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东青专利>正文

一种玩具穿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03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玩具穿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至少两个储珠箱(4)及至少二个穿珠机构(2)和动力传动机构,其中各储珠箱(4)分别装置在壳体(1)上部,各穿珠机构(2)分别装置在壳体(1)内,且各穿珠机构(2)分别设有与对应的储珠箱(4)相连通的进珠孔,其中各穿珠机构(2)包括由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齿轮组及同轴设置在各齿轮上的转盘和绕置在各转盘之间的穿珠轴(200),其中各转盘的周边设有至少二个半圆形缺口槽,且两相邻转盘上的缺口槽对接后组成可容纳一珠子的空间,穿珠轴(200)的一端位于进珠孔处,其另一端伸出壳体(1),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手柄(100)及与转动手柄(100)连接的齿轮传动组,其中转动手柄(100)装置在壳体(1)外,齿轮传动组的末级齿轮与所述各齿轮组的第一级齿轮啮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穿珠机
技术介绍
随着玩具行业多样化的发展,手工艺玩具也越来越受人们的睛睐,因为手工艺玩具既可以使玩者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到玩的乐趣,又可在玩得过程中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目前在随着各种用珠子做成的装饰品、手工艺品如手链、脚链及包等的流行,为了适应时尚追随者们需求,便出现一种玩具穿珠机,其包括壳体、储珠箱、装珠盘及穿珠机构,其中储珠箱设在壳体的顶部支架上,且通过旋转可与壳体内腔接通,穿珠机构由一周向开有若干个开槽的轴和缠绕在其上的穿珠铁丝构成,其一端顶住储珠箱的支架,另一端与装珠盘连在一起。当珠子从储珠箱掉入装珠盘时,摇动设在外壳上的手柄通过一齿轮传动装置带动装珠盘及穿珠机构的轴转动,使装珠盘内的珠子对准穿珠铁丝的端部穿入,再由轴上的开槽沿轴输送到穿在铁丝另一端的线上来实现穿珠。采用这样的结构只要用手摇动手柄就可实现穿珠动作,所以穿珠方便。但采用这种结构穿珠,珠子不容易对准穿珠铁丝,使整个穿珠很慢,有时转好久才能穿上一颗珠子。另一方面其只可穿小珠子,而不能穿大珠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穿珠方便、快捷、可同时穿大、小珠子的穿珠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玩具穿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储珠箱及至少二个穿珠机构和动力传动机构,其中各储珠箱分别装置在壳体上部,各穿珠机构分别装置在壳体内,且各穿珠机构分别设有与对应的储珠箱相连通的进珠孔,其中各穿珠机构包括由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齿轮组及同轴设置在各齿轮上的转盘和绕置在各转盘之间的穿珠轴,其中各转盘的周边设有至少二个半圆形缺口槽,且两相邻转盘上的缺口槽对接后组成可容纳一珠子的空间,穿珠轴的一端位于进珠孔处,其另一端伸出壳体,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手柄及与转动手柄连接的齿轮传动组,其中转动手柄装置在壳体外,齿轮传动组的末级齿轮与所述各齿轮组的第一级齿轮啮合。本技术由于采用在同一壳体上装置至少二个储珠箱与至少二个由齿轮组及其转盘和穿珠轴组成的穿珠机构的结构,既利用各储珠箱与穿珠机构相结合的结构来将各种不同规格的珠子分别穿套在其对应的穿珠轴上而方便可靠地实现珠子的自动穿套,且结构简单、巧妙、组装方便容易,同时又巧妙地在同一壳体内实现大小珠子的同时穿套,保证其使用更方便和增大其使用范围,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储珠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至少两个储珠箱4及至少二个穿珠机构2和动力传动机构,其中各储珠箱4分别装置在壳体1上部,各穿珠机构2分别装置在壳体1内,且各穿珠机构2分别设有与对应的储珠箱4相连通的进珠孔,其中各穿珠机构2包括由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齿轮组及同轴设置在各齿轮上的转盘和绕置在各转盘之间的穿珠轴200,其中各转盘的周边设有至少二个半圆形缺口槽,且两相邻转盘上的缺口槽对接后组成可容纳一珠子的空间,穿珠轴200的一端位于进珠孔处,其另一端伸出壳体1,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手柄100及与转动手柄100连接的齿轮传动组,其中转动手柄100装置在壳体1外,齿轮传动组的末级齿轮与所述各齿轮组的第一级齿轮啮合。