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的除虫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稻纵卷叶螟,又名纵卷螟、稻纵卷叶虫、刮青虫。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 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 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 受害损失最大。自北而南一年发生1 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 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 ‘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 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一般每雌产卵40 70粒;卵多单 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气温22- C、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 90%以 上。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 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1-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 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 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二二三乳剂25%的230倍液,敌百虫90%的1500倍液喷雾,在稻纵卷叶螟的三龄前,在傍晚用药效果为最好。防治后,要经常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象以前那样,需应再治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