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305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能够减小操作者的操作力,并改善爬楼轮椅上、下楼的平稳性,结构简单,属于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轮1、轮板2、辅轮3,其连接方式为:轮板2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轮板2在每个转臂一侧的孔处与主轮1铰接,在另一侧的孔处与辅轮3铰接;轮板2中心孔是轮组与爬楼轮椅的安装孔。轮板2的转臂满足:①当一个主轮1与某个台阶水平面、竖直面同时相切,且相邻转臂上辅轮3与上一级台阶水平面相切时,相邻转臂上的主轮1在上一级台阶水平面以上一定距离;②转臂上两孔中心距大于主轮1与辅轮3半径之和;③上、下楼时,转臂不能与楼梯沿相接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具体是一种能够减小操作者操作力, 并提高爬楼梯平稳性的轮组,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轮组式爬楼轮椅转向灵活,易损件便于更换,成本低,是目前爬楼轮椅的主要研究型式之一,但轮组式爬楼轮椅由于支承轮的更替而导致操作者操作力过大与爬楼不平稳, 为了改善这些缺点,出现了多种轮组。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00112914. 7,名称为“弥合式爬楼车轮”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爬楼车轮,该车轮的轮周为曲线,整个曲线由数个“单元曲线”构成。每一“单元曲线”自轮峰始,依次由侧轮周、轮腋及主轮周构成。轮峰处装有轮峰小轮, 主轮周部位装有主轮周小轮。轮峰小轮和主轮周小轮可被套绕履带。该专利旨在将上、下楼梯的阶梯型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型运动,但该车轮对楼梯的适应性较差,原因是靠近轮峰小轮的主轮周小轮容易卡在楼梯沿上而发生危险,且结构较复杂;由于所有小轮承受的压力基本相同,而且很大,致使车轮结构很难实现。中国专利号为ZL 20082016(^67. 7,名称为“行星式登楼行走两用轮”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用车轮行星轮架在每对相邻两主轮臂之间设有副轮臂,副行星轮通过副轮轴动配在行星轮架上的副轮臂的端部;主行星轮、副行星轮的轴心在一个同轴心行星轮的圆周上,副行星轮的轴中心在行星轮圆上的直径小于主行星轮轴中心在星轮上的直径;行星轮架上设有与车架相配的止动销孔。该轮由于在每个相邻两个主行星轮之间设有副行星轮,副行星轮能使后一只主行星轮平稳过渡到上一个台阶上,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可以减轻了坐车者上、下楼梯因凸凹面所引起的震动不适感。本轮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推广使用。该两用轮中的副行受台阶高度的影响,容易卡到楼梯台阶沿上而导致爬楼危险性大大增加;增大主行星轮、减小副行星轮对“副行星轮卡到楼梯台阶沿”现象有所改善, 但主行星轮过大,致使轮组的尺寸过大,重量增加不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该轮组不仅能够减小操作者的操作力,而且能够改善爬楼轮椅上、下楼的平稳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五转臂爬楼轮组主要包括主轮、轮板、 辅轮,其连接方式为轮板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主轮与轮板在转臂一侧的孔处铰接,辅轮与轮板在转臂另一侧的孔处铰接;轮板上共铰接五个主轮、五个辅轮,轮板的中心孔是轮组安装于爬楼轮椅的安装孔。轮板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当一个主轮与某个台阶水平面、竖直面同时相切,且相邻转臂上辅轮与上一级台阶水平面相切时,相邻转臂上的主轮在上一级台阶水平面以上一定距离;②一个转臂上两个孔的中心距大于主轮与辅轮的半径之和;③上、下楼时,转臂不能与楼梯沿相接触。