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空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897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为盒子状结构,其前壁板上形成有进气口,后壁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内部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材料,在过滤材料与前壁板间设置有导流孔板,所述的导流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在其前壁板与过滤材料间设置导流孔板,由于其上部通孔孔径小,下部通孔孔径大,在上部流阻大的影响下,会有部分气体分散到流阻较小的导流孔板下部,这样流进海绵的气体就变得均匀化,海绵进气口处不容易堵塞,清理周期变长,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整个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气流均匀化使得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整体流阻变小,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力,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
技术介绍
通常,真空吸尘器是利用真空产生吸力吸入空气,使空气流过各种过滤器,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清扫室内的装置。一般来说,真空吸尘器主要包括抽吸装置和吸入管路,以电动机和风机为主形成的抽吸装置设置在机体内,吸入管路包括吸头和吸气管,吸头有向下开口的吸气口并通过吸气管的伸缩管和软管与机体内风机的进风口相通。吸尘器运转时,电动机带动风机的叶轮高速旋转,将吸尘器内的空气排出去,在吸尘器内形成瞬时真空,与外界大气之间形成一个相当高的负压差。在此负压差的作用下,吸头附近的灰尘连同空气一起通过吸气口吸入机体内的集尘桶内。含有灰尘的空气在机体集尘桶内经过滤后,再从出风口排回吸尘器外部。这样,就达到清除灰尘、洁净地面的效果。真空吸尘器的吸率分为多个可操作控制的档次,适应地面、床面、沙发、墙角等不同清洁对象的作业面,以便更好地抽吸各处的灰尘。按真空吸尘器的使用用途以及移动方法,可以分为卧式、立式、便携式等,其中卧式主要用于家庭,比较容易地清扫灰尘等小异物立式容易清扫毛毯等地面;便携式容易地清扫台阶、桌面等狭窄部位。另外,真空吸尘器可以按其对灰尘、头发等异物过滤的方式分为滤芯式,漩流式。 其中滤芯式使含有异物的空气流过一种布类集尘袋,对异物进行过滤需要周期地更换集尘袋,而漩流式使含有异物的吸入空气发生漩流,将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在旋转过程中的自重作用下坠落到底面,不需要集尘袋,其使用量正不断上升。对于真空吸尘器来说,无论是立式吸尘器还是卧式吸尘器,经过过滤的空气在进入电机腔之前,都要经过再次过滤以免灰尘进入电机内部,影响电机工作甚至损坏电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对气流进行再次过滤。图1为现有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高效空气过滤器 10为一盒体结构,其前表面设置有进气口 14,以使气流进入高效空气过滤器内部,在其后壁15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排气孔18,以使经过过滤的干净气流进入电机腔;在高效空气过滤器10的内部设置有多孔过滤材料13,一般为海绵,用以对气流实施过滤;其外侧还设置有将其固定在吸尘器内部的固定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的不足因为采用的是多孔材料过滤气流中的灰尘,随着过滤材料中灰尘的聚集,尤其灰尘易积聚在进气口处,这将会严重影响机器的吸气功率,更有甚者,会造成流道堵死,这样系统阻尼增加,会影响机器的吸气功率,所以需要经常性的清理或者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导流孔板结构,其3能引导气流分散,避免集中在进气口处通过过滤材料,避免流道被堵死,延长清理或者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周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为盒子状结构,其前壁板上形成有进气口,后壁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内部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材料,在过滤材料与前壁板间设置有导流孔板,所述的导流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通孔为圆形。所述的通孔的孔径自导流孔板上部向下端逐步增大。所述的通孔的孔径以对应进气口处为中心向外辐射式逐步增大。导流孔板与前壁板间形成有狭腔。导流孔板与前壁板对应面形成有导流棱。所述的导流棱沿导流孔板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的导流棱以对应进气口处为中心向外辐射式延伸。导流孔板与前壁板之间的距离从上往下逐步增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在其前壁板与过滤材料间设置导流孔板,由于其上部通孔孔径小,下部通孔孔径大,这样上部的流阻大,而下部的流阻小, 原本大部分都从进风口流进海绵的气体,在上部流阻大的影响下,会有部分气体分散到流阻较小的导流孔板下部,这样流进海绵的气体就变得均勻化,海绵进气口处不容易堵塞,清理周期变长,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整个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气流均勻化使得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整体流阻变小,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力,提高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高效空气过滤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20为一盒体结构,所述的盒体分为两部分前壁板21以及形成同一侧四边的侧壁;后壁板25,以及固定地形成在同一侧四边的侧壁,所述的后壁板25上的四个侧壁刚好能扣合地插入前壁板21的四个侧壁所局限的空间内部。在前壁板的上部中心处形成有进气口对,以使气流进入高效空气过滤器内部,在其后壁板25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28,以使经过过滤的干净气流进入电机腔。其中,在盒体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多孔过滤材料23,一般为海绵,用以对气流实施过滤,为加强对进气口 M处气流的引导,在前壁板21与过滤材料23之间设置有导流孔板30,所述的导流孔板30为硬质薄板结构,一般其厚度在左右的2mm。所述的导流孔板30上设置有贯通的圆形通孔31,当气流自进气口 M进入,冲击至导流孔板30上,部分气流自对应于进气口 M处的通孔穿过导流孔板30进入过滤材料23中,其余气流被分散经其他部位的通孔穿过导流孔板以进入过滤材料。为保证气流被分散后流动的畅通,所述的前壁板的侧壁内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其使得导流孔板30与前壁板21 内表面向间隔设置,保证两者之间保留有一定的狭腔以利于气流流动。进一步地,为提高气流的分散效果,减轻对应进气口处的过滤负担,所述的导流孔板的通孔孔径自上部相下逐步增大,即对应于进气口处的导流孔板的通孔直径较小,其直径在2mm左右,而越往下孔径越大,逐步增大至15mm左右,这就提高了对气流的分散效果, 同时避免产生较大的阻尼。当然所述的通孔的孔径增大方式还可以采取以对应进气口处为中心辐射式对称地逐步增长。更进一步地,在导流孔板上对应于前壁板侧形成有导流棱,所述的导流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以引导气流向下或者向上流动,防止发生紊流。当然所述的导流棱设置方式不局限于上下延伸,以对应进气口处为中心辐射式向外延伸设置同样可以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另外,设置导流孔板使其相对前壁板倾斜,即导流孔板与前壁板之间的距离从上往下逐步增大,这样更利于气流向下流动,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下面将通过对工作过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当旋流式过滤装置或者集尘袋中分离出来的气流,通过进气口 M进入高效空气过滤器后直接冲击导流孔板30,部分气流自对应于进气口 M处的通孔穿过导流孔板30进入过滤材料23中,其余气流被分散经其他部位的通孔穿过导流板以进入过滤材料。因为越往下通孔孔径越大流阻越小,这就易于气流在狭腔内向下流动,同时在导流棱的引导下能快速通过大孔径通孔穿过导流孔板进入过滤材料,然后经过过滤材料的过滤后进入电机腔,即整个过滤材料都有气流通过,避免了在进气口处的过度集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在其前壁板与过滤材料间设置导流孔板,由于其上部通孔孔径小,下部通孔孔径大,这样上部的流阻大,而下部的流阻小,原本大部分都从进风口流进海绵的气体,在上部流阻大的影响下,会有部分气体分散到流阻较小的导流孔板下部,这样流进海绵的气体就变得均勻化,海绵进气口处不容易堵塞,清理周期变长,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整个高效空气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为盒子状结构,其前壁板上形成有进气口,后壁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内部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材料与前壁板间设置有导流孔板(30),所述的导流孔板(3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攀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