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英峰专利>正文

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63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铝挤型管、透光罩及至少一发光元件,该铝挤型管具有沿轴向成型的至少一第一侧壁、至少一第二侧壁及至少一开口,该第一侧壁其中有至少一嵌槽,内侧面有至少一穿孔贯穿到该嵌槽,该第二侧壁具一反光面;该透光罩盖住该开口且可供光线穿过;该发光元件包括一软质电路板及多数个光源,该软质电路板供嵌设在该嵌槽中,该多数个光源间隔排列在该软质电路板上朝向该穿孔的一侧面,且可将灯光投射在该反射面上,该灯光经过该反射面折射后可将反射光集中在该透光罩上,并经由该透光罩投射出该铝挤型管外。借由上述的结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灯具有造形多变化、成本低廉、制作组装简单及不会产生光斑且较为明亮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方面的
,尤指一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利用SMD LED灯条发光的照明灯具,其灯壳主要为由一板体弯折成型的 箱体,因此造形皆为固定,其制作成本高,组装上亦不方便。尤其是,其无法完美的配合实际 安装位置的设计,因此常会破坏安装位置的造形安排,而与安装环境产生格格不入的感觉。 如果为配合现场安装环境而花费大量金钱另外开模制作出符合的灯壳则又非常的不符合 经济效益。另外,上述现有的照明灯具中其SMD LED灯条是设置在该灯壳中,其透光罩是盖设 在该灯壳的开口上,该SMD LED灯条上的多数个LED直接将光线投射在该透光罩上,而使该 光线穿过该透光罩投射出该灯壳的外部。因此,为避免照明灯光的照度不足,则该SMDLED 灯条上的多数个LED便需排列的较密。而如此则会使SMD LED灯条上需具有较多LED而增 加成本,而且亦会较为费电。特别是,该排列较密的LED所投射出的光线会产生非常多的重 叠区域,该重叠区域会产生光斑而严重的影响到照明的效果。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照明灯具在结构设计上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并以其 多年制造经验与基础,而研究开发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造形多变化、成本低廉、制作组装简单 及不会产生光斑且较为明亮的照明灯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种照明灯具,包括一铝挤型管,具有沿轴向成型的至少一第一侧壁、至少一第 二侧壁及至少一开口,该第一侧壁中有至少一嵌槽,该第一侧壁的内侧面有至少一穿孔贯 穿到该嵌槽,该第二侧壁朝向该第一侧壁及该开口的一侧具一反光面;一透光罩,结合在该 铝挤型管上,且盖住该开口,并可供光线穿过;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包括一软质电路板及 多数个光源,该软质电路板嵌设在该嵌槽中,该多数个光源间隔排列在该软质电路板上朝 向该穿孔的一侧面,且将灯光投射在该反射面上,该灯光经过该反射面折射后将反射光集 中在该透光罩上,以经由该透光罩投射出该铝挤型管外。所述发光元件为SMD LED灯条,该光源为LED。所述反光面为一弧形面或者为一斜面。所述反光面为一凹凸面,且该凹凸面由多数个连续的凸弧面所组成或者由多数个 连续的斜面所组成。所述铝挤型管的外形呈一直线状。所述第一侧壁有至少一置入口,该置入口位于该第一侧壁的一侧端或者外侧面且 贯通到该嵌槽,该发光元件由该置入口插入至该嵌槽中。所述铝挤型管包括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该两第一侧壁呈直立状且平行 设置,每一第一侧壁中具有一所述嵌槽供容纳该发光元件的软质电路板,每一第一侧壁的 内侧面具有一所述穿孔贯穿到相对应的嵌槽供容纳该发光元件的光源,该两第二侧壁分别 由该两第一侧壁的顶侧边向相对方向的中央低斜延伸而相互连接,使该两第一侧壁与该两 第二侧壁之间于下侧形成两个开口,该两第二侧壁朝向相对应第一侧壁的一侧面分别各有 一所述反光面,该透光罩盖住该两开口。所述铝挤型管的外形呈圆形。所述第一侧壁有至少一置入口,该置入口位于该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且贯通到该嵌 槽,该发光元件由该置入口嵌入至该嵌槽中。所述铝挤型管包括一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呈直立状且其中具 有两平行的所述嵌槽供分别容纳两个发光元件的软质电路板,该第一侧壁的两侧面分别具 有一所述穿孔贯穿到相对应的嵌槽供容纳该发光元件的光源,该两第二侧壁由该第一侧壁 的顶侧边向两侧分别延伸呈弧形,使该第一侧壁与该两第二侧壁之间于下侧形成两个开 口,该两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面分别各有一所述反光面,该透光罩盖住该两开口。