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6858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属于烟草生产加工处理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离机构、闸门机构,其中,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闸门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一级分离机构、二级分离机构,所述一级分离机构与所述闸门机构相连接,所述二级分离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烟丝与灰尘的有效分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使烟尘中的残余烟丝得到充分回收,避免烟丝浪费,从而相应地使经济成本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适于在各类烟草生产加工的除尘系统中安装使用,以及在相类似的气固分离工艺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属于烟草生产加工处理用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烟草生产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烟尘大都经除尘系统后被直接当做废弃物进行排放处理,而所排烟尘中通常都还含有大量碎烟丝,这些烟丝仍可返回加工车间进行有效再利用,因此,改进烟尘处理方式,将烟丝从烟尘中彻底分离并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排放,而且还能够相应地降低经济成本、增加效益。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专利ZL200910213665.X公开了一种烟叶切丝机除尘系统中的烟丝回收装置,包括烟丝烟尘分离腔、位于所述分离腔底部的烟丝回收箱、设置于所述回收箱上的计量装置、控制器。该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分离腔的大小调整风速,进而控制烟尘及烟丝的流动,再根据所述计量信号,计算回收箱内的烟丝量,在烟丝量达到预设值时,输出报警提示信号,将积于回收箱内的烟丝回收。该专利技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除尘过程中的烟丝回收,但其仅适用于在切丝机的除尘系统中进行烟丝回收,对于卷烟机组等生产设备的除尘系统则难以适用,尤其是对较碎烟丝不能有效进行分离。技术专利ZL200520088983. 5提供了一种气体分离式残、次烟支烟丝回收装置,由给料装置、整形装置、传输装置、脉冲喷吹分离装置、烟丝回收装置、烟纸与嘴棒杂物回收装置及电器控制装置组成。该技术采用高压喷嘴,利用压缩气体脉冲喷吹,使残、 次烟支的烟丝与烟纸、嘴棒瞬间分离,不破坏烟纸和嘴棒,使回收的烟丝中不含纸屑、丝束绒等杂质,充分实现了残、次烟支的烟丝有效回收;但其仅针对烟支中的烟丝进行回收,不能在其他相关除尘系统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烟丝与灰尘的有效分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充分回收进入烟尘中的残余烟丝,减少烟丝浪费,相应地降低经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包括分离机构、 闸门机构,其中,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闸门机构与换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一级分离机构、二级分离机构,所述一级分离机构与闸门机构相连接,所述二级分离机构与换向机构相连接,根据分离的需要,能够依次设置三级分离机构、四级分离机构等分离机构, 同时,为节省资源,也能够根据需要使混合物在一级分离机构和二级分离机构中进行循环多次分离。所述一级分离机构为离心式,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导流叶片、导流法兰盘、三节弯管。所述闸门机构为叶轮闸门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相连接的带轮和星棍,及向下依次设置的落丝斗、软管,以及在落丝斗一侧设置的补气管,其中,软管将叶轮闸门机构与换向机构相连接,补气管与外界空气相通,有助于使落丝斗内的烟尘混合物完全地进入到换向机构内。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气管、腔体、气缸,以及腔体外部相互连接的推板和叶片,通过推板控制叶片的开合能够进一步控制经一级分离机构分离的烟尘混合物的去向,当叶片打开时,经一级分离机构分离的烟尘混合物将经过二级分离机构分离的管道直接进入除尘管道进行排放;当叶片关闭时,经一级分离机构分离的烟尘混合物将经过管道进入二级分离机构进行二次分离。所述二级分离机构为旋转式,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U型弯管、上过烟斗、内过滤轮、筛网、外过滤轮、腔体、轴承座、下过烟斗、输送管, 以及带减速器的电机,其中,内过滤轮、筛网及外过滤轮由同步带轮带动旋转,并由电机驱动。