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6530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套身(2)一端为套头(1),套身(2)另一端为套口(3),套头(1)外缘圆滑。将外伸的钢管5端口包住,对上人通道临边钢管管口实施防护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美观大方,该项技术措施成本低,效果显著,对施工作业人员人身有较强的保护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E04G脚手架或模板施工用具或其它建筑辅助装置
,涉及脚手架搭设施工技术中的防护装置,即尤其是建筑支架管端护套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脚手架以及上人通道是重要的施工设备,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具有承载力大、装拆方便、搭设灵活、经济适用等优点,其双排脚手架体系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有上人通道临边转角处钢管外伸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施工人员在通道中走动时很容易被钢管端部刮蹭,造成伤害事件的发生。类似技术有专利申请公开。例如,专利申请号200720040232悬臂升降脚手架的滑动套部件,它有两只圆形的对合夹钳,头部用销轴连接,可自由开合。在圆形夹钳的内径部分具有肩胛,在肩胛处有对合的两只哈夫,其外部和肩胛相结合,其内径是圆孔,圆孔的内径和滑杆的外径一致,滑杆就套在圆孔内。在圆形夹钳的尾部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横拉杆的一端是扁平状,也有一只孔,放置在圆形夹钳的尾部之间,用螺栓将圆形对合夹钳和横拉杆连接起来。横拉杆的另一端用螺栓和墙体连接。当脚手架工作需要固定时,圆形夹钳通过内部对合的两只哈夫,夹紧脚手架内侧立杆,使脚手架稳定;当脚手架需要升降时,卸去圆形夹钳内对合的两只哈夫, 使圆形夹钳和脚手架内侧立杆具有较大间隙,脚手架可沿内侧立杆上下滑动。但是,关于管端防护的装置及相关技术方案未见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建筑的脚手架人行通道的管端防护装置,即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实现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措施包括套身一端为套头,套身另一端为套口,套头外缘圆滑。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外伸的钢管端口包住,对上人通道临边钢管管口实施防护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美观大方,该项技术适措施成本低,效果显著,对施工作业人员人身有较强的保护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套头1,套身2,套口 3,卡锁4,钢管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套身2 —端为套头1,套身2另一端为套口 3,套头1外缘圆滑。3套口 3内沿有卡锁4。套身2由塑料、金属或木材制成。卡锁4为突起或倒刺装置。在套口 3卡入钢管5顶端后,卡锁4卡紧钢管5端口外壁。本技术在使用时,根据钢管5规格不同,选择不同大小的塑料保护套;在上人通道临边防护转角处,采用本技术将外伸的钢管5端口包住,防止刮伤施工人员。权利要求1.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其特征在于,套身( 一端为套头(1),套身( 另一端为套口 (3),套头(1)外缘圆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其特征在于,套口(3)内沿有卡锁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其特征在于,卡锁(4)为突起或倒刺装置。专利摘要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套身(2)一端为套头(1),套身(2)另一端为套口(3),套头(1)外缘圆滑。将外伸的钢管5端口包住,对上人通道临边钢管管口实施防护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美观大方,该项技术措施成本低,效果显著,对施工作业人员人身有较强的保护性。文档编号E04G5/00GK202117304SQ20112020251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乔生辉, 刘其成, 叶强, 朱成慧, 李强, 来德志, 段海滨, 王双喜, 王川, 王成军, 王海森, 田亚伦, 缪建国, 苏晓强, 鲁德, 龚兵 申请人: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支架管端护套,其特征在于,套身(2)一端为套头(1),套身(2)另一端为套口(3),套头(1)外缘圆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苏晓强王成军田亚伦来德志缪建国朱成慧叶强乔生辉王川刘其成龚兵鲁德段海滨王海森王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