所述铝挤型管包括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该两第一侧壁呈直立状且平行 设置,每一第一侧壁中具有一所述嵌槽供容纳该发光元件的软质电路板,每一第一侧壁的 内侧面具有一所述穿孔贯穿到相对应的嵌槽供容纳该发光元件的光源,该两第二侧壁分别 由该两第一侧壁的顶侧边向相对方向的中央低斜延伸而相互连接,使该两第一侧壁与该两 第二侧壁之间于下侧形成两个开口,该两第二侧壁朝向相对应第一侧壁的一侧面分别各有 一所述反光面,该透光罩系盖住该两开口。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借由该铝挤型管易于被辊压成形为弧形、圆形、波浪形等 等形状的特性,使其可便于依据安装环境制作出相对应的造形,以使其安装后能完全符合 现场环境,而且比较上述习知照明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亦具有制作成本低廉及制作组装简单 的功效。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上的多数个光源投射出的灯光经过该反射面的折射后, 会将反射光集中投射在该透光罩并经由该透光罩投射出来。因此可有效消除光斑的产生以 及具有较为明亮的灯光,而且可减少发光元件上光源的数量及密度,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铝挤型管呈一直线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铝挤型管呈一直线状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铝挤型管呈圆弧形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铝挤型管呈圆形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铝挤型管呈圆形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反光面的第二种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反光面的第三种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反光面的第四种实施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铝挤型管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开13嵌槽14穿孔15反光面16第一沟槽17第二沟相18置入口2透光罩3发光元件30软质电路板31光源Ib铝挤型·IOb第一侧壁lib第二侧壁12b 开口13b嵌槽14b穿孔15b反光面16b置入口17b螺孔2b透光罩3b发光元件30b软质电路板31b光源4b螺丝Ic铝挤型管IOc第一侧壁Ilc第二侧壁12c 开口13c嵌槽14c穿孔15c反光面2c透光罩3c发光元件30c软质电路板31c光源4c螺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照明灯具的第一实施例,其中指出该照明灯具包括一铝挤型管 1、一透光罩2及一发光元件3。其中该铝挤型管1呈长条状,且具有沿轴向成型的一第一侧壁10、一第二侧壁11及一 开口 12。该第一侧壁10呈直立状,且其中具有一嵌槽13,内侧面具有一穿孔14贯穿到该 嵌槽13。该第二侧壁11由该第一侧壁10的顶端向一侧延伸成一圆弧形,使该第一侧壁10 与该第二侧壁11之间的下侧形成该开12。该第二侧壁11朝向该第一侧壁10及该开口 12 的一侧具弧形的一反光面15。该第一侧壁10与该第二侧壁11的相对面上靠近该开口 12 处分别具有一第一沟槽16及一第二沟槽17。该透光罩2两侧边分别嵌入该第一沟槽16与该第二沟槽17之中,且盖住该开口 12并可供光线穿过。该发光元件3包括一软质电路板30及多数个光源31。该软质电路板30可 供嵌设在该嵌槽13中,该多数个光源31间隔排列在该软质电路板30上,且位于该穿 孔14中,可将灯光投射在该反射面15上。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发光元件3可为SMD LED灯条 (surface-mountdevice LED灯条),表面黏着型LED灯条,该光源31为LED,该软质电路板 30上亦设有一起动器(图中未示)可供用于起动该发光元件3的数个LED。其中,发光元件3上的多数个光源31的灯光经过该反射面15的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铝挤型管,具有沿轴向成型的至少一第一侧壁、至少一第二侧壁及至少一开口,该第一侧壁中有至少一嵌槽,该第一侧壁的内侧面有至少一穿孔贯穿到该嵌槽,该第二侧壁朝向该第一侧壁及该开口的一侧具一反光面;一透光罩,结合在该铝挤型管上,且盖住该开口,并可供光线穿过;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包括一软质电路板及多数个光源,该软质电路板嵌设在该嵌槽中,该多数个光源间隔排列在该软质电路板上朝向该穿孔的一侧面,且将灯光投射在该反射面上,该灯光经过该反射面折射后将反射光集中在该透光罩上,以经由该透光罩投射出该铝挤型管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峰
申请(专利权)人:黄英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