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549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它包括变压器磁芯,骨架,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骨架由骨架上盖、中心骨架、骨架下盖组成,原边绕组套在中心骨架上,骨架上盖和骨架下盖将中间骨架上下盖住;变压器磁芯由变压器上磁芯和变压器下磁芯组成;副边绕组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采用铜片,上部分置于变压器上磁芯和骨架上盖之间,下部分置于变压器下磁芯和骨架下盖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原副绕组的绕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使该变压器体积大大减小,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高,热损耗有效降低。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的形式,减少变压器漏感,增大散热面积,同时也使功率密度提高,散热能力得到加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型动力车的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减排也渐渐为世人所重视,而汽车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更是和人民生计、环境、发展密切相关。混合动力车的出现,为汽车节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车和普通的汽车不同,其需要一个从高压蓄电池向低压蓄电池转变的直流变换器,即DC/DC,这个变换器的特点是输入范围宽,输出电流大,功率大,这些特点造成很多设计上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变压器的设计。混合动力在国内属于新兴事物,混合动力汽车上所用变压器也多与现有的家用或者通信电器用变压器类似,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大, 功率密度小。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的变压器因为作为车用零部件存在,需要在现有普通变压器的基础上减小其体积,降低重量,增大功率,即意味着要提高其功率密度。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即在减小体积时必须考虑其散热性及耐温问题,因此如何在提高车载变压器的功率密度的同时,又能解决散热耐温等问题是混动车用变压器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以在减小体积, 降低重量,提高车用变压器功率密度,另外,能减少变压器漏感,有效解决其散热和耐热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磁芯、骨架、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由骨架上盖、中心骨架、骨架下盖组成,所述中心骨架为有中间通孔的柱体,所述原边绕组套在中心骨架上,骨架上盖和骨架下盖将中间骨架上下盖住,只留出中间通孔;所述变压器磁芯由变压器上磁芯和变压器下磁芯组成,分别位于在骨架上盖上和骨架下盖下,变压器上磁芯和变压器下磁芯的中心柱伸进中心骨架的中间通孔并相互接触;所述副边绕组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副边绕组上部分置于变压器上磁芯和骨架上盖之间,副边绕组下部分置于变压器下磁芯和骨架下盖之间。所述中心骨架为中间通孔的圆柱。所述副边绕组的上下两个部分均采用铜片制成。本技术中,骨架的作用是绕制原边绕组,承担原副边隔离作用,同时固定副边铜片。变压器绕法上采取副边夹绕原边的方法,可将副边的大电流分为两部分,能够减少漏感。采用本技术这种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的绕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使该变压器体积大大减小,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高,热损耗有效降。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的形式,减少变压器漏感,增大散热面积,同时也使功率密度提高,散热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这种电流密度大,体积小的特殊应用场合,在提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并且兼顾了耐热与散热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骨架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副边绕组铜片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磁芯1,骨架2, 原边绕组4和副边绕组3。参见图3,其中骨架2由骨架上盖2. 1、中心骨架2. 2、骨架下盖2. 3组成,中心骨架2. 2为中间通孔的圆柱,原边绕组4套在中心骨架2. 2上,骨架上盖2. 1和骨架下盖2. 3 将中间骨架2. 2上下盖住,只在留出中心通孔。其中骨架的作用是绕制原边绕组,隔离原副边,同时固定副边。参见图1、图2、图5,变压器磁芯1由变压器上磁芯1. 1和变压器下磁芯1. 2组成, 分别位于在骨架上盖上以及骨架下盖下,变压器上磁芯和变压器下磁芯的中心柱伸进中心骨架的中间通孔并相互接触。副边绕组3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副边绕组上部分3. 1置于变压器上磁芯1. 1和骨架上盖2. 1之间,副边绕组下部分3. 2置于变压器下磁芯1. 2和骨架下盖2. 3之间。这样骨架上盖2. 1和骨架下盖2. 3将副边绕组3固定,并将原边绕线4 和副边绕组3隔离。因为变压器的副边电流大,所以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的方式。本变压器绕法上采取副边夹绕原边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将副边的大电流分成两部分,而且能够减少漏感。本技术所提出的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由于以上特点,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这种电流密度大,体积小的特殊应用场合。以上对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磁芯(1)、骨架(2)、原边绕组(4) 和副边绕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由骨架上盖(2. 1)、中心骨架(2. 2)、骨架下盖 (2. 3)组成,所述中心骨架(2. 2)为有中间通孔的柱体,所述原边绕组(4)套在中心骨架 (2. 2)上,骨架上盖(2.1)和骨架下盖(2. 3)将中间骨架(2. 2)上下盖住,只留出中间通孔; 所述变压器磁芯(1)由变压器上磁芯(1.1)和变压器下磁芯(1. 2 )组成,分别位于在骨架上盖(2. 1)上和骨架下盖(2. 3)下,变压器上磁芯(1. 1)和变压器下磁芯(1.2)的中心柱伸进中心骨架(2. 2)的中间通孔并相互接触;所述副边绕组(3)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副边绕组上部分(3. 1)置于变压器上磁芯(1. 1)和骨架上盖(2. 1)之间,副边绕组下部分(3. 2)置于变压器下磁芯(1. 2)和骨架下盖(2. 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骨架(2. 2)为中间通孔的圆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绕组(3)的上下两个部分均采用铜片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它包括变压器磁芯,骨架,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骨架由骨架上盖、中心骨架、骨架下盖组成,原边绕组套在中心骨架上,骨架上盖和骨架下盖将中间骨架上下盖住;变压器磁芯由变压器上磁芯和变压器下磁芯组成;副边绕组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采用铜片,上部分置于变压器上磁芯和骨架上盖之间,下部分置于变压器下磁芯和骨架下盖之间。采用本技术这种原副绕组的绕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使该变压器体积大大减小,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高,热损耗有效降低。副边绕组采用铜片的形式,减少变压器漏感,增大散热面积,同时也使功率密度提高,散热能力得到加强。文档编号H01F27/28GK202084403SQ20112016358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素利, 吴壬华, 王永珠, 莫光铖, 袁昌荣 申请人:重庆大学,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车直流变换器用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磁芯(1)、骨架(2)、原边绕组(4)和副边绕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由骨架上盖(2.1)、中心骨架(2.2)、骨架下盖(2.3)组成,所述中心骨架(2.2)为有中间通孔的柱体,所述原边绕组(4)套在中心骨架(2.2)上,骨架上盖(2.1)和骨架下盖(2.3)将中间骨架(2.2)上下盖住,只留出中间通孔;所述变压器磁芯(1)由变压器上磁芯(1.1)和变压器下磁芯(1.2)组成,分别位于在骨架上盖(2.1)上和骨架下盖(2.3)下,变压器上磁芯(1.1)和变压器下磁芯(1.2)的中心柱伸进中心骨架(2.2)的中间通孔并相互接触;所述副边绕组(3)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副边绕组上部分(3.1)置于变压器上磁芯(1.1)和骨架上盖(2.1)之间,副边绕组下部分(3.2)置于变压器下磁芯(1.2)和骨架下盖(2.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珠吴壬华莫光铖刘素利袁昌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