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694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阀,包括阀体、阀座、球体、上阀杆、下阀杆、滑动轴承一、滑动轴承二和阀门电动装置,所述阀体安装在阀座上,所述球体设置在阀体内,所述阀体顶部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上阀杆通过滑动轴承一安装在通孔一内,所述上阀杆的下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上阀杆的上端穿出通孔一且与阀门电动装置连接;所述下阀杆通过滑动轴承二安装在通孔二内,所述下阀杆的上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球体由碳钢制成,且在球体表面刷有一层镀镍层。该球阀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球体表面易修复,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球阀
技术介绍
球阀是由阀体、上阀杆、下阀杆、球体、密封座和执行机构组成。球体和密封座配合接触的表面形成密封副,执行机构的作用是根据指令动作转动阀杆,使阀门处于开通,或者关闭状态。执行机构的形成可以有手动、气动、液动、电动、电液动等多种形式。球阀多用在冶金、水泥行业的含尘管网中,如冶金行业炼铁高炉产生的煤气经过干式除尘法过滤后的粉尘排灰用,水泥行业的管道输送水泥用。有些企业把球阀用在高炉顶作放散阀用。这些工作用途的一个共同点是管道内的介质均为有压力的粉状物以一定的速度流动,在球阀关闭的过程中会发生对球表面冲刷的现象。球表面与密封座的间隙在关闭动作过程中是由大到小,而粉尘介质流动产生的冲刷动力是由小到大,直到球表面与密封座完全接触切断管道后,粉状介质停止流动,冲刷作用也随之停止,伴之阀门的启闭次数的增加,球体表面受到冲刷次数也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在球体表面形成冲刷沟痕,密封失效,球阀报废。目前的做法是,为了提高球体的使用寿命,在球体表面喷焊硬质合金,提高球表面的硬度,达到耐磨的效果。当在介质有腐蚀性的情况下,球体的材质采用不锈钢制造。但是,由于喷焊是一种表面热加工技术,要求球体表面加热到800°C,硬质合金的熔化温度在 1200°C以上。通过喷枪喷嘴高速射向球体表面,使液态的硬质合金和球体表面的金属产生熔合的效果,后喷出的硬质合金形成合金硬化层,提高球体表面的硬度。从而可以看出,此种方法不适合球体的修复。因为球体的上、下阀杆的安装孔的位置已经固定,修复所需的加热到800°C的高温会造成球体变形,同样会造成上、下阀杆孔本身的形状变化和上、下阀杆孔的相对位置变化,造成装配关系的改变而无法装配。而且,不锈钢制造的球体采用的是贵金属,制造的成本高,球表面失效后同样无法修复。从而使得在球阀密封面失效后采用的方法是整体更换,大量报废的球阀在现场堆放,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球阀。该球阀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球体表面易修复,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座、球体、上阀杆、下阀杆、滑动轴承一、滑动轴承二和阀门电动装置,所述阀体安装在阀座上,所述球体设置在阀体内,所述阀体顶部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上阀杆通过滑动轴承一安装在通孔一内,所述上阀杆的下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上阀杆的上端穿出通孔一且与阀门电动装置连接;所述下阀杆通过滑动轴承二安装在通孔二内,所述下阀杆的上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球体由碳钢制成,且在球体表面上设置有镀镍层。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层的厚度为Imm 2mm。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栓一和螺栓二安装在阀座上。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与球体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下方设置有端盖。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通过位于通孔二左右两侧的螺钉一和螺钉二固定在阀体上。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通过位于通孔二正下方的双头螺栓固定在阀体上。上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为同轴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球阀的球体采用碳钢制成,节约了制造成本,且在球体表面刷有一层镀镍层,镀镍层的厚度为Imm 2mm。