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820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工模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1/02,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冲积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包括河道的自然形成、演变过程的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包括模型水槽、大搅拌池、通过泵与大搅拌池相接通的小搅拌池,大搅拌池与孔口箱相接通,孔口箱与模型水槽相接通,模型水槽依次包括模型进口段、冲积性河流自塑沉积区、流场监测系统、水位测针、溢流堰、通过溢流堰水流流入的退水池,退水池经退水渠道与小搅拌池相接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河流自然模型与微尺度模型的优点,建立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可自动模拟河流的时空自然演化过程,可研究水沙过程对河流形态、河势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河道综合治理措施与技术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工模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1/02,特别涉及一种模 拟冲积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包括河道的自然形成、演变过程的河流时空自塑模型
技术介绍
实体模型是河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河流自然模型即自然河工模型,是指在模型中河流自由发展、河道由水流塑造的 一种实体模型,其在探索河流的演变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42年Fridekin进行了 著名的水槽试验以来,众多学者以水槽试验为手段研究河流自然模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 成果。这些河流自然模型的共有特征为在均匀可动沙床上,塑造规则初始河道;试验开始 以一定的流量注入水流,由水流自由造床;通过改变河床组成、水流条件(来水来沙)、比降 (河谷比降)、河槽边界条件等,研究河流的发育过程及演变的最终结果。 微尺度模型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近年研制开发的模型试验技术,该模型采用小比 尺(可达l : 20000),模型尺寸非常小,节约投资、节约场地,并且使模型试验更加直观,能 够用来向公众展示等众多优点。微尺度模型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地再现水沙的输移过程,通 过调整模型的比降、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流时空自塑模型,包括模型水槽(1)、大搅拌池(3)、通过泵与大搅拌池(3)相接通的小搅拌池(2),其特征在于:大搅拌池(3)与孔口箱(4)相接通,孔口箱(4)与模型水槽(1)相接通,模型水槽(1)依次包括模型进口段(5)、冲积性河流自塑沉积区(6)、测量及流场监测系统(7)、水位测针(8)、溢流堰(9)、通过溢流堰(9)水流流入的退水池(10),退水池(10)经退水渠道(11)与小搅拌池(2)相接通;所述模型进口段(5)的边界为山口形态,所述模型进口段(5)以下的冲积性河流自塑沉积区事先不铺设床沙,完全充满清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恩慧李军华曹永涛赵连军张林忠刘燕夏修杰张清赵新建万强董其华黄鸿海顾霜妹刘杰卢冬梅常华荆凯应一梅王婷范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