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6404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和大底以及位于中底和大底之间起稳定作用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沿所述中底下表面的纵向中心轴设置,所述支撑片自脚掌前部贯穿至脚跟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特定区域设置贯穿脚掌、足弓、脚跟的支撑片,以最简约、集中的方式实现支撑片对整个鞋底的限定,具有较好的挠曲稳定性和透气性,穿着更舒适;并且制作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
技术介绍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鞋底的舒适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目前针对鞋底的缓冲减震作用、透气性以及形变稳定性等功能设计层出不穷。其中,针对鞋底的柔韧性和扭转稳定性的现有设计如名称为挠曲鞋底,专利号为 01804503. 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及该专利现有技术部分所提到的多个美国专利,公开了具有内部腔体的鞋外底,该内部腔体具有肋形结构图案,该肋形结构与鞋外底的侧面相连或与鞋外底一体成型。试图通过肋形结构的限定来提高鞋外底的扭转稳定性。肋形结构无论是通过粘合与外底连接,还是与鞋外底一体成型,这样在鞋底部形成肋形骨架的空腔,频繁受力的肋使用寿命有限,而冲压力常常并不是垂直作用在肋的上表面,由于长期承受非正常变形挤压、拉扯,肋形骨架很容易损坏;再有,由于肋形骨架是分散排布置于鞋底,其与鞋内底的接触处对敏感的脚底产生异物感,使脚底感觉不舒适。另外,专利号为200920193058. 7的中国技术公开了 “一种带有透气功能的鞋底”,该技术在鞋底上设置带气孔的气囊软垫和与气孔连接的导气孔,所述气孔处设置单向气阀,如此设计的透气结构,使外部空气与运动鞋内部形成良好的气体循环,穿着更透气、 舒适。但是,由于需要在鞋底进行单独特殊加工安装,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通过在特定部位设置贯穿脚掌、足弓、脚跟的支撑片,以最简约、集中的方式实现支撑片对整个鞋底的限定,具有较好的挠曲稳定性和透气性;并且制作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以及位于中底和大底之间起稳定作用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沿所述中底下表面的纵向中心轴设置,所述支撑片自脚掌前部贯穿至脚跟中部。所述中底的前脚掌部为具有主干和主干内外两侧分别对应均衡设置的、沿纵向间隔排布的横向中底平衡条的鱼骨型结构,所述主干位于中底纵向中心轴上,沿纵向设置的两两中底平衡条之间形成贯通中底上下表面、将纵向相邻中底平衡条间隔开的多个第一沟槽,所述中底为硬弹性软质材料。所述支撑片前半部的形状与所述中底脚掌处主干的下表面相适配,所述支撑片后端对应脚跟中心部为圆形结构,所述支撑片的中间段对应足弓处的横截面相对所述支撑片的前半部呈窄条状。所述支撑片前端由一向内侧弯曲的弧线封闭,所述支撑片的前半部与所述支撑片的中间段之间通过与所述支撑片中间段两边约成75°夹角的斜边过渡收缩,所述支撑片的各角均以圆弧过渡。所述支撑片的中间段的宽度是所述支撑片的前半部宽度的0. 3倍到0. 5倍,所述支撑片后端的圆形结构的宽度是该处中底横向长度0. 3倍到0. 7倍,所述支撑片的厚度为 2-8毫米。 所述中底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支撑片相适配的开槽,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所述开槽内,所述支撑片的前半部被固定在中底和大底之间。所述硬弹性软质材料为EVA材料;所述各中底平衡条的纵向长度大致相等,其横向长度随着前脚掌部分的横向长度不同而不同,所述各第一沟槽的纵向长度大致相等;所述中底平衡条的纵向长度是所述第一沟槽纵向长度的2倍至5倍;所述主干在位于第一沟槽处的横向长度是所述内侧或外侧中底平衡条的横向长度的平均值的0. 5倍到1. 5倍。所述中底内侧的各中底平衡条为其横向中间部分向中底前端隆起的弧形上凸结构,所述中底外侧的中底平衡条为横向平直的直条或横向中间部分向中底后端略为隆起的弧形下凸结构,所述内侧的各中底平衡条与外侧对应的中底平衡条形成波浪形结构。