在除尘系统中,应用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烟丝、灰尘混合物将经过一级分离机构、闸门机构、换向机构、二级分离机构进行处理,最后使烟丝进入工艺流程中的供料系统进行生产再利用、使灰尘进入工艺流程中的除尘管道排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具体过程为烟丝、灰尘混合物由进气管进入一级分离机构,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部分灰尘经三节弯管进入除尘管道,余下灰尘及烟丝混合物经导流法兰盘进入闸门机构,再经滚动的星辊,部分烟丝进入落丝斗中,此时,关闭换向机构的叶片,使剩余混合物流经换向机构的气缸、腔体、气管,再自二级分离机构的U型弯管进入上过烟斗, 再经内过滤轮、筛网、外过滤轮及腔体组成的上腔分离后,进入下过烟斗,分离出的烟丝经烟丝输送管进入供料系统进行生产再利用,所余灰尘经灰尘输送管进入除尘管道排出。在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若二级分离机构出现故障,为使烟尘及时排除,则只需将换向机构的叶片打开,使经一次分离机构分离的烟尘混合物自换向机构的气缸、腔体、另一气管进入除尘管道直接进行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烟丝与灰尘的有效分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使烟尘中的残余烟丝得到充分回收,避免烟丝浪费,从而相应地使经济成本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2、本专利技术适于在各类烟草生产加工的除尘系统中安装使用,并适合在相类似的气固分离工艺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的一级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的叶轮闸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的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的二级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图中所示1-一级分离机构,101-进气管,102-导流叶片,103-导流法兰盘, 104-三节弯管;2-叶轮闸门机构,201-壳体,202-带轮,203-星辊,204-落丝斗,205-软管,206-补气管;3-换向机构,301-气管,302-腔体,303-气缸,304-推板,305-叶片; 4- 二级分离机构,401-U型弯管,402-上过烟斗,403-内过滤轮,404-筛网,405-外过滤轮, 406-腔体,407-轴承座,408-下过烟斗,409-烟丝输送管,410-灰尘输送管,411-同步带轮,412-带减速器的电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包括一级分离机构1、叶轮闸门机构2、 换向机构3、二级分离机构4,其中,所述一级分离机构1与叶轮闸门机构2相连接,所述叶轮闸门机构2与换向机构3相连接,所述换向机构3与二级分离机构4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一级分离机构1为离心式,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101、导流叶片 102、导流法兰盘103、三节弯管104。如图3所示,所述叶轮闸门机构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相连接的带轮202和星辊203,和向下依次设置的落丝斗204、软管205,以及在落丝斗204 —侧设置补气管206, 其中,软管204将叶轮闸门机构2与换向机构3相连接,补气管206与外界空气相通,有助于使落丝斗204内的烟尘混合物完全地进入到换向机构3内。如图4所示,所述换向机构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两个并排设置的气管301、 腔体302、气缸303,以及腔体302外部相互连接的推板304和叶片305,通过推板304控制叶片305的开合能够进一步控制经一级分离机构1分离的烟尘混合物的去向,当叶片305 打开时,经一级分离机构1分离的烟尘混合物将经过气管301直接进入除尘管道(图中未示)进行排放;当叶片305关闭时,经一级分离机构1分离的烟尘混合物将经过另一个气管 301进入二级分离机构4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除尘烟丝回收装置,包括分离机构、闸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机构,所述闸门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一级分离机构、二级分离机构,所述一级分离机构与所述闸门机构相连接,所述二级分离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相连接;所述一级分离机构为离心式,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导流叶片、导流法兰盘、三节弯管;所述闸门机构为叶轮闸门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相连接的带轮和星辊,及向下依次设置的落丝斗、软管,以及在落丝斗一侧设置的补气管;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气管、腔体、气缸,以及腔体外部相互连接的推板和叶片;所述二级分离机构为旋转式,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U型弯管、上过烟斗、内过滤轮、筛网、外过滤轮、腔体、轴承座、下过烟斗、输送管,以及带减速器的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申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