由于这层镀镍层的硬度高、耐磨,使用时因冲刷而形成沟痕的情形少,这层镀镍层的抗腐蚀性好、 不起皮,且球体表面修复起来比较容易。所述阀座上与球体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使用时形成密封副,实现阀座与球体之间的良好密封。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门电动装置;2-上阀杆; 3-滑动轴承一;4-阀体;5-滑动轴承二;6-螺钉一;7-端盖;8-双头螺栓;9-螺钉二 ;10-下阀杆;11-螺栓二 ;12.-阀座;13-球体;14-镀镍层;15.-密封圈16-螺栓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球阀,包括阀体4、阀座12、球体13、上阀杆2、下阀杆10、滑动轴承一 3、滑动轴承二 5和阀门电动装置1,所述阀体4安装在阀座12上,所述球体13设置在阀体4内,所述阀体4顶部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阀体4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上阀杆 2通过滑动轴承一 3安装在通孔一内,所述上阀杆2的下端固定在球体13上,所述上阀杆2 的上端穿出通孔一且与阀门电动装置1连接;所述下阀杆10通过滑动轴承二 5安装在通孔二内,所述下阀杆10的上端固定在球体13上,所述球体13由碳钢制成,且在球体13表面上设置有镀镍层14。优选的做法是,所述镀镍层14的厚度为Imm 2mm。所述阀体4 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栓一 16和螺栓二 11安装在阀座12上。所述阀座12上与球体13 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15。所述阀体4的下方设置有端盖7。所述端盖7通过位于通孔二左右两侧的螺钉一 6和螺钉二 9固定在阀体4上。所述端盖7通过位于通孔二正下方的双头螺栓8固定在阀体4上。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为同轴设置。使用时,由阀门电动装置1带动上阀杆2转动,上阀杆2带动球体13和下阀杆10 转动,从而实现球阀的开启和关闭。本技术所述球阀的球体13由碳钢制成,且在且在球体13表面刷有一层镀镍层14,镀镍层14的厚度为Imm 2mm。由于镀镍层14的硬度高、 耐磨,使用时因冲刷而形成沟痕的情形少,且镀镍层的抗腐蚀性好、不起皮,并且球体13表面修复起来比较容易。利用电刷镀技术对球体13进行镀镍的操作步骤如下一、用电净液去除球体13表面的油污。二、用2号活化液去除球体13表面的氧化层。三、用3号活化液去除球体13表面的碳黑、碳素。四、用底层镍打底层,目的是为了提高后续工作层的结合率。五、用快速镍刷镀工作层,到要求的厚度为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座(12)、球体(13)、上阀杆O)、下阀杆 (10)、滑动轴承一 (3)、滑动轴承二 (5)和阀门电动装置(1),所述阀体(4)安装在阀座(12) 上,所述球体(13)设置在阀体⑷内,所述阀体⑷顶部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阀体⑷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上阀杆⑵通过滑动轴承一⑶安装在通孔一内,所述上阀杆⑵的下端固定在球体(1 上,所述上阀杆O)的上端穿出通孔一且与阀门电动装置(1)连接; 所述下阀杆(10)通过滑动轴承二( 安装在通孔二内,所述下阀杆(10)的上端固定在球体(1 上,所述球体(1 由碳钢制成,且在球体(1 表面上设置有镀镍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镍层(14)的厚度为Imm 2mm 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栓一(16)和螺栓二(11)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4)、阀座(12)、球体(13)、上阀杆(2)、下阀杆(10)、滑动轴承一(3)、滑动轴承二(5)和阀门电动装置(1),所述阀体(4)安装在阀座(12)上,所述球体(13)设置在阀体(4)内,所述阀体(4)顶部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阀体(4)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所述上阀杆(2)通过滑动轴承一(3)安装在通孔一内,所述上阀杆(2)的下端固定在球体(13)上,所述上阀杆(2)的上端穿出通孔一且与阀门电动装置(1)连接;所述下阀杆(10)通过滑动轴承二(5)安装在通孔二内,所述下阀杆(10)的上端固定在球体(13)上,所述球体(13)由碳钢制成,且在球体(13)表面上设置有镀镍层(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三高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