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建波专利>正文

一种木制恐龙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689 阅读:24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制恐龙玩具。它是由恐龙的头、长脖子、中间身段和尾部、2条前腿和、2条后腿构成,其特征在于:恐龙一组20-25个对称下脖子片,在14-17个下脖子片中心纵向有一条弹簧凹槽,在弹簧凹槽里放置一条圆弹簧,圆弹簧一端顶着恐龙中间身段前端,另一端顶着恐龙长脖子前端,以一张棉布作为中间层,将两组恐龙20-25个上脖片和20-25个下脖片相对称粘接成长脖子,中间身段前端与长脖子后端相粘接,长脖子前端粘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立体组合、外型美观,达到了使恐龙长脖子和头能上下摇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制恐龙玩具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制恐龙玩具。
技术介绍
:现有木制恐龙玩具仅仅是一个恐龙模型,不能摇动,玩耍起来不够生动逼真,不仅不易吸引小孩的注意,而且很难得到青、老年人的喜欢和欣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摇动的,不仅小孩玩耍起来生动逼真,玩耍容易,而且还可以得到青年和老年人的喜欢,与此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礼品的木制恐龙玩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恐龙骨胳的位置和形成特点,将木制恐龙的中间身段(6)和尾部(11)作为一主体。取两块对称木板作为恐龙的中间身段(6)和尾部(11)材料,中间身段(6)除了粘接前腿(10)后腿(7)部位之外,锯割出两组中间身段(6)10-15个对称凹槽(8)和尾部(11)17-20个对称凹槽(8)。用一张棉布(9)作为中间层,在棉布(9)两面涂上胶粘剂,将两组对称恐龙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两端粘接成一整体。在恐龙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两侧外面横向再锯割出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共27-35个对称凹槽(8)。在中间身段(6)两侧外面横向分别用胶粘剂粘接2条前腿(10)和2条后腿(7),四只脚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恐龙能站立稳固,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摇动。所述本技术其特征在于:取一块木板作为长脖子(15)材料,锯割出一组20-25个对-->称上脖子片(2);另取一块木板作为长脖子(15)材料,锯割出一组20-25个对称下脖子片(12),在一组14-17个下脖子片(12)中心纵向开凿一条弹簧凹槽(5),在弹簧凹槽(5)里放置一条圆弹簧(4),圆弹簧(4)一端顶着恐龙中间身段(6)前端,另一端顶着恐龙长脖子(15)前端,用一张棉布(3)作为中间层,两面涂上胶粘剂,将两组恐龙20-25个上脖片(2)和20-25个下脖片(14)相对称粘接成长脖子(15)。在长脖子(15)上再分别锯割一组20-25个上脖子片和一组20-25个下脖子片,使恐龙长脖子(15)能上下摇动。中间身段(6)前端与长脖子(15)后端用胶粘剂相粘接,长脖子(15)前端再用胶粘剂粘接头(1),使木制恐龙形成了立体造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的组合方案,加上选用相同厚度的板材,简单的结构、立体组合、外型美观、能达到恐龙中间身段和尾部左右摆动,恐龙长脖子和头上下摆动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长脖子的剖视图。图中1.头,2.上脖片,3.棉布,4.圆弹簧,5.弹簧凹槽,6.中间身段,7.后腿,8.凹槽,9.棉布,10.前腿,11.尾部,12.上脖片,13.下脖片,14.下脖片,15.长脖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按照恐龙骨胳的位置和形成特点,将木制恐龙的中间身段(6))-->和尾部(11)作为一主体。取两块对称木板作为恐龙的中间身段(6)和尾部(11)材料,中间身段(6)除了粘接前腿(10)后腿(7)部位之外,多片圆锯开槽机锯割出两组中间身段(6)10个对称凹槽(8),及尾部(11)17个对称凹槽(8)。用一张棉布(9)作为中间层,在棉布(9)两面涂上聚酯酸乙烯乳液胶粘剂,将两组对称恐龙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两端粘接成一整体。在恐龙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两侧外面横向再用多片圆锯开槽机锯割出两组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共27个对称凹槽(8)。在中间身段(6)两侧外面横向分别用聚酯酸乙烯乳液胶粘剂粘接2条前腿(10)和2条后腿(7),四只脚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恐龙能站立稳固,中间身段(6)和尾部(11)左右摇动。所述本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取一块木板作为长脖子(15)材料,用多片圆锯开槽机锯割一组20-25个对称上脖子片(2);另取一块木板作为长脖子(15)材料,用多片圆锯开槽机锯割出一组20-25个对称下脖子片(12),在14个下脖子片(12)中心纵向开凿一条弹簧凹槽(5),在弹簧凹槽(5)里放置一条圆弹簧(4),圆弹簧(4)一端顶着恐龙中间身段(6)前端,另一端顶着恐龙长脖子(15)前端,用一张棉布(3)作为中间层,两面涂上聚酯酸乙烯乳液胶粘剂,将两组恐龙20个上脖片(2)和20个下脖片(14)相对称粘接成长脖子(15),再分别用多片圆锯开槽机锯割一组20个上脖子片和一组20个下脖子片,使恐龙长脖子(15)能上下摇动。中间身段(6)前端与长脖子(15)后端用聚酯酸乙烯乳液胶粘剂相粘接,长脖子(15)前端再用聚酯酸乙烯乳液胶粘剂粘接头(1),使木制恐龙形成了立体造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制恐龙玩具,它是由恐龙的头(1)、长脖子(15)、中间身段(6)和尾部(11)、2条前腿(10)和2条后腿(7)构成,其特征在于:恐龙一组20-25个对称下脖子片(12),在14-17个下脖子片(12)中心纵向有一条弹簧凹槽(5),在弹簧凹槽(5)里放置一条圆弹簧(4),圆弹簧(4)一端顶着恐龙中间身段(6)前端,另一端顶着恐龙长脖子(15)前端,以一张棉布(3)作为中间层,将两组恐龙20-25个上脖片(2)和20-25个下脖片(14)相对称粘接成长脖子(15),中间身段(6)前端与长脖子(15)后端相粘接,长脖子(15)前端粘接头(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制恐龙玩具,它是由恐龙的头(1)、长脖子(15)、中间身段(6)和尾部(11)、2条前腿(10)和2条后腿(7)构成,其特征在于:恐龙一组20-25个对称下脖子片(12),在14-17个下脖子片(12)中心纵向有一条弹簧凹槽(5),在弹簧凹槽(5)里放置一条圆弹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廖建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20日 09:16
    恐龙是出现于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恐龙”一词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恐龙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1],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2],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