上述各转盘中的至少两个转盘的侧壁开有可容置穿珠轴200的凹槽208。上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与上述各齿轮组的第一级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109及装置在转动手柄100的转轴上的与传动齿轮109啮合的冠状齿轮110。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2个穿珠机构2,且各穿珠机构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各转盘上的缺口槽大小不一样,以适应大小珠子的穿套传送且各穿珠机构的齿轮组由齿轮201、202、203、204、205、206、207组成,且除齿轮203外,在每个齿轮一侧同轴设有用于输送珠子的转盘201A、202A、204A、205A、206A、207A,在每个转盘周向设有5个半圆型缺口槽,两相邻转盘上的缺口槽在转盘转动时两两相互对应正好形成可容纳一颗珠子的空间,以便当珠子经过时正好卡入其中并由其中一缺口槽推动珠子继续向前传送。在每个转盘或间隔一个转盘的圆周端面对应位置设有凹槽208,而穿珠轴200绕在上述转盘之间,其有针孔端伸出壳体1,另一端对准设在壳体1上的进珠孔,并被容于各转盘的凹槽208内,使得其不能相对于各转盘上下移动,以保证珠子通过时由于穿珠轴200上下移动而卡在两转盘之间。另外,齿轮201另一侧同轴连接一传动齿轮109,而传动齿轮109通过一冠状齿轮110及与冠状齿轮110连接的轴111与设在壳体1外壳的手柄100连接,这样当转动手柄100时便带动冠状齿轮110旋转,继而通过传动齿轮109带动整个穿珠机构2转动以实现穿珠。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部设有三个大珠箱401、402、403及三个小珠箱404、405、406,且各储珠箱按顺序插接在箱架407上,同时各大小储珠箱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大小储珠箱的出珠口不同,以适应大小珠子的传送,本实施例中以储珠箱401为例进一步说明各储珠箱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珠箱上部有一出珠口4010及挡块4011,挡块4011装于珠箱内的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珠箱401内侧相连接,另一端伸出珠箱401的外壳,这样当用力压挡块4011使设在其上的孔与出珠口4010对准时,珠子便可掉出出珠口,当松开时,在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使出珠口堵住。另外,在箱体的侧面还设有一装珠口4013及挡块4012,当推动挡块4012使装珠口4013打开时,可将珠子装入箱内,当不需装珠时,则推动挡块4012挡住装珠口4013。如图1~图2所示,上述壳体1由左、右两半壳体102、103对接而成,且在每半壳体上均设有一容装两穿珠机构2的腔体,两穿珠机构2的各齿轮分别顺序装置在设在各腔体内的齿轮轴上,通过螺钉及垫圈连接在腔体的底板上,如图1~图2所示(左右两边的结构对称,以下主要以左半壳体102为例说明),所述腔体内设有一进珠通道104,其一端对准设在壳体102上的孔,另一端对准穿珠机构2的穿珠轴200端部。且进珠通道104的底端一角与齿轮201相配合,当齿轮201转动时,便带动通道104的底部振动,从而带动穿珠轴200端口的珠子振动以对准轴200进行穿珠。为了在振动中不使通道脱离开壳体102的底板,在通道104的背面通过一弹簧108与壳体102连接。上述腔体的外壳105上在对准进珠通道104底部卡接一门盖106,以便当珠子卡住时,打开门盖106抖动壳体1将珠子从门盖106处倒出。另外,上述壳体1上的左右两半壳体102、103上部对应设有轴孔1020、1030,箱架407通过轴408及连接在其两端的压盖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且可相对于轴408转动使珠箱的出珠口对准设在壳体上的进珠口。壳体表面还设有一按钮107,按钮107与珠箱上的挡块4011相接触,在穿珠时,先按下按钮107使其顶住挡块4011滑动,从而打开出珠口4010使珠子进入通道104,再转动手柄带动整个穿珠机构转动进行穿珠。另外,上述壳体1还有一底座12。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穿珠机构2的齿轮组仍然装置在其所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青
申请(专利权)人:蔡东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