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6864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奶牛养殖和红提种植相结合,奶牛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在沼气池中的发酵成为腐熟有机肥,分别于红提春季芽膨大期、幼果膨大期和收获后三个时期施用到土壤中,均采用灌溉式施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奶牛养殖与红提葡萄种植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红提葡萄园来消纳奶牛养殖产生的粪尿,可以彻底解决奶牛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有机肥投入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产出的果品口感好、品质优,能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红提葡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牧结合生产方式,具体涉及一种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介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政策的倾斜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牛奶需求的增加尤为显著。于是奶牛养殖也是迅猛发展,199(Γ2003年, 我国奶牛存栏数由269. 1万头增长到893. 2万头,增长率达9. 7%,其中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的贡献最大。截止到2003年,全国奶牛存栏的45%在集约化养殖场中,全国奶牛养殖总产值的近一半是由集约化奶牛养殖场贡献的。然而,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的空间分布日益向发达地区、城郊和居民聚居点集中,往往处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使奶牛产生的粪尿不能全部还田。相当数量的养殖场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对粪尿的处理力度远远不够。粪便的乱堆乱放和污水的非达标排放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而且粪尿中的病原微生物肆意散播造成疫病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奶牛的健康。奶牛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即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可以为奶牛养殖场匹配适当的土地来消纳奶牛产生的粪便,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为土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 减少化肥投入,降低养殖和种植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物质、养分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养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奶牛养殖和红提葡萄种植相结合,利用奶牛场产生的粪污制作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奶牛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奶牛养殖和红提种植相结合,奶牛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在沼气池中的发酵成为腐熟有机肥,分别于红提春季芽膨大期、幼果膨大期和收获后三个时期施用到土壤中,均采用灌溉式施肥方法。施用时,腐熟有机肥直接经罐车运送到葡萄园,自流入土壤,同时浇水,辅助有机肥流动使其分布均勻,有利于根系和树体尽快吸收养分。不同规模的奶牛场匹配相应规模的红提葡萄种植园,基于奶牛场粪污的养分含量和葡萄的养分需要来确定完全消纳奶牛场产生的养分量需要匹配的葡萄园面积,计算公式如下S=A/ (WXBXC)式中,S是完全消纳单位奶牛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养分量需要匹配的葡萄园面积(亩);A 是单位奶牛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养分量(kg/head, a) ;B为粪污施用比例,即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素占葡萄园总施入氮素的百分比(%);C为单位葡萄养分需要量,取每产出IOOkg果实,葡萄吸收的养分量(0. 39kg/100kg) ;W为葡萄的预期亩产量(kg/亩)。根据上述计算公式,120头奶牛场建造800、00立方米的沼气池,葡萄预期亩产量为150(T2000kg时,120头的奶牛场匹配1767 1325. 8亩的葡萄种植园。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奶牛养殖的污染物具有污染负荷大、污染成分复杂、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以及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将奶牛养殖与红提葡萄种植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红提葡萄园来消纳奶牛养殖产生的粪尿,可以彻底解决奶牛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有机肥投入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产出的果品口感好、品质优,能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红提葡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奶牛场子系统氮的循环。图2是实施例1中葡萄园氮素循环。图3是实施例1中奶牛场——葡萄园复合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试验地点在郑州市惠济区牛庄村,位于郑州北部,西枕邙山,北临黄河。气候属北温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冷暖无常;夏炎多雨,水热同期;秋凉晴爽,日照充足,冬寒干燥,风多雪少。一年之内四季分明。气温年际变幅较大,总的比较温和,一年中 7月最热,1月最冷。年平均气温14.2°C,年度变化幅度在13°C 16°C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649. 9毫米。降雨量年际变率较大,年内分布不均。最大年降雨量1041. 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384. 8毫米。研究系统包括集约化奶牛场和葡萄园两个子系统。奶牛场位于黄河滩区黄河大提外,葡萄园位于黄河大提内,两者相距约1公里。奶牛场占地约30亩,常年有牛120头左右,其中泌乳牛约50头,育成牛约35头, 干奶牛约25头,犊牛约10头。青年牛舍、泌乳牛舍和干奶牛舍各一栋,其中犊牛舍和干奶牛舍在一栋。泌乳牛、犊牛、干奶牛舍均是敞开式牛舍,单通道结构,水泥地面,漏缝地板。漏缝下粪池开在牛舍一端外侧。青年牛牛舍是敞篷式牛舍,水泥地面,非漏缝地板结构。泌乳牛舍北边建有两个500立方米的青贮窖。运动场西侧建有88立方米的沼气池。牛场饮用水来自自打井,井深80米。牛舍内设有漏缝地板,地板下是粪池,粪池大约2 3个月清理一次。经过2 3个月的发酵,粪池中的粪尿混合物已经腐熟为有机肥,可以直接施用到葡萄园中。牛舍内地板和运动场均采用干清粪法,日清粪一次。清理出的粪便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制沼气和有机肥。采用曲流布料水压式沼气池,常温、常规、批量发酵。漏缝地板下的粪池的清理和沼气池的清空均在红提葡萄需要施用有机肥时进行。 施用催芽肥和临界期肥后,每天运送一定量的粪便到沼气池中。当累积进料量达到沼气池容积的809Γ90%的时候停止进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沼液利用粪污泵抽出,用罐车运送至葡萄园,采用灌溉式施肥方法施用到土地上。葡萄园总面积30亩,用于建筑及生活区10亩,葡萄种植面积20亩,有美国红提和美人指两个品种,均为6年龄的果树。园中建有一个300立方米的沼气池,所得沼气用于生活和冷库。葡萄园饮用水来自自打井,井深80米,主要是灌溉水源。红提葡萄园分别于每年的春季芽膨大时(催芽肥)、幼果膨大期(临界期肥)和收获后(基肥)这三个时期施用有机肥。牛场沼气池中沼渣、沼液混合物和漏缝地板下粪池中的粪尿混合物作为腐熟有机肥施入葡萄园土地。施用有机肥时采用罐车将固液态混合的有机肥运送至葡萄园,利用重力作用任其自流入土壤,同时浇水,稀释有机肥使其分布均勻,并有利于养分的快速吸收。收获后施基肥时,每亩施用有机肥以2500kg飞OOOkg为宜,芽膨大期,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kg 2000kg,幼果膨大期,每亩施用有机肥较芽膨大期时使用的有机肥量稍多一些,每亩可施用1800kg 2500kg。葡萄非施肥季节,牛场中的粪便运到葡萄园沼气池中发酵,腐熟后施入葡萄园土地。效果检验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奶牛系统和红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1.2材料方法试验时间从2010年2月21日至2011年3月27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阶段进行。1. 2. 1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1. 2. 1. 1样品采集及制备(1)饲料每个试验阶段采集所有饲料原料,每种饲料原料每个试验阶段均采2个样品,一份用于水分测定,之后粉碎过40目筛,保存于自封袋中备用,另一份同样处理后作为备份保存。饲料原料采集及制备方法参照参考文献(《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2 版张丽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牛奶每个试验阶段连续采集5天的有效样,早晚各采集一次。直接从奶罐中采集50mL混合牛奶,分装后保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牧结合的奶牛生态养殖模式,其特征在于:采用奶牛养殖和红提种植相结合,奶牛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在沼气池中的发酵成为腐熟有机肥,分别于红提春季芽膨大期、幼果膨大期和收获后三个时期施用到土壤中,均采用灌溉式施肥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腾云张丽付彤廉红霞李改英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