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217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刷辊,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以及,施加单元,用于将偏压施加于所述刷辊。所述刷辊包括轴和织物刷,所述织物刷包括植入在条状基底材料中的纤维,所述织物刷围绕所述轴螺旋状地缠绕,并具有螺旋状缠绕间隙。所述织物刷经过纤维倾斜处理,从而使螺旋状缠绕的织物刷的纤维关于当所述刷辊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时看见基底材料的螺旋状延伸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移动所沿的纵向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以覆盖螺旋状缠绕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
技术介绍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刷(brush)被用于对感光部件进行充电的类型是已知的。此外,为了调整未转印调色剂的电荷和去除沉积在感光部件或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将偏压施加于刷的构造是已知的。在高电压被施加于刷的这样的构造中,不能使用能够关于辊的纵向在辊上均勻地植入纤维(纤维材料)的静电植入型的刷辊。这是因为能够被选择作为静电植入型的刷的纤维的材料的选择范围窄,因此,在将期望的偏压施加于刷辊并且使用刷辊的情况下,刷辊不能经受持久使用。因此,已知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缠绕式刷辊的能够被选择作为纤维的材料的选择范围比用于静电植入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宽。通过围绕充电辊螺旋状地缠绕织物(woven fabric)刷来制造缠绕式刷辊,所述织物刷是通过在条状衬底(基底材料)中植入纤维而获得的。这种缠绕式刷辊与静电植入型的刷辊相比具有高耐用性,但是由于织物刷被缠绕,所以引起缠绕间隙。这种间隙由于制造期间的变化而产生,因此,不能以100%的效率百分比制造缠绕间隙为Omm的刷。因此,关于织物刷的纵向出现刷密度的稀疏/稠密。当通过使用这样的刷对感光部件进行充电时,由于关于感光部件的纵向引起的刷 (纤维)的稀疏/稠密,出现电阻不均勻性。具体地讲,产生如图1所示的螺旋状缠绕间隙部分(Al),并且调色剂通过持久使用而累积,从而累积的调色剂导致电阻不均勻性。关于这样的问题,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 2000-56538公开了这样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将织物刷的基底材料层叠,以控制刷关于纵向的稀疏/稠密。然而,如在JP-A 2000-56538中所述的构造中那样,当基底材料的一部分彼此层叠时,(缠绕部分附近的)基底材料层叠的部分的直径比(在织物刷关于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基底材料不层叠的部分的直径大。由于这个原因,接触状态在基底材料的层叠部分和非层叠部分之间变化。由于这个原因,当通过使用上述刷作为充电刷对感光部件进行充电时,存在使得感光部件不能关于其纵向被均勻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感光部件可关于其纵向被均勻充电,以减少电阻不均勻性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刷辊,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和施加单元,用于将偏压施加于所述刷辊,其中,所述刷辊包括轴和织物刷,所述织物刷包括植入在条状基底材料中的纤维,所述织物刷围绕所述轴螺旋状地缠绕,并具有螺旋状缠绕间隙,以及其中,所述织物刷经过纤维倾斜处理,从而使螺旋状缠绕的织物刷的纤维关于当所述刷辊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时看见基底材料的螺旋状延伸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移动所沿的纵向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以覆盖螺旋状缠绕间隙。当考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时,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示出使用没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缠绕式刷的情况下发生的图像缺陷的示意图。图2的部分(a)和(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3的部分(a)和(b)是用于比较性地示出常规缠绕式刷和经过关于纵向的纤维倾斜处理的缠绕式刷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示出经过关于纵向的纤维倾斜处理的缠绕式刷的螺旋状缠绕间隙附近的角度的示意图。图5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刷的缠绕方向和纤维倾斜处理方向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使用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缠绕式刷的修改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围绕充电辊螺旋状地缠绕条状刷而获得的缠绕式刷辊被用作用于调整未转印调色剂的电荷的辅助充电刷。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然后将更具体地描述刷辊的纤维倾斜处理。其后,将描述使用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刷辊和没有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刷辊的耐用性评价。1.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图2的部分(a)是用于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作为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处理盒(PY、PM、PC、PBk)(以下,当对处理盒进行共同说明时,用P表示)。一次转印辊9将形成于每个图像形成部分处的感光部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0 (以下称为ITB)上。对准辊21将从片材进给盒(未显示)传送的转印材料1 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此外,层叠在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90上的各种颜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在二次转印部分中,二次转印辊11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状转印材料(记录纸) 上。其后,定影装置13将转印在转印材料1 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1 上,然后转印材料1 被排放到排放盘14上。此外,通过清洁刮刀10去除ITB上剩余的没有被转印到转印材料1 上的调色剂,清洁刮刀10关于 ITB的旋转方向设在二次转印部分的下游。(图像形成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PY、PM、PC、PBk)具有它们可拆卸地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的构造。这些处理盒py、PM、PC和Pm^除了调色剂颜色之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造。以下, 将更具体地描述处理盒PY。图2的部分(b)是用于示出作为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处理盒的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以下,将简要地描述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步骤。首先,作为感光部件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对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部件进行充电。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仪 3使充电的感光部件曝光到激光,从而形成静电图像。用承载于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将形成于感光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到调色剂图像上。如此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0上。这里,在感光部件上,没有完全转印到中间转印部分处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未转印调色剂)沉积。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采用通过在不去除未转印调色剂的情况下调整未转印调色剂的电荷来收集未转印调色剂的方案(以下称为无清洁器的方案)。在使用无清洁器的方案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收集显影装置中的未转印调色剂,关于感光部件旋转方向在一次转印部分的下游和充电单元的上游提供用于调整未转印调色剂的电荷的辅助充电刷。作为施加单元的高压电源Si将用于调整未转印调色剂的电荷的(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DC偏压施加于辅助充电刷。结果,可在显影装置中收集感光部件上剩余的未转印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充电刷7与感光部件1 接触,并在沿着感光部件1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旋转。这里,可旋转辅助充电刷7在图像形成期间旋转的方向为旋转方向Y。顺便一提,将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充电刷8的旋转速度(刷轴的移动速度)设置为高于感光部件1的旋转速度(感光部件表面的移动速度)(在本实施例中为1. 4倍)。结果,可抑制未转印调色剂熔化(fusion)到感光部件1上。此外,辅助充电刷的纤维以0. 8mm的深度进入到感光部件1。2.辅助充电刷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辅助充电刷7的结构。(缠绕式刷的结构)将具体地描述本实施例中用作辅助充电刷的缠绕式刷。图3的部分(a)是显示没有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常规缠绕式刷的示意图。此外, 图3的(b)是显示本实施例中经过纤维倾斜处理的、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刷辊,可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和施加单元,用于将偏压施加于所述刷辊,其中,所述刷辊包括轴和织物刷,所述织物刷包括植入在条状基底材料中的纤维,所述织物刷围绕所述轴螺旋状地缠绕,并具有螺旋状缠绕间隙,以及其中,所述织物刷经过纤维倾斜处理,从而使螺旋状缠绕的织物刷的纤维关于当所述刷辊沿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时看见基底材料的螺旋状延伸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移动所沿的纵向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以覆盖螺旋状缠绕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道弘纪国司朗曾田将太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