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564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属于平车装置结构技术领域。一种平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是由前后排列的电机(7)驱动作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随平车架(5)作直线位移的刮料板(4)组合而成;且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与直线运动的刮料板(4)叠加形成共同作用于物料的连续的复合平车运动,从而完成物料平整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物料平整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是人力平车作业效率的10倍,节约生产成本,免去了人力作业之苦,开创了机械化平车作业的先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车装置,尤其适用于火车装运散料平整作业,属于平车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使用装载机进行散装物料装火车作业,车厢内会出现物料高低不平的现象。铁道部规定,火车装运散货运输,必须进行平整均载,以确保安全运行。据了解,目前尚无散料平车机械,完全是依靠人力平整,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严重地制约了矿石装车作业效率的提高,急需进行改进。尤其在火车大提速的情况下,对矿石平车的质量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高效安全、省时省力,能够实现车厢内矿石等原料平整机械化的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料平车装置,由平车机构和爬车机构两部分组成。平车机构,由前后排列的电机7驱动作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作直线位移的刮料板 4组合而成,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与直线运动的刮料板4叠加形成共同作用于物料的连续的复合平车运动,从而完成物料平整作业;所述耙料头2为一种能够旋转分块切割均摊物料的圆盘齿形耙头;爬车机构,包括平车架5以及套装于其外周的两侧带框架13的爬车架8,爬车架8 与平车架5通过两侧框架13与平车架5之间所设的油缸10及导向装置15活动连接,且能够在油缸10的升降中实现相对的直接运动,其中平车架5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由平车轮电机12带动的、以车厢上沿作行驶轨道的平车轮1,爬车架8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由爬车轮电机11带动的爬车轮9,由平车架5与爬车架8两套移动框架组成桥式爬车机构,通过它们的交替升降和水平移动实现整体跨越车厢;所述平车架5通过导向机构活动连接有一托架 3,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托架3可作上下往复运动,托架3上设有由耙料头电机7带动的耙料头2,托架3上还装有位于耙料头2 —侧的刮料板4,耙料头2、刮料板4组成平车机构;所述导向装置15采用导向柱构成;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式一是由丝杆6与导向柱14构成;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式二是由液压油缸与导向柱14构成;所述丝杆6为螺纹丝杆;所述耙料头2由一组圆盘齿形耙头组成,在上部耙料头电机7的驱动下作旋转运动;刮料板4在平车的运行过程中随平车架5的运动作直线位移,如此通过耙料头2的旋转运动以及刮料板4的直线运动叠加而成连续的复合平车运动,共同作用于料堆的上层,将车厢内矿石等均勻摊平。型一种散料平车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物料平整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是人力平车作业效率的10倍,节约生产成本,免去了人力作业之苦,开创了机械化平车作业的先例。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一种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平车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一种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爬车状态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平车轮,2、耙料头,3、托架,4、刮料板,5、平车架,6、丝杆,7、耙料头电机,8、爬车架,9、爬车轮,10、油缸,11、爬车轮电机,12、平车轮电机,13、框架,14、导向柱, 15、导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散料平车装置,在平车架5的两侧各安装有两个平车轮1,以车厢上沿为轨道直线运行,通过耙料头2的旋转运动与刮料板4的直线位移叠加而成连续的复合运动,共同作用于料堆上层,将车厢内散装物料等均勻摊平。本实施例还采用了 “桥式”爬车机构, 由平车架5和爬车架8两套移动框架组成,通过两套移动框架交替升降和爬车架的水平移动,实现平车装置整体爬越车厢。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平车轮电机12带动平车轮1,同时也带动耙料头2、刮料板4以车沿为轨道作直线运动,由车厢的一端行走到另一端,由耙料头电机7驱动耙料头2的叶片作旋转运动,均勻摊平车厢内的物料。形成一种既有旋转又有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一次完成车厢内的平整作业。托架3和平车架5由丝杆6相连,装有圆形导向柱14起平衡作用,旋转螺母, 可控制耙料头高度。平车工作常态为平车架5四轮落在车沿上,爬车架8的四轮离开车沿,此时为平车作业状态。需要爬越车厢时,将平车装置行驶到车厢一端,操作液压系统,提升油缸10开始收缩,爬车架8下落,爬车架8的爬车轮9与车沿接触,其中爬车架8前端的爬车轮9已越过作业车厢,落在下一个车厢的上沿,后端的爬车轮9则落在已完成平车作业车厢上沿, 在两个车厢之间搭成“桥式”。继续收缩油缸10,将平车架5提起,至耙料头2底部高出车厢上沿,停止油缸10伸缩,保持各部位置相对固定,启动爬车架8驱动装置,爬车架8开始向下一个车厢爬越,至平车架5全部进入下一个作业车厢时,停止移动,完成一个车厢的爬越,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反之,伸长提升油缸,可使平车装置恢复到起始工作状态,如此循环往复。平车作业结束,将平车装置停靠在车厢的一端。启动、收缩提升油缸10,爬车架8 两端的爬车轮9分别落在两个车厢上,形成“桥式“爬越,继续收缩提升油缸6,平车架5升高、平车轮1离开车沿,至耙料头2下端高出车沿,停止油缸伸缩,启动爬车架8的爬车轮9 沿车沿向下一个车厢爬越,至平车架5完全进入下一个车厢,爬越过程结束。反之,伸长提升油缸6,可将平车装置回到原有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散料平车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物料平整效果好、作业效率高,主要适用于粒度小于80mm的物料,是人力平车作业效率的10倍,节约生产成本,免去了人力作业之苦,开创了机械化平车作业的先例。权利要求1.一种平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是由前后排列的电机(7)驱动作旋转运动的耙料头O)、 作直线位移的刮料板⑷组合而成,且旋转运动的耙料头⑵与直线运动的刮料板⑷叠加形成共同作用于物料的连续的复合平车运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平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料头(2)为一种能够旋转运动分块切割均摊物料的圆盘齿形耙头。3.一种散料平车装置,特征在于包括平车架(5)以及套装于其外周的两侧带框架(13) 的爬车架(8),爬车架(8)与平车架( 通过两侧框架(1 与平车架( 之间所设的油缸 (10)及导向装置(1 活动连接,且能够在油缸(10)的升降中实现相对的直接运动,其中平车架( 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由平车轮电机(12)带动的、以车厢上沿作行驶轨道的平车轮 (1),爬车架(8)的两侧分别装有两个由爬车轮电机(11)带动的爬车轮(9),由平车架(5) 与爬车架(8)两套移动框架组成桥式爬车机构,通过它们的交替升降和水平移动实现整体跨越车厢;所述平车架( 通过导向机构活动连接有一托架(3),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托架(3)可作上下往复运动,托架C3)上设有由耙料头电机(7)带动的耙料头O)以及位于耙料头⑵一侧的刮料板⑷。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散料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5)采用导向柱构成。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散料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由丝杆 (6)与导向柱(14)构成。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散料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由液压油缸与导向柱(14)构成。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散料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为螺纹丝杆。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车机构及散料平车装置,属于平车装置结构
一种平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是由前后排列的电机(7)驱动作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随平车架(5)作直线位移的刮料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是由前后排列的电机(7)驱动作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作直线位移的刮料板(4)组合而成,且旋转运动的耙料头(2)与直线运动的刮料板(4)叠加形成共同作用于物料的连续的复合平车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颖柳钟良邵正文李毅王乾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港联合港埠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