轮106上的齿轮,再转动一定位置时,第三液压缸103在第二液压缸 104的配合下,依次如上,把压环卸下,当压环完全从轮毂槽内卸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扒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液压缸(104)、转向马达(105)、主动轮(106)、防滑板平台、用于升降的第一液压缸(109)、其中:所述防滑平台包括:第一框架(108)、第二框架(190)、第一横梁(116)、两根立柱(117)、第一轴(131)、第二轴(119)、轮(110)和架子(122),其中:所述第二框架(190)焊接在所述第一框架(108)的对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08)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梁(116),所述第一框架(108)与所述第一横梁(116)之间焊接有两根立柱(117),所述第一横梁(116)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轴(131),所述第二框架(19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166),所述第二轴(166)与轮(110)间隙配合,所述轮(110)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槽(124)内,槽(124)焊在架子(122内侧;所述第一液压缸(109)与所述所述第一轴(131)的一端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13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住所述第一液压缸(109)的插销孔,第一液压缸(109)中部有两个挂耳轴(144),所述挂耳轴(144)的一端还设置有轴承盒(145),所述轴承盒(145)与第一横梁(12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动轮(106)固定在第二横梁(107)的中央,所述转向马达(105)固定在第二横梁(107)左端,从动齿轮(115)固定在支架(120)前端,支架120固定在第二横梁(107)上,第二液压缸(104)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手柄(188)顶端与鸡爪轮(189)中心是通过活动轴连接,手柄(188)传动连接第一拉杆(161),第一拉杆(161)通过第一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二拉杆(162),第二拉杆(162)通过第二角板(163)传动连接第三拉杆(164),第三拉杆(164)传动连接支架(120);第二横梁(126)设置在两个立柱(182)之间,所述两个立柱(182)固定设置在轮毂固定架(101)上,所述(181)对面相对应的架子(122)上焊有挂耳(111),合叶(180)的一端与挂耳(111)配合,轴套(181焊接在合叶(180)上,钢板(127焊接在所述第二横梁(126)上,所述钢板(127)的中间设置有调节槽(165),第四拉杆(102)与钢板(127)之间通过轴套连接;第三液压缸(103)的尾部与架子(122)通过轴套连接,分配器(112)两端焊接在架子(122)上,所述分配器(112)固定在槽钢(134)上,腿子(125)焊接在所述架子(122)的下方;电机(150)固定油箱(152)上方,所述油箱(152)通过联轴器(151)连接所述电机(150);第五液压缸(133)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梁(135)上;第四液压缸(114)装设在第二液压缸(104)上;第三液压缸(103)上设置有钳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宝勇
申请(专利权)人:毕宝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