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064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该发光装置具备:将直线偏振光的激光射出的激光发生器、被照射来自激光发生器的激光的荧光体、配置在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的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并且,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将激光的直线偏振光透过、且将具有与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正交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特别涉及具备激光发生器和荧光体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有具备激光发生器和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例如(日本)特开 2003-295319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发光装置。图18是表示在上述(日本)特开2003-295319号公报中公开的光源装置(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在上述特(日本)开2003-295319号公报中,如图18所示,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具备紫外线LD元件(激光发生器)1001 ;设置在紫外线LD元件1001前方的准直透镜1002 ;设置在准直透镜1002前方的光阑1003 ;设置在光阑1003前方的聚光透镜1004 ;设置在聚光透镜1004前方的荧光体1005 ;设置在荧光体1005前方的紫外线反射镜1006 ;以在抛物反射面的内侧配置聚光透镜1004、荧光体1005及紫外线反射镜1006 的方式所设置的可见光反射镜1007。在该光源装置中,从紫外线LD元件1001射出的相干光即激光1010,通过准直透镜 1002而成为平行光线束。另外,通过准直透镜1002后的激光1010,通过光阑1003、可见光反射镜1007的孔(贯通孔)1007a及聚光透镜1004,而被聚光于荧光体1005。当激光1010入射到荧光体1005时,在荧光体1005内产生激励,激光1010在荧光体1005内被吸收而使强度减弱,从荧光体1005将不相干光即自然放射光IOlla全方向放射。在此,没被荧光体1005吸收的光从荧光体1005漏出,但该光被紫外线反射镜1006反射,再次入射到荧光体1005并受到吸收作用,而将自然放射光IOlla全方向放射。而且,从荧光体1005自然放射的不相干光即自然放射光1011a,被可见光反射镜 1007反射,成为沿规定方向行进的平行光线束1011b。另外,“相干光”是指在时间、空间上相位一致的相干性(干涉性)较高的光。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03-295319号公报的光源装置(发光装置)中,由于自然放射光IOlla从荧光体1005全方向地放射,因此,自然放射光IOlla的一部分往往会通过可见光反射镜1007的孔(贯通孔)1007a,回到(逃到)紫外线LD元件1001侧。因此,难以提高光取出效率(利用效率)的问题点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设立的,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具备激光发生器,射出直线偏振光的激光;荧光体,被照射来自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配置,并且,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将激光的直线偏振光透过、且将具有与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正交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方式形成。4在该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中,如上所述,在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配置反射型偏光滤光器,且使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将激光的直线偏振光透过、且将具有与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正交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方式形成。由此,从荧光体射出并朝向激光发生器侧(反射型偏光滤光器)行进的光中的、具有与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交叉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就能够得以反射。即,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为例如TE (Transverse Electric)波时,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由于透过TE波而反射 TM(Transverse Magnetic)波,因此能够使从荧光体射出并朝向激光发生器侧(反射型偏光滤光器)行进的光中的TM波成分得以反射。由此,从荧光体射出并朝向激光发生器侧 (反射型偏光滤光器)行进的光返回(逃到)激光发生器侧就能够得以抑制,并且其光的一部分(TM波成分)能够由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反射且加以利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利用效率)。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中,可以还具备将自荧光体的光在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镜。在具备所述反射镜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反射镜包括让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通过的贯通孔,反射型偏光滤光器以堵塞贯通孔的方式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抑制从荧光体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镜的贯通孔返回激光发生器侧。由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光取出效率。在具备所述反射镜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荧光体侧的面按照不从反射镜的反射面向荧光体侧突出的方式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防止从荧光体射出的光从外周面(侧面)向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入射,即,能够使向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入射的所有光从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荧光体侧的面入射。由此,从荧光体射出的光中的、具有与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交叉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透过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就能够得以抑制。其结果,能够抑制光的取出效率降低。另外,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在向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入射时从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外周面(侧面)漏出,就能够得以抑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光的取出效率降低。在具备所述反射镜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反射镜包括让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通过的贯通孔,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具有比贯通孔更大的面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抑制从荧光体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镜的贯通孔返回激光发生器侧。由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光取出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使反射型偏光滤光器与贯通孔的孔径相一致地形成,因此, 可容易地制造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所述反射镜含有贯通孔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从荧光体的相反侧堵塞贯通孔的方式配置。若这样构成,则与从荧光体侧堵塞贯通孔的方式配置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情况不同,由于反射镜的反射面的一部分被反射型偏光滤光器覆盖,所以能够抑制光的取出效率降低。在所述反射镜包括贯通孔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包括与贯通孔对向配置的第一区域和包围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具有光子晶体结构。若这样构成,则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及从荧光体射出的光在向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入射时从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第一区域进入第二区域就能够得以抑制。由此,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及从荧光体射出的光从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外周面(侧面)漏出就能够得以抑制。其结果,能够抑制光的取出效率降低。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在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所配置的光学部件,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形成于光学部件的表面上。若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将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和光学部件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发光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在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形成于光学部件的表面上的发光装置中,光学部件包括在导光部件及透镜中的至少一种也可。在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导光部件及透镜的至少一种的发光装置中,光学部件包括具有激光入射面及第一激光射出面的导光部件,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导光部件的激光入射面及第一激光射出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也可。在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导光部件及透镜的至少一种的发光装置中,光学部件包括导光部件和在导光部件及荧光体之间所配置的透镜,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透镜的表面上形成也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在从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所配置的导光部件,导光部件包括激光入射面和具有比激光入射面小的面积的第二激光射出面。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通过导光部件内部的激光聚光。由此,例如,能够使从多个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激光发生器,射出直线偏振光的激光;荧光体,被照射来自所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从所述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配置,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将所述激光的直线偏振光透过、且将具有与所述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正交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26 JP 2010-120794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激光发生器,射出直线偏振光的激光;荧光体,被照射来自所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从所述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配置, 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将所述激光的直线偏振光透过、且将具有与所述激光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正交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自所述荧光体的光在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包括让从所述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通过的贯通孔, 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堵塞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的所述荧光体侧的面,按照不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向所述荧光体侧突出的方式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包括让从所述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通过的贯通孔, 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具有比所述贯通孔大的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按照从所述荧光体的相反侧堵塞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包括与所述贯通孔对向配置的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光子晶体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从所述激光发生器射出的激光的通过区域所配置的光学部件, 所述反射型偏光滤光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表面上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井泰雄河西秀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