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对称电场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动修复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强化修复技术。通过污染土壤中插入的惰性电极,形成直流电场,在多种电动效应的作用下,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优化修复因子,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其他技术相比电动修复方法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制约有机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果有两个主要不利因素,首先是阳极酸化引起的土壤环境PH值不均衡。原因是施加直流电场后,在电极附近发生水分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阳极区和阴极区分别生成H+离子和0H_离子,并且形成酸峰和碱峰,使土壤分成酸性和碱性区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进而降低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次是电场利用率偏低降低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但目前已有的电极矩阵排列方式和电极的利用方式都没能从根本上将电场无效作用区降至最小。而修复区域内有效作用面积、电场强度与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正相关。为了解决阳极酸化问题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控制方法,如在两极间进行电解液的循环(Lee and Yang.,2000);外加阳离子交换膜(Li et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断路器(QF),断路器(QF)接外接电源;一开关电源(GS),开关电源(GS)输入端接断路器(QF),输出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相连;一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存有控制程序,通过控制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控制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线圈正极接收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信号;还包括与M×N个矩阵电极及控制继电器相连的电源继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书海,李婷婷,王彦华,刘昆鹏,李凤梅,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