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7936 阅读:4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由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影像实时监控装置、肺灌洗回抽装置和多腔支气管组成,显著缩短洗肺时间,为尘肺的治疗提供一种标准化洗肺设备和洗肺流程,解决目前存在的洗肺耗时长、清洗效率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肺机,尤其是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
技术介绍
某些肺组织疾病,如尘肺、肺泡蛋白沉积症、放射性粉尘吸入等,其主要病因是异常物质在肺部的沉积,该类患者往往呼吸困难、肺功能受阻,病情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特别在我国,尘肺职业病患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 每年新增加的尘肺患者达到1万人,而常规治疗方法是无法去除这类患者肺脏中的异常物质的,最终导致患肺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目前治疗这类异常物质肺部沉积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全肺灌洗术(Whole-lung lavage, WLL),WLL可有效清除肺泡腔、细支气管内和部分肺间质沉积的异常物质,如蛋白样物质、粉尘、吞尘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症因子、致纤维化因子等等,起到去除病因、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为尘肺的治疗提供一种标准化洗肺设备和洗肺流程,解决目前存在的洗肺耗时长、清洗效率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由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影像实时监控装置、肺叶灌洗回抽装置和多腔支气管组成肺灌洗回抽装置由微量泵、连接导管、活接头、三通阀和洗肺液容器组成;压力控制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分别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控制板反馈至控制系统;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微量泵的转速;时间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影像实时监控装置包括体内监控装置与体外监控装置。体内监控装置是由光源、C⑶成像系统、传导光纤、镜头组成,镜头安装在传导光纤最前端;体外监控装置利用B超或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多腔支气管由主气囊通道及气囊、支气囊通道及气囊、影像镜通道、金属环、水通道和氧气通道组成。优选的方案为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恒温器,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缓冲部件。优选的方案为影像镜通道包括多腔支气管光纤镜通道1、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镜头由3 5片凹凸镜组成。优选的方案为多腔支气管中间圆孔光纤镜通道1,直径为2mm,由支撑筋来固定, 所述的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位于多腔支气管壁上。3优选的方案为光源采用24V150W冷光源,由光源组件发出。优选的方案为肺灌洗回抽装置通过连接导管与多腔支气管相连,在连接多腔支气管前由三通阀将清洗液与回抽液管路分开,在进入多腔支气管后共用一条水通道,三通阀门一边为清洗液进口和回抽液出口,一边为连接导管。优选的方案为微量泵包括抽液微量泵和注液微量泵。优选的方案为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注液微量泵与多腔支气管之间的注液管路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增加了影像实时监控装置,可以方便的监控多腔支气管的位置,避免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多腔支气管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由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影像实时监控装置、肺叶灌洗回抽装置和多腔支气管组成肺灌洗回抽装置由微量泵、连接导管、活接头、三通阀和洗肺液容器组成,肺灌洗回抽装置通过连接导管与多腔支气管相连,在连接多腔支气管前由三通阀(11)将清洗液与回抽液管路分开,在进入多腔支气管后共用一条水通道,三通阀门一边为清洗液进口(9) 和回抽液出口(10),一边为连接导管(12),微量泵包括抽液微量泵和注液微量泵,进液时通过注液微量泵直接进入多腔支气管。抽液时注液微量泵处于截止状态,抽液微量泵与注液微量泵转动方向相反形成负压,将废液抽出。压力控制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分别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控制板反馈至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注液微量泵与多腔支气管之间的注液管路中,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恒温器,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缓冲部件。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微量泵的转速。时间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影像实时监控装置包括体内监控装置与体外监控装置。体内监控装置是由光源、CXD成像系统组成、传导光纤、镜头组成,镜头安装在传导光纤最前端,其中镜头由3 5片凹凸镜组成,光源采用MV150W冷光源,由光源组件发出。体外监控装置利用B超或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多腔支气管由主气囊通道(1)及气囊、支气囊通道( 及气囊、影像镜通道、金属环(3)、水通道(4)和氧气通道( 组成,多腔支气管中间圆孔光纤镜通道1(6),直径为 2mm,由支撑筋(7)来固定,所述的影像镜通道包括多腔支气管光纤镜通道1 (6)、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8),所述的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8)位于多腔支气管壁上,光纤镜从光纤镜通道1 (6)穿过,可观察多腔支气管下管位置,光纤镜从光纤镜镜通道2穿过,可观察主气囊(1)是否封堵完好。光纤镜从光纤通道3 (8)穿过,可观察支气囊( 是否封堵。在体外利用B超或远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金属环(3)的位置,精确定位多腔支气管的下管位置;在清洗液灌注过程中,通过观察清洗液流动图像检查支气囊封堵情况,判断是否有渗漏现象。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其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由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影像实时监控装置、肺叶灌洗回抽装置和多腔支气管组成肺灌洗回抽装置由微量泵、连接导管、活接头、三通阀和洗肺液容器组成;压力控制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分别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控制板反馈至控制系统;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微量泵的转速;时间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影像实时监控装置包括体内监控装置与体外监控装置。体内监控装置是由光源、CCD成像系统、传导光纤、镜头组成,镜头安装在传导光纤最前端;体外监控装置利用B超或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多腔支气管由主气囊通道及气囊、支气囊通道及气囊、影像镜通道、金属环、水通道和氧气通道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恒温器,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缓冲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镜通道包括多腔支气管光纤镜通道1、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 ;所述镜头由3 5片凹凸镜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腔支气管中间圆孔光纤镜通道1,直径为2mm,由支撑筋来固定,所述的光纤镜通道2和光纤镜通道3位于多腔支气管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采用24V150W冷光源,由光源组件发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肺灌洗回抽装置通过连接导管与多腔支气管相连,在连接多腔支气管前由三通阀将清洗液与回抽液管路分开,在进入多腔支气管后共用一条水通道,三通阀门一边为清洗液进口和回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防肺脏损伤的可视洗肺机,由压力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影像实时监控装置、肺叶灌洗回抽装置和多腔支气管组成:肺灌洗回抽装置由微量泵、连接导管、活接头、三通阀和洗肺液容器组成;压力控制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分别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控制板反馈至控制系统;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微量泵的转速;时间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影像实时监控装置包括体内监控装置与体外监控装置。体内监控装置是由光源、CCD成像系统、传导光纤、镜头组成,镜头安装在传导光纤最前端;体外监控装置利用B超或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多腔支气管由主气囊通道及气囊、支气囊通道及气囊、影像镜通道、金属环、水通道和氧气通道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天熊玮齐泽民刘成元付学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福恩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