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2481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洗用过滤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出水口、滤芯、清污刷,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与壳体的轴向平行,所述叶轮轴具有叶片的一端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一侧,叶轮轴上设置有清污刷,所述清污刷具有刷毛的一端与滤芯相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侧向进水形成旋流带动叶轮旋转,自动对混水腔和清水腔的内壁进行清刷,并且清刷和排污时不必停止灌溉作业,效率高,省时省电,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水质要求。具有混水腔和清水腔两级结构的自清洗过滤器能够满足过滤标准,达到了均匀滴水和施肥的效果,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排污用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用过滤器,大多使用沙石+网式两级手动过滤器和一级自清洗过滤器。沙石网式两级手动过滤器使用时需要人员看守,根据过滤器上的压力表的压差进行手动反冲洗,来保证过滤器的正常运行,以达到过滤标准和效果。若遇到洪水期或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反冲洗系统就要勤冲洗或反复冲洗,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难度和强度。对于一级自清洗过滤器,很难达到过滤标准和效果,短期内容易堵塞滴灌带,达不到均勻滴水和施肥效果。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地埋管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其次通过电机强行带动清洗装置, 增加了农民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现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需要一种过滤效果好、运行和维修成本低的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运行和维修成本低的自清洗过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达到过滤标准和效果,而且运行和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和第一排污口,滤芯和叶轮轴设置在壳体内,叶轮轴与壳体的轴向平行,叶轮轴上设置有清污刷,滤芯下方设置有沉淀污渍用的静水层,静水层与第一排污口联通,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水平隔板, 该水平隔板位于滤芯上方,所述水平隔板与静水层在壳体内部形成一个混水腔,所述叶轮轴在混水腔内的部位上设有清污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轮轴具有叶片的一端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静水层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水平隔板,第二水平隔板下方依次安放有第二滤芯和和第二静水层,所述第二水平隔板、第二静水层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清水腔, 所述叶轮轴位于清水腔的部位上设有清污刷,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与第二静水层联通。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为不锈钢滤芯。进一步地,所述滤芯为60目的粗过滤芯或120目的细过滤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侧向进水形成旋流带动叶轮旋转,自动对混水腔和清水腔的内壁进行清刷,并且清刷和排污时不必停止灌溉作业,效率高,省时省电,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水质要求。具有混水腔和清水腔两级结构的自清洗过滤器能够满足过滤标准,达到了均勻滴水和施肥的效果,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要思想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器存在的过滤效果差、运行和维修成本低的问题,以下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尽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叶片1、混水层2、清污刷3a和3b、滤芯如和4b、静水层fe和釙、进水口 6、排污口 7a和7b、电动闸阀8、出水口 9、套管10、排气阀11、压力表12、壳体13、叶轮轴14、水平隔板15a和15b。叶轮轴14位于壳体13内,与壳体13的轴线方向平行,叶轮轴14的叶片1设置在进水口 6 —侧。水平隔板1 与静水层fe与壳体13共同形成一个混水腔。压力表12用来显示自清洗过滤器内部的工作压力,排气阀11用来排出罐体内的气体。进行过滤时,水流从进水口 6灌进混水腔,由于水平隔板15a的存在,水流奔涌方向被集中向叶片1,在冲击叶片1的同时形成旋流带动叶轮轴14旋转,进而带动清污刷3对滤芯如进行清刷。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叶轮轴14不是由电机带动旋转,而是利用进水口的水流冲击叶轮轴14的叶片1带动叶轮轴14旋转,省时省电。混水腔内部的滤芯如可以使用60目的粗过滤芯, 将体积较大的污渍阻拦住,然后把污渍清理至静水层如,待其沉淀静止后,通过调整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排污时间,经过混水腔的粗过滤之后,水流进入由第二水平隔板15b、静水层 5b和壳体13共同组成的清水腔。清水腔内部滤芯4b可以是120目的细过滤芯,过滤掉体积较小的没有被混水腔所过滤的污渍,然后把污渍清理至静水层恥,待其沉淀静止后,从污水口排出,人们可以通过控制电动闸阀8在不同的时间把污渍从污水口排出。滤芯如和 4b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经久耐用且不生锈,确保自清洗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清洗过滤器具有两个腔体——混水腔和清水腔,能够分别进行粗过滤和细过滤,适合于不同水质的要求,保证了过滤效果并满足过滤标准。当然,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和第一排污口,滤芯和叶轮轴设置在壳体内,叶轮轴与壳体的轴向平行,叶轮轴上设置有清污刷,滤芯下方设置有沉淀污渍用的静水层,静水层与第一排污口联通,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水平隔板,该水平隔板位于滤芯上方,所述水平隔板与静水层在壳体内部形成一个混水腔,所述叶轮轴在混水腔内的部位上设有清污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轮轴具有叶片的一端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水层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水平隔板,第二水平隔板下方依次安放有第二滤芯和和第二静水层,所述第二水平隔板、第二静水层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清水腔,所述叶轮轴位于清水腔的部位上设有清污刷,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与第二静水层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不锈钢滤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60目的粗过滤芯或120目的细过滤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60目的粗过滤芯或120目的细过滤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不锈钢滤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洗用过滤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出水口、滤芯、清污刷,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与壳体的轴向平行,所述叶轮轴具有叶片的一端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一侧,叶轮轴上设置有清污刷,所述清污刷具有刷毛的一端与滤芯相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侧向进水形成旋流带动叶轮旋转,自动对混水腔和清水腔的内壁进行清刷,并且清刷和排污时不必停止灌溉作业,效率高,省时省电,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水质要求。具有混水腔和清水腔两级结构的自清洗过滤器能够满足过滤标准,达到了均匀滴水和施肥的效果,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文档编号B01D29/64GK202096809SQ20102069307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学龙, 袁少华 申请人:石河子绿大地节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和第一排污口,滤芯和叶轮轴设置在壳体内,叶轮轴与壳体的轴向平行,叶轮轴上设置有清污刷,滤芯下方设置有沉淀污渍用的静水层,静水层与第一排污口联通,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水平隔板,该水平隔板位于滤芯上方,所述水平隔板与静水层在壳体内部形成一个混水腔,所述叶轮轴在混水腔内的部位上设有清污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轮轴具有叶片的一端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少华李学龙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绿大地节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