所述中底的足弓与脚跟连接处内外两侧均衡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沟槽,内、 外第二沟槽的横向长度是该处中底横向长度的1/8至1/3,所述中底跟部内外侧边缘对应设置一个或几个弧形凹口。所述中底足弓处沿所述支撑片中间段两边对称设有与支撑片中间段两边约成 75°夹角、沿纵向平行间隔排列的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之间为凹槽;所述中底脚跟部分为环绕所述支撑片后端圆形结构的U形台,所述U形台表面沿外侧、后侧边缘设有类似C型的浅槽。所述U形台内侧环绕所述支撑片的边缘为斜面结构。所述中底自足弓处开始从后往前逐渐圆滑收缩为零厚度,脚跟部分与足弓处的厚度相当,所述U形台的下表面与所述条状凸起下表面平齐,且突出于所述支撑片的下表面, 中底底面在所述支撑片后半部分对应处形成一勺形凹槽。所述中底上表面为四周边缘向上延伸与脚底面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曲面,所述中底底面前部自脚掌处开始以一定曲率向前上方延伸,后部自脚跟处开始以大于所述向前上方延伸曲率的曲率向后上方延伸。所述中底为整体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大底包括前底和后底,所述前底由鞋舌和若干与中底平衡条形状相匹配的大底平衡条构成,所述大底平衡条粘合在中底平衡条下表面的相应位置,所述鞋舌向上延伸, 包住中底鞋尖,所述后底与所述浅槽相匹配。所述大底平衡条的下表面设有平行于大底平衡条横向边沿的凹凸条,所述鞋舌以及所述后底的下表面设有彼此大致平行的凹凸条。所述后底下表面与所述U形台下表面衔接处设置有第一浅沟。所述圆弧凹口对应所述U形台下表面以及所述后底下表面相应处分别设有第二浅沟。所述支撑片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大底采用塑性耐磨材料,所述大底的弹性小于所述中底的弹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支撑片的鞋底,在中底和大底之间沿中底纵向中心轴设置贯穿脚掌、足弓、脚跟的支撑片,限定鞋底的弯曲形变,起到全面稳定的作用,避免双脚在运动过程因鞋底形变过度而扭伤。支撑片的前半部与所述中底脚掌处主干的下表面相适配,所述支撑片后端对应脚跟中心部为圆形结构,所述支撑片的中间段对应足弓处的横截面相对支撑片的前半部呈窄条状,设置在底面纵向中心轴处,贯穿脚掌、足弓、脚跟,这样以最简约、集中的方式实现了支撑片对整个鞋底的限定。另外,所述支撑片底面的形状根据脚掌、足弓以及脚跟不同区域的承压特点而设计,且与中底的整体结构相协调。中底的前脚掌部为鱼骨型结构,所述主干位于中底纵向中心轴上,中底平衡条纵向间隔设置于主干内外侧,制作材料采用硬弹性软质材料。行走时,软质材料平衡条能侧向弯曲,适应人脚足底的形状变化,起到缓冲的作用,吸收足底受到的反作用力,使穿着更舒适;中底所形成的相互间隔的中底平衡条使脚掌着力区在各方位的形变空间更大,以适应不同强度分布的冲压力,起到平衡受力、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底平衡条之间有间隔,纵向相邻两中底平衡条受力必然不同,受力大的中底平衡条形变大,受力小的中底平衡条形变小,由于两者不是完整的整体结构,彼此受力互不影响,这样受力小的中底平衡条由于形变没有受相邻受力大的中底平衡条的影响,能对所对应的足底有足够的支撑力,使脚底在进行对鞋底大压力动作时,受力大的部位缓冲大(因为形变大),受力小的部位对脚底支撑牢靠,使足底感觉既有弹性,又很稳定。中底平衡条之间、中底的足弓与脚跟连接处的内外两侧以及中底跟部内外侧边缘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弧形凹口,这样使鞋内外空气形成对流,保持鞋内各部位干爽,使穿着更舒适。所述中底平衡条设计成左右两边弯曲方向相反,这样运动过程中当受到外界的冲压力时,鞋底吸收能量发生形变,然后逐渐释放储能,恢复形变,同时内外两侧作用于脚底面的弹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和大底以及位于中底和大底之间起稳定作用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沿所述中底下表面的纵向中心轴设置,所述支撑片自脚掌前部贯穿至脚跟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恩
申请(专利权)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