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舜培专利>正文

趣味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89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趣味玩具车。该玩具车包括车体、主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连动的马达以及控制模块,一脉冲发生装置电连接于控制模块上,主动轮上安装有一个与脉冲发生装置对应的触发装置,电源装置连接至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马达接入该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触发装置触动脉冲发生装置产生脉冲信号,使此脉冲信号输入控制模块中,由控制模块对马达输出一个电平,从而驱动马达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玩具
,特指一种趣味玩具车
技术介绍
玩具汽车是孩子喜爱的一种玩具。早期的玩具车通过发条或者弹性绳索作为动力机构,通过手动旋紧发条或弹性绳索使之积蓄一定的势能,当将玩具车在地面释放时,发条或弹性绳索的势能将转化为动能,驱动玩具车主动轮转动,从而使得玩具车前行。这种机械式玩具车结构一般较为简单,无法实现复杂的运动,见附图1的车速曲线图,该玩具车的运行速度为不规则的加速——减速运动。另一种常见的玩具车采用电动马达驱动,打开玩具车开关后,马达经过减速机构驱动汽车前行。由于马达的输出转速不变,这种电动汽车的运行速度几乎为一种匀速运动,见图2的车速曲线图。目前随着电子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智能化的玩具车。通过手工操作遥控器就可控制玩具车实现各种不同运动。例如见中国专利号为00257501.9的技术专利说明书,其公开的玩具车包括一具有可运动的车体和遥控电路,遥控电路中设有一可输出信号的电子变速电路,同时玩具车的前轮承受全车总重量的40%以下,因此该技术的运动速度可调,并在达到一定的车速时,车体会前翘,只后轮着地运动。这些遥控玩具车虽然功能较以往的同类产品大大增强,但由于其完全脱离了手工操作,使得产品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并且由于其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故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玩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将手动驱动与电动控制结合在一起、以驱动汽车运行的趣味玩具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该玩具车包括车体、主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连动的马达以及控制模块,一脉冲发生装置电连接于控制模块上,主动轮上安装有一个与脉冲发生装置对应的触发装置,电源装置连接至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马达接入该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的脉冲发生装置为两个固定在车体的弹性导电片,该两个弹性导电片之间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且在触发装置触压作用下接触。所述的触发装置为固定在主动轮轮轴上的棘轮,弹性导电片位于棘轮旁侧。所述的主动轮包括轮轴、左轮及右轮,左、右轮位于轮轴的两端,并且右轮与轮轴相互固定,左轮与轮轴之间为活动连接;马达通过齿轮机构与轮轴连动。所述的车体包括车盖和底座,马达、主动轮、从动轮、控制模块、脉冲发生装置以及电源装置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车盖上开设有一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弹性按钮,该弹性触压钮导接于控制模块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本技术还包括两个可插入卡槽内的触压块,所述的两个弹性按钮分别位于卡槽的一侧,每个触压块分别对应每个弹性按钮位置处开设有一个缺口。以使每个触压块触发一个弹性按钮。本技术还包括一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翘板和压杆,翘板铰接于底座上,其一端形成有卡齿,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压杆位于翘板设置有弹簧一端的上方,并且其顶端穿过车盖上卡槽底面的通孔;主动轮的左轮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卡齿对应的内齿。上述的触压块的底部开设一个与压杆顶端对应的凹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利用触发装置触动脉冲发生装置产生脉冲信号,使此脉冲信号输入控制模块中,由控制模块对马达输出一个电平,从而驱动马达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本技术需要人工驱动触发装置以触动脉冲发生装置,而后续玩具车的运行将在控制模块控制下行进,这样就将手动与电动控制结合在一起,极大的增强了产品的趣味性。另外,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实现对玩具车速度的控制,以使汽车具有不同运动状态。例如车速实现起伏变化,这样玩具车就能产生类似老爷车的慢慢吞吞、起伏停顿的感觉,给游戏者带来更大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机械玩具车的车速曲线图。图2为现有电动玩具车的车速曲线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部分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部分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的转向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的转向机构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一触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另一触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个触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15为本技术一种运行状态下的车速曲线图;图16为本技术另一种运行状态下的车速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3~10,这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车体1、主动轮2、从动轮3、马达4、控制模块5、脉冲发生装置6、触发装置7以及电源装置8。其中 车体1包括车盖11和底座12,主动轮2、从动轮3、马达4、控制模块5、脉冲发生装置6以及电源装置8均安装在底座12上。主动轮2和从动轮3分别位于底座12的前后部。当然,主动轮2与从动轮3的位置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换,其位置的变化不会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主动轮2包括轮轴20、左轮21及右轮22。左、右轮21、22位于轮轴20的两端,并且右轮22与轮轴20相互固定,即右轮22转动时将带动轮轴20一起转动,反之亦然。而左轮21与轮轴20之间为活动连接,即左轮21与轮轴20之间可实现相对旋转。马达4通过齿轮机构41与轮轴20连动,具体结构为马达4的输出轴上固定的齿轮与一个双联齿轮中的大齿轮啮合,而双联齿轮中的小齿轮又与固定在轮轴20上的齿轮啮合,这样,马达4通过该齿轮机构41进行减速,并驱动轮轴20,从而带动整个主动轮2转动。从动轮3同样包括左右两个滚轮,这两个滚轮直接安装在底座12上,其在主动轮2驱动下依靠与地面的摩擦力运转。脉冲发生装置6为两个固定在车体1的弹性导电片61、62,该两个弹性导电片61、62之间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且在触发装置7触压作用下接触。该脉冲发生装置6的两个弹性导电片61、62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模块5中。所述的触发装置7为固定在主动轮2轮轴20上的棘轮,弹性导电片61、62位于棘轮旁侧。触发装置7作为触动脉冲发生装置6的部件,其将随着主动轮2的轮轴20一起转动。当该棘轮的齿顶压在弹性导电片61或62上时,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导致两个弹性导电片61、62相互接触,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当棘轮的齿顶越过弹性导电片61或62上时,弹性导电片61或62没有发生弹性变形或者变形很小,两个弹性导电片61、62分离。电源装置8采用电池作为电源。在底座12上设置一个电池盒14,作为电源装置8的电池放置在电池盒14内。另外,电源装置8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入端,马达4接入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出端。本技术利用触发装置7触动脉冲发生装置6产生脉冲信号,此脉冲信号输入控制模块5中,由控制模块5对马达4输出一个电平,从而驱动马达4旋转,马达4通过齿轮机构41带动主动轮2的轮轴20旋转,从而带动整个主动轮2转动,实现玩具车的行进。使用本技术时,可将玩具车拿起,然后将主动轮2中的右轮22与地面进行摩擦,以使右轮22转动,这样右轮22将带动轮轴20及轮轴20上的触发装置7(棘轮)一起转动,作为触发装置7的棘轮在转动过程中,不断触压脉冲发生装置6中的弹性导电片61或62,使其产生脉冲信号。控制模块5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其内部开关启动,向马达输出一个电平,使马达4开始工作,从而带动玩具车行进。在实际使用中,马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趣味玩具车,包括:车体(1)、主动轮(2)、从动轮(3)、与主动轮(2)连动的马达(4)以及控制模块(5),其特征在于:一脉冲发生装置(6)电连接于控制模块(5)上,主动轮(2)上安装有一个与脉冲发生装置(6)对应的触发装置(7),电源装置(8)连接至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入端,马达(4)接入该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舜培
申请(专利权)人:赵舜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