本技术使用时,轮组安装在爬楼轮椅上,当以轮板最下端的转臂上的主轮为支撑时,轮组顺时针旋转,下一个转臂上的辅轮与上一级台阶面的距离会越来越小至二者接触,此时轮组以这个辅轮为新的支撑,轮组继续顺时针旋转爬楼,同转臂上的主轮与台阶面的距离会越来越小至二者接触,此时轮组会以这个主轮为新的支撑,继续顺时针旋转上楼,开始下一个台阶的攀爬,直至爬完整个台阶。轮组下楼过程与下楼原理相同,只是轮组的旋转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不仅能够减小操作者的操作力,而且能够改善爬楼轮椅上、下楼的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爬楼时辅轮与主轮同时与台阶面接触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五转臂爬楼轮组主要包括主轮1、轮板2、辅轮3,其连接方式为轮板2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轮板2在每个转臂一侧的孔处与主轮1 铰接,在每个转臂另一侧的孔处与辅轮3铰接;轮板2中心孔是轮组与爬楼轮椅的安装孔。轮板2的转臂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当一个主轮1与某个台阶水平面、竖直面同时相切,且相邻转臂上辅轮2与上一级台阶水平面相切时,相邻转臂上的主轮1在上一级台阶水平面以上一定距离;②一个转臂上两个孔的中心距大于主轮1与辅轮3的半径之和;③ 上、下楼时,转臂不能与楼梯沿相接触。本技术使用时,轮组安装在爬楼轮椅上,如图1所示状态开始爬楼,以轮板2 最下端的转臂上的主轮1为支撑,轮组顺时针旋转,下一个转臂上的辅轮3与上一级台阶面的距离会越来越小至二者接触,如图2所示,此时轮组以这个辅轮3为新的支撑,轮组继续顺时针旋转爬楼,同转臂上的主轮1与台阶面的距离会越来越小至二者接触,此时轮组会以这个主轮1为新的支撑,继续顺时针旋转上楼,开始下一个台阶的攀爬。轮组下楼过程与下楼原理相同,只是轮组的旋转方向相反。权利要求1.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主要包括主轮(1)、轮板O)、辅轮(3),其连接方式为轮板 (2)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轮板( 在每个转臂一侧的孔处与主轮 ⑴铰接,在另一侧的孔处与辅轮⑶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转臂爬楼轮组,其特征在于轮板( 上共铰接五个主轮 (1)、五个辅轮(3),轮板O)的中心孔是轮组与爬楼轮椅的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转臂爬楼轮组,其特征在于轮板(2)的转臂满足①当一个主轮(1)与某个台阶水平面、竖直面同时相切,且相邻转臂上辅轮C3)与上一级台阶水平面相切时,相邻转臂上的主轮(1)在上一级台阶水平面以上一定距离;②转臂上两个孔的中心距大于主轮(1)与辅轮(3)的半径之和;③上、下楼时,转臂不能与楼梯沿相接触。专利摘要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能够减小操作者的操作力,并改善爬楼轮椅上、下楼的平稳性,结构简单,属于机械领域。本技术包括主轮1、轮板2、辅轮3,其连接方式为轮板2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轮板2在每个转臂一侧的孔处与主轮1铰接,在另一侧的孔处与辅轮3铰接;轮板2中心孔是轮组与爬楼轮椅的安装孔。轮板2的转臂满足①当一个主轮1与某个台阶水平面、竖直面同时相切,且相邻转臂上辅轮3与上一级台阶水平面相切时,相邻转臂上的主轮1在上一级台阶水平面以上一定距离;②转臂上两孔中心距大于主轮1与辅轮3半径之和;③上、下楼时,转臂不能与楼梯沿相接触。文档编号A61G5/06GK202086697SQ20112015367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宫庆伟, 张玲玲, 曹冲振, 梁程, 王凤芹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转臂爬楼轮组,主要包括:主轮(1)、轮板(2)、辅轮(3),其连接方式为:轮板(2)有五个轮换对称的转臂,每个转臂上有两个孔,轮板(2)在每个转臂一侧的孔处与主轮(1)铰接,在另一侧的孔处与辅轮(3)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芹曹冲振张玲玲梁程宫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